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学习迁移,即学生在一种情境内所学到的知识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而影响有正影响和负影响,即正迁移和负迁移。一直以来,借助学习迁移理论组织教学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学习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科学应用已经成为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为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安排教学顺序,加强学习迁移练习,以确保知识迁移的质量,优化高中化学教学。  相似文献   

2.
<正>迁移是指已学过的知识在新的知识环境中的应用。凡是有学习的地方就会有迁移,孤立的彼此互不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如果一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促进另一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则称之为正迁移;如果一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要干扰另一种新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则称之为负迁移。显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运用迁移规律,关键就是要促进正迁移的产生,防止负迁移的干扰。一、迁移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利用有趣的故  相似文献   

3.
<正>初中数学学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学生学习常会受到原先知识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知识的迁移.心理学上根据迁移的效能,把迁移分成正迁移、负迁移.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消极的干扰或抑制作用.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容易在学习中产生负迁移,因此,我们应巧妙地化"负"为"正",将负迁移转化为学习资源,以提高教学效率.一、注重教学设计,以冲突巧诱负迁移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经验,在新课  相似文献   

4.
奥苏伯尔认为,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知识的迁移,从而塑造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心理学中,所谓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按照迁移的效果分,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为正迁移;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的称之为负迁移.正迁移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相反,负迁移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教学不但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存在着对学习起相互促进作用的正迁移,同时也存在着对学习有干扰和抑制作用的负迁移.学习的正迁移量越大,说明学生通过学习所产生的适应新的学习情境和解决新的问题的能力越强,教学效果就越好.在化学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正迁移.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负迁移对学习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促进知识正迁移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克服负迁移的干扰.……  相似文献   

6.
郑金宾 《天津教育》2007,(10):52-52
学习的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的获得或态度形成的影响。迁移能力是学科能力的重要方面。按照过去形成的知识、技能、态度对新的学习产生的效果,可将迁移分成正迁移和负迁移,前者对新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后者对新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如何促进正迁移、防止负迁移是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学生已学的知识技能对于新的知识技能有很大的影响,教育心理学称之为“学习的迁移”。迁移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正迁移,表现为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能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另一种是负迁移,表现为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干扰了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 学生在学习自然的过程中,负迁移对学习概念和  相似文献   

8.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凡“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叫做“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可能产生积极影响,起促进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影响,起干扰、抑制作用。前者称为正迁移,后者称为负迁移。在学习中,正迁移量越大,说明学生通过学习所产生的适应新的学习情境或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教学效果就越好。从教学目标的观点着眼,我们期望的是正迁移,减少负迁移。 一、正迁移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正迁移又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前者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后者反之。颗向正迁移对学生从已经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促进作用,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例如:从整体上看,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9.
<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若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有积极促进作用,则是正迁移;若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有消极阻碍作用,则是负迁移.所以,在数学学习中要最大限度地去促进正迁移的发生,尽量避免负迁移的发生.从现有文献资料分析,关于数学教学中正迁移的研究比较多,而关于数学教学中负迁移的研究并不多见,教学研究更不系统和深入.本文主要从研究和揭示  相似文献   

10.
简单来说,迁移规律反映的是一种知识对另一种知识的影响。正迁移能够对新知识学习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而负迁移会对新知识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合理地运用迁移规律成为广大教师研究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于爱萍 《化学教与学》2010,(12):24-24,37
知识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按照影响的效果来分.又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积极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称为负迁移。知识迁移的现象在平时教学中时常发生.可以说。任何学习都不可能离开知识迁移.因为学习任何新的知识时都不可能脱离旧知识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两种影响总是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12.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说,“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是积极的、起促进作用的,称之为正迁移;是消极的、是干扰、抑制作用的,称之为负迁移。由于各种知识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共同要素。迁移是不同程度存在的。在学习活动中,正迁移量越大,说明学生通过学习所产生的适应新的学习情境或解决问题的能力越高.教学效果也就越好。教学实践证明。研究学习中的迁移现象,促进正迁移的产生,消除负迁移的干扰,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学生已学的知识技能对于新的知识技能有很大的影响,教育心理学称之为“学习的迁移”。迁移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正迁移,表现为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另一种是负迁移,表现为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干扰了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 学生在学习自然的过程中,负迁移对学习概念和培养能力有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琦 《教育导刊》2001,(19):48-48
知识的迁移是一种知识对另一种知识的影响,从教育目标的观点着眼,我们期待的是一种知识对另一种知识学习的促进影响(正迁移),知识正迁移量越大,说明学生通过学习产生的适应新的学习情景或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越强,教学的效果也就越好。下面是地理教学中相关知识迁移的一些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现象,这就是迁移现象。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迁移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积极的迁移,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起促进作用,叫正迁移;另一种是消极的影响,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起阻碍作用,叫负迁移或干扰。我们的教学工作,从某种角度来讲,就是利用迁移的规律,促进学习知识的正迁移,防止或纠正负迁移。下面,结合分数应用题的教学,谈谈我们在这方面的肤浅体会。一、准备条件,促进知识迁移迁移有其产生的条件。如:掌握有关的知识,思维能力的提高,心理准备的状态及学习中的指导等。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知识迁移的规律,事先作好伏笔,提早为学生掌握较难的知识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16.
迁移,也称学习的迁移,它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从所迁移的作用和效果看.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学习促进另一种学习.叫正迁移;反之,起干扰作用的,称为负迁移。好的学习效果既是良好教学活动的结果,也是充分利用正迁移,防止负迁移的结果。那么,如何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呢?  相似文献   

17.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学习这个连续的过程中,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学习的影响就形成了知识的迁移.高中数学“不等关系”教学实录对知识正迁移的有效促成进行了有益的解读:在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实施有效知识迁移的前提;构建知识网络,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避免负迁移,是实施有效迁移的关键;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稳定、清晰认知结构的形成对实现有效迁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迁移是一种知识、技能甚至方法、态度的学习对另一种知识、技能学习的影响。在教学中,掌握知识的基本原理及其衔接点,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易于理解新知识,同时可以发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能力。产生迁移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当新旧知识技能相同或相似,又要求学生做出相同反应时,迁移效果往往是正的;当新旧知识技能相同或相似,又要求学生作出相反的反应时,则迁移效果往往是负的。小学生的思维狭隘,易产生思维定势,也易造成负迁移。因此,教师应该掌握迁移的规律,充分运用正迁移的作用,尽可能避免负迁…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学习是已有认知结构重新建构的一个过程,当新的知识进入大脑时,如果能够将原有认知结构纳入新的认知结构,就会产生正迁移;如果新旧知识发生冲突,认知结构的功能出现偏差,就会产生负迁移(一种学习干扰、抑制另一种学习)。负迁移是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语言迁移是一种语言对学习另一种语言产生的影响。这种现象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根据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影响,母语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有助于加速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的学习,而负迁移则会干扰阻碍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掌握。据此通过举例分析汉语语法知识对英语语法学习的正、负迁移作用,倡导教育者积极深入挖掘英汉两种语言的共同要素,以便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掌握语法规律,进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