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认为,神话之于庄子不仅是任他驱遣的材料,而且更为他提供了写作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观物)的方式和表达的方式。形成庄子神话思维的原因是商代文化的传承、楚地宗教氛围的滋养、庄子独特个性的影响和黑暗现实的激发。本文的结论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作为一种外力促使了庄子对神话思维的自觉选择和运用。  相似文献   

2.
庄子的审美精神主要由诗意思维、神话意识和寓言方法等要素构成.庄子是一个诗性主体,他以诗意思维创造感性的审美意象和神话意象.以“道”的神话为基石,联袂形成“自然与自由的神话”和“平等民主的神话”,确立“敬畏生命的神话”和塑造“真人神话”,建构“至德之世的神话”和超越生死的逻辑的“至乐神话”、“唯美主义神话”、“历史主义的神话”等审美结构.《庄子》的神话包含着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审美价值,它使哲理和美感达到高度和谐的统一.和神话意识密切关联,庄子以寓言方法蕴含空灵的哲学智慧,赋予寓言以想象力和美感,以故事和情境达到思之启迪和美之生成.  相似文献   

3.
中国神话研究起步较晚。王国维把《庄子》书中大量的"故事"与西方的"神话"联系起来,开百年《庄子》神话研究之先声。郎擎霄确认了《庄子》书中神话传说的存在,以此说明《庄子》艺术手法的高超。茅盾看重《庄子》的哲学思想,认为庄子改造利用神话材料为寓言的过程中已经使神话非神话化了。闻一多认为庄子崇信万物有灵,对神话采取了吸收、消融和改造的态度。新中国成立后,袁珂对《庄子》神话研究用力颇深。新时期《庄子》神话研究主要集中在神话-寓言研究、神话意象研究、神话思维研究,与《山海经》、屈原的比较研究等几方面。反思《庄子》神话研究,是庄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神话哲学的视角探讨《庄子》天人关系论与上古神话的渊源关系。认为《庄子》的“万物齐一”、“天人合一”思想承续了神话哲学的万物平等、天人和谐的观念。指出万物平等是《庄子》天人论的逻辑基础,天人和谐是其目的,而实现天人和谐的途径则是随顺自然、自然无为。文章的结论是:庄子的天人关系论在内在本质上与神话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5.
神话是寓言的一个重要来源,《庄子》寓言直接取材于古代神话和吸收神话的浪漫主义手法,在先秦寓言之林中独树一帜;《庄子》寓言以其理喻与情节的水乳交融,人物形象的精心刻画和强烈的喜怒哀乐之情,确立了文学寓言的相对独立地位,从而推动了寓言艺术的飞速发展。这是《庄子》寓言对中国文学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庄子独特的教化思想本应在教育学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研究庄子的学术论著中有关庄子的教化思想的研究却少之可怜。近年来,有关道家教育的研究有所突破,己有不少学者肯定了庄子思想在教育上的贡献。但与儒家的教育研究相比,还相差甚远。那么,在庄子的思想中有无教化,有没有必要教化,能不能教化,如何教化,为什么教化等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给予重视并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杨富荣 《文教资料》2009,(35):88-89
庄子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是我国古代第一位探索人的个体绝对自由的哲学家。本文从思想基础、真实内涵和意义三个方面对庄子的个体绝对自由思想进行了分析评述。肯定了庄子对中国人生哲学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论文探讨了庄子《逍遥游》中概念隐喻与寓言投射的运用。概念隐喻抽象表达了逍遥自在、追求真善美的思想;寓言投射生动展现了庄子对于社会伦理和个体价值的独特见解。概念隐喻与寓言投射的结合运用,形成了庄子独特的表达风格。文章通过探析这些修辞手法,旨在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庄子的哲学思想,培养其对文学作品深层次理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提起《庄子》,人们脑海常跳出这样一句话:“这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甚难理解的一部书!”说它难理解,并非只是文字不好懂,而是即便字面意义已经了然于心,仍然难以捕捉到它的思想真谛。也因此,历代研究《庄子》的人络绎不绝,研究内容涉及到文献整理与注疏、文本考释、文章学解读、哲理阐释,以及美学、文学、神话学、语言学、意象学等各个方面。近年来,有关《庄子》学术史、后人读《庄》成果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庄子的影响     
庄子文学才华横溢,他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多有建树,对后世的影响极大。他的思想史是一个包括哲学、伦理、政治、文艺思想和独特思维方式的完整思想体系。他的整个思想体系已完全融入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十分推崇《庄子》一书,他将自己对《庄子》的解读运用到了《红楼梦》的创作之中,这在贾宝玉形象的塑造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曹雪芹的笔下,《庄子》与贾宝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左右了贾宝玉的生活态度,影响了其性格的形成,还基本上主导了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思想是由不同的层次构成的,而这些不同的层次在其体系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庄子的整个论述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日常思维、相对性和道。日常思维是最终要消解的对象,相对性是消解僵化的日常思维的工具,而道的作用则在于从终极的意义上消解日常思维和相对性。论者往往只看到了其中的某个层次,因而冠以“相对主义”或“绝对主义”,这就把复杂的思想现象简单化了。因此,理清不同层次的意义及其作用,对于理解庄子的整个思想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3.
《庄子》是奇人写就的一部奇书。因为奇,所以它语言的审美效应丰富而强烈。主要表现在:妙用三言(寓言、重言、卮言)的审美效应,诗性智慧的审美效应,神话思维的审美效应,巧用譬喻的审美效应,奇特想象的审美效应,诡奇辩术的审美效应,奇异结构的审美效应,巧设对话的审美效应,鲜活语汇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14.
庄子用寓言来讲故事 ,在寓言中又用比喻的方法来说明道理、阐述自己的观点。寓言与比喻的交错使用 ,大寓言套小寓言 ,寓言中有比喻 ,使得文章充满了无法直接理解而只能体悟的意象性特征。庄子用重言的方式增加对寓言故事真实性的强调 ,在神话时代不言自明的东西在理性时代却需要强调了。这种自觉性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理性思维特征 ,即是神话色彩的逐渐消退 ,理性精神的不断增长的时代风格  相似文献   

15.
庄子的人生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生命,思考人生,是《庄子》的核心所在。他反思人生的困境,寻求一种解脱,虽在现实中苦苦挣扎,但他对生活有一种深沉的爱,表现出超人的智慧和达观,以艺术的眼光审视生命,超越苦难和无奈,将生命演绎成动人的艺术。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远古神话主要留存于楚文学作品中,楚文学作品中的神话主要叙录于《山海经》、《淮南子》、《庄子》及《楚辞》等作品中.楚文学中的神话,亦起源于中原神话.但较之以中原文学中的神话,楚文学神话又有着自己的特点,如原始性和古朴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独立性和综合性,增益性和创造性等等.  相似文献   

17.
韩愈庄骚并举的意义有四:在儒学语境下,庄骚并举,且置庄骚于儒家经典之后,提升了庄骚的地位;启发了后世对庄骚共性的思考,促使人们对庄骚的思想内蕴、艺术精神作深入探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庄骚浪漫、谲怪特色形成的原因,并使之得到比较符合儒家理性的解释;激发了后世学者对庄骚接受史的探讨,使庄骚在文学史上的传承线索渐趋明朗。  相似文献   

18.
古今以来,庄子研究大多集中在如何阐释《庄子》一书中的种种哲学命题上,而忽略了对其真实意旨的探讨。清人王先谦在《庄子集解序》和《庄子集释序》中,集中讨论了庄子创作的主观意图,对研究《庄子》中所表现出的丰富多彩的思想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