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后勤管理面临诸多变数,如何深化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建设新型的服务保障体系,是高职院校后勤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应对学校快速发展的不足,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主要模式、经营管理的主要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正在进行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应在分配制度改革上进行创新,才能突破后勤这个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后勤社会化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高职院校组建类型及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发优势”进行了理性思考;依据近几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探索发展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探讨了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发挥“后发优势”的有效途径:在管理模式方面的改革要在转型中求“变”、在整合中求“改”、在提升中求“效”,在运行机制方面的改革要在创新中求“活”;同时探讨了改革进程中必须注意盲目照搬式、急于求成式及等待观望式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是陕西省职业技术院校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较早的院校,1999年该校作为陕西省职业教育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典型作过经验交流。特别是近两年来,学校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使学校一年一个新风貌。随着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学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学校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由于历史原因,人浮于事,包袱过大,已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后勤改革势在必行。1998年9月我们制定了《深化学校内部改革的实施方案》,其中把后勤系统的改革作为学校内部改革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对后勤系统实…  相似文献   

5.
我们尝到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甜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校后勤改革虽然历时近10年,但学校包揽后勤的旧模式并没有真正改变,后勤改革滞后于学校整体改革,已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社会化”是后勤改革的必由之路。自1996年10月起,我校开始了新一轮的后勤改革。学校认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进入高职院校的社会资本逐利倾向与高职院校后勤公益性的矛盾,学校在维护社会资本和学生权益方面出现的角色冲突,后勤社会化以后的责任问题难以界定等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高职院校后勤改革必须坚持社会化,才能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才能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对后勤的多样化、个性化要求。  相似文献   

7.
一、后勤服务监管问题的提出高职院校从诞生之日起就在模仿本科院校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但由于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所限,至今还没有哪一所高职院校后勤改革实现“化出去”,更多的是“化进来”,即引进社会优质资源进校服务,弥补后勤服务资源的短缺。有研究表明,“小机关,无实体”模式将成为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趋势。这与高校后勤改革要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市场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后勤管理弊端越来越明显,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势在必行。高职院校要深化后勤改革,可以选择内部改革模式、内外合作模式、完全外化模式等适合自身要求的模式,为加快学校发展释放出应有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相比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显得明显滞后.文章分析造成高职院校改革现状的一系列主客观原因,阐述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并提出若干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长江职业学院党委在后勤改革与管理上认真贯彻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文件精神,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坚持借助社会力量,讲究成本核算,盘活人财物业,厉行开源节流的后勤改革思路,朝着社会化的方向,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突破了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
政府职能的日益社会化是当代各国政府职能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向之一.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也开始了政府职能社会化的改革.我国政府职能社会化取得进步的同时,在政府职能社会化过程中还面临诸多问题,为实现政府职能的合理化发展,需要深化行政改革,促进中介组织和健康、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化问题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师范教育改革的核心,而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取决于教师专业标准。然而现实中人们大多将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资格条例等同,采用统一标准对待所有教师。文章对教师专业标准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现行教师专业标准存在的问题,且根据国外先进做法对我国教师专业标准的构建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3.
澳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总结上世纪90年代课程改革的经验的基础上,在政府体制转变、社会经济腾飞的背景下展开的。其特点表现在:课程目标关注全人发展,由政府规定各教育阶段的课程框架和学生须达到的基本学力要求来保证基本的教育质量;课程内容注重知识的综合和整合,课程实施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以及推动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每位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反思本次课程改革,市民对优质教育的深切渴盼是课程改革最强大的动力;课程管理模式转变为由政府主导,政府、学校、市民共享的管理模式,提高了市民参与的积极性;教科书问题依然是课程改革中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顺应历史潮流,尊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谋求发展的必然结果,改革中涉及大量的法律问题,但各高校无论甲方还是乙方对高校后勤服务实体注册前后的法律地位问题、实施行为可能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认识不够,研究不透,针对这两个问题结合相关法条作进一步探讨,以期使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平稳、健康地推进。  相似文献   

15.
论高职课程改革的目标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是高职院校从起步到发展的各阶段之必修课目,这对于我国高职院校的正确定位、办出特色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关键性的核心作用。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不是能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确定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分步推进。因此,为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有效,必须界定和不断完善课程改革的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从语言社会化的角度审视第二语言习得,发现第二语言社会化的缺失广泛存在,缺失的原因在于第二语言的社会化环境的缺失,这种缺失会造成第二语言习得的失败。现有条件下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无法解决该问题,因而需要一种全社会的语言规划的变革。笔者认为这种变革应向两端发展,中间道路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7.
Through an analysis informed by critical race feminism,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ntersection of professional socialization and agency among tenured Black female faculty at Predominantly White Institutions (PWIs). Professional socialization entails the transmission and reproduction of professional norms. However, within PWIs, professional socialization emanates from a legacy of race and gender exclusion. Thus, normative conceptualization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ay not adequately address how Black women negotiate institutional cues to define their professorial role. The findings show that a three-prong model of engagement: enacting, discarding, and transforming institutional norms, comprised the participants’ socialization process; agenc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ir career success. Implications for facilitating agency among Black female faculty and similarly situated group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成人教育专业协会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群众性、自愿性、专业性和非营利性等特征,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成人教育专业协会在促进成人教育改革方面发挥着宣传、研究、交流、咨询和培训的重要作用,其未来发展要与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相适应,因此需要对其加以引导、规范和监督。  相似文献   

19.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role of social and professional experiences undertaken by young adults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ir Professional Identity. More particularly, two determining dimensions in this identity construction are studied. The first one concerns socialization for work which corresponds to social experience undergone in the family and in education from childhood. The second one concerns socialization by work which corresponds to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undergone by young adults. The latter dimension is studied from a perspective which comprises two methods: direct integration and assisted integration in the world of work. This article ends by pinpointing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texts and experiences undergone by young adul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ir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by discussing what measures might be useful to accompany the school to work transition.  相似文献   

20.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经济学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后勤社会化就是将高校后勤的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纳入社会经济活动的体系,使之与市场接轨。高校后勤具有产业属性。具有产业属性的高校后勤必须而且可能进行社会化改革。本文从社会分工、供给需求、制度变迁、人力资本等方面阐述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