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记者和当“官”杨尚德在我的印象里,由新闻工作岗位上调入党政机关当“重要官员”的人不少,而从党政机关领导岗位上重返新闻队伍的人不多。因此,当我8年前由国务院办公厅调到经济日报时,有些人就说我“傻”,有些老同学、老同事听说我调出了中南海,以为是“犯了什...  相似文献   

2.
在我印象里,章子怡是谦谦淑女,虽然现在是国际巨星,但是,看她仍然单薄的身材,看她穿沉重古装戏服吃力如婴儿吃奶的样子,我都有些怜惜。她不太会给人有心计与强悍的感觉,虽然她的卷发会给她带来些许成熟的味道,但是我仍然对她多是清纯的期许。  相似文献   

3.
晓波同志:几次来信都收到厂。你转业后到市报做了编辑,大家都很高兴。你思想上有些苦闷,我看主要是对编辑工作的严格要求,一时还不适应造成的。你选稿不当,上级对你批评;修改稿件不慎,作者责难;校对不细,出了“洋相”,被在全社公开“点名”。这些对你是有些难堪。但从长远讲,这_批评对你是有好处的随着实践经验的丰富,你会认识到,这是对你J爱护_你说,这样的‘叫。事”就如此严厉批评,有点想人通,我看恐怕问题就出在你的这种认识上。其实,你说的小事,作为编辑决非小事、你可能还记得,报社的同志有句“行话”,就是“编…  相似文献   

4.
今年5月,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同志在看望《大众日报》干部职工时讲的一席话,语重心长,切中时弊,为我日报坛吹术一股清新之风。这个讲话不长,不妨照录如下。吴官正说:“我来了以后,看到报纸上叠我太多了,我感到不安。从明天开始,我的活动报道,一个要减少次数,一个要减.少字《,不要太长。如果我讲长话,就不要登了。领导的长报告要尽量少爱,没人看,你们记者也不满意,只是不说而已。领导讲话发得蛮长,有些并不是领导的思想,是秘书写的。有些话是‘样极佳’,并不说明你的水平,老百姓并不照你这些东西。我看今后不要这样搞。…  相似文献   

5.
有关弹幕     
我们应该认真思考新传播方式的流行到底体现了什么,而不是简单地否定它. 《北京晨报》评论版的编辑打电话采访我有关弹幕的事情,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我说了这样一些看法,见报时编辑的小标题是“互联网加的新形态”: 作为一个职业的研究者,同时又有些老派习惯的人,我本人的收视习惯,绝对接受不了这种边看边吐槽的方式.我更喜欢在安静、平静、干净的状态下,完成对内容的欣赏以及判断,哪怕内容很火爆、很有激情也是如此.那种边看边吐槽,说不定还有些评论者情绪比较激动发表一些冲动的批评,我觉得会把平静完全破坏掉.我的家人中,也有喜欢看弹幕视频的,屏幕上常有20条以上的字幕在滚动,我觉得没法看,到底是看内容,还是看吐槽呢?  相似文献   

6.
有些人认为:广播在新闻传媒排行中只能是老三,俗称“广老三”。我看未必,这只能是自谦之辞。有些人认为:广播现在不受人们欢迎,意即可自动退位。我看未必,这只能是自卑之言。有些人认为:搞广播工作无前途,个人才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我看未必,这是自弃之语。总之,这些谦卑之言、自弃之语应该废止,而应代之以竞争意识。在党的十五大精神的指引下,确立良好的竞技意识,探索高超的竞争技艺,才是广播事业的出路和走向。在此,我想结合武进市电台的一些实际情况,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刊中报     
泪,滴在我铅字的名字上李雷泪,滴在我铅字的名字上。由于兴奋吗?是的,是艰辛后小有成果的兴奋。处女作在一家市报上印成铅字,我竟情不自禁将报纸看了再看再看,看,再看,看得泪满双眼。透过那墨香沁人的纸,我又看到自己烈日下徒步跋涉10余公里的施工工地,逐一采访有关群众和官兵;看见自己在昏黄的灯光下先笔走龙蛇,再一遍一遍地修改,噼里啪啦拍打着身上的蚊虫……泪,滴在我铅字的名字上,那名字模糊了,模糊成一朵笑容。是啊,可以笑笑了,你不再是单纯的播种者,你已开始收获──虽然收获得微不足道。泪滴在我铅字的名字上,…  相似文献   

8.
贾樟柯  菁菁 《出版参考》2004,(12):45-46
上初三的时候,我的一个结拜兄弟当兵要走。我去送他,他坐在大轿车里一言不发。我想安慰他,便说,这下好了,你自由了。说完此话,他还是一脸苦相,便有些烦他。在我的概念里,只要不上学,不做功课,不被老师烦,便是最大的幸福。而能离家远走,不被父母管教,那更是天大的喜事。我由衷地羡慕他,所以不太理解我那兄弟为何总是沉默不语,并且低着头不拿眼睛看我们。车快开的时候,我实在不想再看他一脸哭相,便说:“你是不是怕我们看你远走高飞,心里不平衡,假装不高兴来安慰我们?”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大多数人不喜欢看第一版?一、第一版上国内外的新闻,占了不少版面,而这些新闻差不多都在人民日报上看过了。二、一版上长的报道多,往往缺少说服力和吸引力,标题一般化,一看大标题就不想看了。有些东西不是大家所关心的,有些经验介绍又笼统。三、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大多没有针对本市工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只是泛泛地  相似文献   

10.
我是先读钟国兴同志的文章及论著后认识这个人的。在10多年前在中央级的大报上多次读 其文笔流畅、思想活跃、观念新颖的文章,极其佩服。后来我到党校工作,才在工作中认识 到了这位才华横“淌”的怪才。后在老同学杨占生的推荐下,细读了其大作《重画世界》,该书是其在读研时的成果与思想。现在读起来其观念和观点仍很前卫,当然谈不上落后了。我有些地方没有读懂,其深邃的思想并没有吃透,但敬佩之意逼着我说些心里话,也算做书评。写书评,一般不评书的形式,但本书独特不得不说。在形式上看:一是新颖,打破了几千年 的章节目的…  相似文献   

11.
尤物的头脑     
今年回乡过年,托领导的福,时间竟然长达半个月之久。在一飨思乡之情和大饱口腹之欲之余,突然就觉得文化生活有些匿乏,不知道该干什么。家里的书柜上有一些我大学毕业之后千里迢迢从北京托运回去的书,如此,我在书柜前上窜下跳翻了半天,终于翻出一门稍微能看的略带故事情节的《长生殿》,才一面咒骂自己当年虚伪一面不情不愿地看将起来。  相似文献   

12.
张燕丽 《青年记者》2005,(11):67-67
房地产广告是当前许多都市报、晚报的重头戏之一,然而一些房地产广告让人看了感到十分不舒服。有些分明打着“高尚社区”、“富人区黄金宝地”、“身份与尊贵的体现”等等字眼,把房、钱与名赤裸裸地画上了等号,更与人的品质拉上了关系,似乎不住在“高尚”社区的人都是低俗的。  相似文献   

13.
心理治疗     
做过些心理治疗.这让我时常反思心理治疗是否真地会对别人有些作用.想到此点的原因是我曾经体会到的自己个性上的某些弱点和缺点.改变起来也相当不容易.甚或有些无望。如此.再来堂而皇之地谈给别人,未免有些缺乏廉耻.这让人陷入绝望。在上述意义上,尼采说到“有些人能够拯救他们的朋友”但“却无法拯救他们自己”这一先知性的结论如何能够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摆脱尴尬     
朝阳 《今传媒》2004,(1):43-43
离开报纸已经两年多了,这两年时间里,我很少看自己曾经供职的《三秦都市报》、《经济新报》。最初不看,是负气和不屑.后来不看就变成一种生活习惯。偶然碰上看一次,发现早已经物是人非,报纸上出现的名字,多是我不熟悉的新人。对不熟悉的人我们常常兴趣不大,这些新人对我来说和非洲酋长一样遥远。我当年的同事,要么做了领导,要么转行干了别的。我自己也渐渐丧失了对媒体的激情。  相似文献   

15.
李强 《河北广播》2007,(2):32-32
关于《便民指南》我看了看,有那么几点建议,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这个书还是有些厚,很多需要《便民指南》的是不熟悉石家庄人,是不是薄一点,把它分的细一点,书前面带广告,后面带彩页,彩页可以收广告费,这在别的城市都有。  相似文献   

16.
《新闻天地》2007,(5):50-50
偌大的城市,真正能够在一起笑一起醉的人有几个?或许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这样孤单的叹息。舞台上光鲜绚丽的我,也有这样的嗟叹吧。我亦是幸运的,身边除了有可以交心深夜聊天煲电话粥的朋友,还有一群时刻关心我爱我的热心观众粉丝群,我现在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和网友交流,可是我也深夜悄悄去看。开心了去看看,不开心了也上去看,有时会对自己有所怀疑,看看观众给予我的鼓励,我会觉得有力量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17.
希望年轻人去创造“思想”李泽厚我最近给香港《二十一世纪》杂志写了一封短信,其中提出90年代学术风尚特征之一是“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显”。鲁迅、胡适、陈独秀等退居二线,王国维、陈寅恰、吴灾等则被抬上了天。而从一些刊物的自我标榜看,仿佛有些人硬想回到乾、...  相似文献   

18.
石翼 《军事记者》2005,(7):69-69
“来”和“去”是我们写稿时常用的两个字,但从学员的来稿看,许多同志将这两个字用错了。当然,有些人是由于粗枝大叶造成,也有些人属于不懂得这两个字的不同用法。这里,先举几个来稿中的例子——  相似文献   

19.
有天在公交车上,人很多,我只有牢牢抓住一个座椅的靠背。后面坐着一对父子,一个七八岁的小胖子坐在爸爸腿上,兴奋地四下看。慢慢地我发现,总有一只手,有意无意触摸我的手,无论我上挪还是下移。  相似文献   

20.
病人     
我有一点心理问题.想得到你的帮助。一个朋友到办公室找我聊天,我突然对他说了这句话。他看了我一眼说,是不是最近工作太累了?工作压力太大的人心理是比较容易出问题。不用担心,很多人都这样。我说,那就好,那就好.心理疾病太时髦了,不是那么谁想得就能得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