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洛学院学报》2022,(1):39-44
陕西民俗语汇翻译有利于弘扬陕西文化。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既要最大限度地传播当地文化,又要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这无疑加大了民俗语汇的翻译难度。以翻译传播学为理论工具,对陕西著名作家贾平凹的长篇小说《高兴》中的陕西民俗语汇翻译进行研究,并提出翻译传播策略:编码复制、编码改写、编码构建、编码复制与构建,意在更好地传播陕西民俗,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在文化语汇翻译生态环境中,文化的多样性和译者的个体性决定了译者在文化语汇翻译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译者在文化语汇翻译中应充分发挥其主导性,对“需要”、“能力”和“环境”做出合情合理的适应与选择,多维度地去适应翻译生态环境,顺利完成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  相似文献   

3.
现如今小学生对我国传统民间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然而中国民间文化博大精深,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主体,对于国学的传播具有深远影响。所以,将地方民间文化加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而且促进民间文化的传播。从小培养学生学习民间文化的良好习惯,对于学生和民间文化爱好者学习民族文化都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网络语汇作为网络交流的工具,发展迅速,以其多元性、时效性和包容性受到广大网民的追捧,其中有些语汇如"雷"等词语进入主流媒体传播文本,成为相对稳定,约定俗成的词汇。本文从符号学中内涵与外延的角度出发,探讨网络流行语汇的形成与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三方面入手 ,即从保留、变通、舍弃的角度对翻译中民族色彩语汇的处理进行了探索和归纳  相似文献   

6.
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由于传播符号的差别,有三种基本的传播模式:以文字符号为主的传播;以语言为主的传播;非语言符号的传播。因为传播方式不同,传播效果的同一性、深度和广度也有较大的差别,传播的误差也就显现出来。这两种文化之间互相传播的特点是:传播是双向的;各种传播方式是同时进行并不断循环的;这种传播是推动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乃至整个中国文化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7.
周作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作家,他不仅在文学创作、文学理论、文学翻译等方面筚路篮褛.有开创之功;而且在民间文化研究领域也有独特的建树.他率先站在民间的立场上,并以民间的眼光来打量民间文化,研究民间文化,从民间自在的文化形态里吸取新的营养,来从事整合新文化传统的工作;他还积极翻译介绍当时西方先进的民俗学理论和古希腊、日本等国的民间文学作品.把民间文化的研究纳入世界的学术视野,为后人开拓出一条研究的道路,为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他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作家,对他一生的是非评判,不是本文要做的工作.本文想要讨论的是,他研究民间文化的出发点、主要观点和研究态度等问题.并试图展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一种新的价值取向.一、周作人研究民间文化的出发点周作人对民间文化研究的兴趣是由来已久的,早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就与其兄一起收集有关的书籍资料,并且,大量接触日本的民间文艺,通过日本接触到西方的民俗学理论等等.然而,他对民间文化的研究并不仅仅是出于兴趣,而是有更深层次原因的,那么,这原因是什么呢?本世纪以来,封建士大夫传统中断,士大夫开始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他们试图建立起现代知  相似文献   

8.
对外汉语教学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土家族民间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了解和掌握土家族民间传统文化对提高留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语言交际能力有一定的重要作用.对外汉语教师只有在把握好土家族民间文化的实质、内涵和传播途径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提高土家族民间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9.
从文学史的角度,探述了《高唐赋》语汇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影响,分折了与“高唐”相关的语汇类型、表现形式及应用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0.
方月美 《教师》2023,(25):72-74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优秀民间文化的传承不可或缺,小学美术作为传播艺术文化的重要学科,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传承优秀民间文化的意识。文章结合民间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分析了培养学生传承优秀民间文化自主意识的重要性,从营造文化环境、开展交互活动、拓宽实践通道三个方向出发探讨小学美术培养学生自主传承优秀民间文化意识的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具备文化传承意识的时代新人,助力优秀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11.
民俗语汇是语言系统中直接与风俗文化密切相关的部分,是民俗事象的最活跃也是最典型的信息载体和传播工具,是考察、研究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携带着深层文化讯息的语料实证。开展民俗语汇的调查、整理和研究,应该成为民俗调查和地方舆情考察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之一,它对于制定社会发展战略、辨风正俗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语言语汇是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语汇是舞蹈作品创作和研究的基础材料,语言语汇和舞蹈语汇都承载着组合语义、表情达意之要旨。本文以杨丽萍的原生态舞蹈语汇和语言语汇体现的民族性进行对照,以期开阔新的语汇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汉语语汇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语言语汇的发展变化体现在社会的各个时期,尤其是在社会急剧变革时期,它的发展变化更是迅猛。新时期汉语语汇的发展变化便是一个明证。其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一些应时词语迅速消退,新词语大量涌现,一些旧词语重新起用,固有词语增加新义,缩略词语大量出现,组合流行语应运而生。语汇的发展变化与语汇的规范是矛盾的统一,如何规范大发展大变化时期的语汇是摆在我们面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4.
襄阳民间文化,作为汉江流域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深深地植入了我们的灵魂。襄阳地区丰富的民间文化遗产,是祖祖辈辈用血脉和无声的身教,留给了我们的印记。本文将从襄阳民间文化现状和襄阳民间文化的保护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语汇的分类和造词法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主张首先应该将语汇分为大众语汇和非大众语汇,而不是基本语汇和一般语汇,语汇学主要研究的是大众语汇,这样可避免同义词研究过程中所遭遇的尴尬。还从语言教学的角度考虑,提出需要开展对基本语素和基本熟语研究及研究设想。关于造词法问题,主张区分"造词"和"语汇成员形成"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否定把外来词语和缩略语纳入造词法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民间文化资源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保护民间文化资源,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民间文化具有各种资源意义,具体有文化资源、政治资源、社会资源、产业资源、道德资源、学术资源、教育资源等。  相似文献   

17.
语汇的规范标准应当是动态的,必须顺应语言的发展.用静止的标准去套不断发展的语言是僵化的,而取消规范标准,任其自流,也会使语言呈无序发展.对待网络语言也是如此.本文以网络新语汇的造词方式为出发点,分析网络语汇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关于语汇体系构拟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温端政先生"语"和"语汇"的概念为基础,逐一分析、甄别有争议的语汇各子类的特征,确定其身份,从而形成构拟语汇体系新的思路:即依据语体色彩标准,将语汇体系的外延首先划分为口语体语汇和书面语体语汇,口语体语汇包括惯用语、歇后语、谚语、口语习用语;书面语体语汇包括成语和格言.  相似文献   

19.
义和团运动的爆发与英美等西方大国的侵略和基督教的传播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所采取的组织和斗争形式则与当地农村社会息息相关,它能够在短期内以浩大的声势席卷大半个中国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当地的民间文化因素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枕边风"是现代汉语一个高频的惯用语,但遍检工具书皆不见。从历时语汇化角度考察了"枕边风"的形成过程,其间也涉及了其它同类词的形成。认为"枕边风"一语是在"耳边风"的基础上经过整合形成的。最后,简单提出了汉语语汇化的概念及进行汉语语汇的语汇化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