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这是一本奇特靓丽、充满神奇色彩的读物。作者是十岁的法国小女孩蒂皮。蒂皮出生于非洲纳米比亚。她从小跟拍摄野生动物的父母在丛林中长大,与野象相亲,同鸵鸟共舞,变色龙、牛蛙、豹子、狮子、狒狒……一个个给她带来奇趣、欢乐、惊险以至皮肉之苦,最终都成为她的好朋友。小蒂皮真实地记录了她与各种野生动物生活在一起的动人故事和亲身感受,同时编入她父母———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现场拍下的130多幅极为难得的图片。从中可以领略广袤多样的沙漠风光,感受到天真美好的自然观和勇敢无邪的探索精神,并唤起人们保护大自然和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新书广而告     
法国小女孩蒂皮记叙她在野生动物堆里长大,能和动物说话,善于用眼睛与动物交流感情的传奇故事——《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最近经《人与自然》杂志收入同名文库,由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中译本。 小蒂皮的父母是拍摄野生动物的著名摄影师,1990年她在纳米比亚出生后就跟随父母辗转于非洲南部的沙漠、丛林,与狒狒相伴,同鸵  相似文献   

3.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作为“人与自然文库”的第一部作品推出,多少有些偶然。本来,出版社办刊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实现书刊互动,《人与自然》杂志筹备创刊时就想到要出点书,要开发一个与刊物同名的文库,只是办刊伊始,千头万绪,人手又少,一时还顾不上出书的事,却不料刊物的旗子一举,书稿线索便跟着出来了。首先便是法国小女孩蒂皮和她父母合作的这本  相似文献   

4.
“多姿多彩,多灾多难”。这是一位新闻界的老前辈在访问了许多非洲国家以后,对这一带有神秘色彩的大陆所作的描述。“有难有易,有苦有乐。”这是我在这片仍带着原始生活痕迹的土地上工作多年的感受。原始的部族村落,凶猛的野生动物,粗犷的民族舞蹈,精致的手工艺品……非洲以她那独特的风土人情,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而那铺天盖地的蝗虫,颗粒无收的干裂土地,四处蔓延的传染疾病,枯瘦如柴的儿童……,非洲又因她遭受连绵不断的天灾人祸,令不少人望而生畏。常驻非洲的记者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工作、生活,生活、工作。常驻非洲,对一名有事业心的记者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机遇——非洲是我们的报道重点,非  相似文献   

5.
杨立德  王海东 《新闻天地》2007,(10):14-15,19
美曦,深圳卫视主持人,现在她被人亲切地称为“功夫女郎”。但我第一眼在荧屏下看到她的时候,却无论如何不能把这位看上去弱质纤纤的小女生,和威猛强悍的功夫联系在一起。原来这里还有故事。  相似文献   

6.
英国那一套“民主制度”,本来在诽谤方面很宽松,例如对皇室的事乱讲都没事,但是英国人现在发觉情形变了,皇室只是不起诉罢了,一但起诉往往得到很有利的判决。准则难测,因此《私家眼》杂志编辑理查·英格林说:“现在法庭已经变得像赌场。”这还是他在出事前说的话,出事之后他更深深感到法庭如赌场。他碰钉的事就是报道约克赛尔杀人狂魔薛克里夫的事,而他也不是说什么太坏的话,只是说据闻薛克里夫的妻子桑雅把她与狂魔一起生活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是我进入云南教育出版社后直接参与的第一本书。翻开此书,我不禁感慨: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蒂皮"已经来中国10年了。回顾整个策划、制作、营销这本书的过程,既是我职业生涯的一次历练,也是我社从策划畅销书、到打造  相似文献   

8.
黄羊是草原上奔跑最快的动物,被牧民称作"天上的羊",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内蒙古一位美丽女子,偶然拯救了几只濒危的野生黄羊,并从自家牧场中挑出5000亩上等草场供其繁衍生息,她就是乌兰富庶。为保护这些珍贵的"草原精灵",她的家庭几度破产,她甚至还用柔弱的身躯抵挡过偷猎者的枪口……在她的呵护下,当初的3只黄羊如今已变成120多只,彩云般飘荡在广袤的草原上。同时,这片牧场还引来了野兔、獾子、沙狐等野生动物,乌兰也成为了中国唯一一家"私人野生动物保护区"的主人。12年来,她与黄羊演绎出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新书推荐站     
《出版参考》2012,(22):35
《龙的礼物》(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美黛博拉·布罗迪加姆@著沈晓雷高明秀@译定价:38.00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7月本书是中非关系问题专家撰写的最新力作,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西方评论家认为本书对那些曲解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言论进行了有力驳斥作者既赞赏中国为非洲带来的财运和机会,也提到了中国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在她看来,"西方把龙当作是强大又有可能对他人构成威胁的象征",或许非洲人也会有这样的模糊认识,这也是为什么她  相似文献   

10.
让社会新闻故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新闻采制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某个侧面、某一事件、某一问题,具有记录生活的纪实特点。而社会生活就是无数个这样那样的故事组成的,因此,采制好社会新闻,一定要选好故事,抓好故事,写好故事,做到新闻故事化,故事情节化。这样才能生动地反映新闻事实,才能真实地反映新闻事实,也才能生动真实地反映平民百姓的身边事、身边人,让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甚至要打动他们,引发他们的关注,从而达到新闻工作者以优秀作品鼓励人、教育人的目的。要使新闻故事化,我们不妨从新闻采编的角度入手,一起探讨新闻的多种手段。一、精心策划选…  相似文献   

11.
新闻故事是通讯的一种(亦称小通讯)。它是“寓情于事,以情感人;寓理于事,以事显理”的一种新闻文体。由于新闻故事篇幅短小,生动活泼,又有故事的特有魅力,很受读者的喜爱。好的新闻故事,要有新颖、深刻的主题,而这样的主题,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是靠题材来体现的。所以,写好新闻故事必须精心选材。作为写人记事的新闻故事,它的选材自然要着眼于选“事”。新闻故事中的事和一般新闻中的事,有相同点,也有不  相似文献   

12.
稍稍认识几个英文的人都会起疑,first 这样的小词儿也要赵萝蕤这样的大教授来说吗?当然。这里有故事。1989年5月采访这位号称“带傻博士的穷教授——又穷又傻的人”时,她十二分遗憾地告诉我,她三十年代与其夫、新月诗人陈梦家一同写新诗,跻身诗坛(一些诗在八十年代又重新发表)。冠之诗人称号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她说她不算诗人。因为她苦心沥血而成的几百首诗稿在“文革”中被红卫兵付之一炬——她是准备数十年磨一剑,一次推出这些诗真正摘取诗人桂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到处可用统筹方法统筹方法并不是很神秘的东西。我在这里讲话之前,有一个同志问我:能不能听懂?我说可以听懂。去年,我写了一篇《统筹方法平话》,拿给我们学校政治部部长看,她看了以后说:这个方法她生活中也用得上。她举了一个例子:过去,她每天早晨起来先洗脸、梳头、刷牙,然后热牛奶,牛奶开了后,要等它凉了才能喝,喝完上班常常晚了。现在用了统筹方法,她一起床先热奶,然后洗脸、梳头,等这些事做完,奶早已热好,并且凉了一会儿,正好喝下,这样上班时间就提前了。什么叫统  相似文献   

14.
名刊要览     
美国《新闻周刊》★丛林中的屠杀今天,在中部和西部非洲等地,狩猎活动正成为珍稀野生动物的头号威胁。森林和矿藏的开发,动物肉、皮毛和其他部分的交易的蔓延,这些所造成的恶果就是亚洲和西非等地野生动物大范围的灭绝,我们这个星球上仅剩的几个主要野生动物栖息地正在陷入死寂。  相似文献   

15.
选择新鲜的事。这是和一般新闻选材的相同点。新闻的时效性决定了新闻故事的选材必须是新鲜的。这就要求发现线索从速采写,这是写好新闻故事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选择“以小见大”的事。新闻故事仅仅选择新鲜的事还不够,还要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事。新闻故事的典型意义,一般并不表现在题材的重大上,而往往表现在“以小见大”上,也就是说,用小题材体现出内涵深刻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中非关系及其故事的相关传播是中国国际传播事务中的重要一环。以中国和非洲为主体的媒体叙事已成为影响中非间政治、商业和文化等关系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西方媒体都在此类叙事中占主导位置,影响了中非人民之间的理解与沟通。在加强传统媒体舆论引领力的同时,我们亟须多元的传播主体参与到中非叙事框架中。自媒体平台因其独立的身份优势和“公民新闻”的内容优势,可以独立的观点、建构性的视角对中非故事进行多层次、多切面的立体报道,打破西方媒体报道中的刻板印象,从而为中非关系提供新的叙事框架,对西方媒体的议程设置形成解构作用,在国际社会中呈现更加真实的中非关系和中非故事。  相似文献   

17.
我和乌拉在一家杂志社共事仅两个月,她年龄比我小一轮还多一点。她是个很有故事的女子。第一次和她在办公室见面,她就叼着香烟和我开玩笑,虽觉得她是有些名气的才女,可我却不是很答理她。她直呼我名字,去掉了姓,使我觉得亲切,脱口秀得很睿智,我渐渐便喜欢起她来。乌拉是个恋烟的女子,曾怂恿我也吸,我没“上当”,可每当一起聊天,她仍是习惯性的递烟给我。乌拉是20世纪80年代后生人,少年大学生,19岁硕士毕业,河南籍,现定  相似文献   

18.
新闻故事是通讯的一种,亦称小通讯。它是"寓情于事,以情感人。寓理于事,以事显理"的一种新闻文体。由于新闻故事篇幅短小,生动活泼,又有故事的特有魅力,很受读者的喜爱。好的新闻故事,要有新颖、深刻的主题,而这样的主题,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是靠题材来体现的。所以,写好新闻故事必须精心选材,找到好故事。新闻的时效性决定了新闻故事的选材必须是新鲜的。选择"以小见大"的事,也就是说,用  相似文献   

19.
<正>这是是一部反映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原创图画书,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东北乡村的故事。大雪封路的寒冬,主人公小禧的父母回城了,在北坡的雪地上留下了两行脚印。小禧把棉鞋装进脚印里,每天和爸爸妈妈一起"散步";冰雪融化,他在脚印里撒下野菊种子,用石子做标记;一场春雨过后,  相似文献   

20.
社保中心的档案,有时显得宁静。码放齐整的卷宗和案卷内的数字及个人信息似乎略带单调,没有名人秩事,记录的事就像寻常百姓家的柴、米、油、盐,仔细品读它就像生活,在平淡中散发出暖暖温情,传达和表述的是咱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每发生一件事情都包含着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折射出的是生活华美的音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