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陈玉成(1837-1862),是太平天国后期叱咤风云的年轻将领。他短暂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忠实执行洪秀全的革命路线,东征西讨,无坚不摧,狠狠打击地主阶级的反革命武装,稳定了太平天国的中兴局面。他对革命事业丹心耿耿,坚决维护革命政权内部的统一,反对分裂,怒斥投降,表现了气壮山河的革命气节,成为太平天国后期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中叶,太平天国农民革命似惊雷震天,如疾风扫地,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王朝,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新篇。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太平天国内部始终存在着投降与反投降、分裂与团结的两条路线的尖锐斗争。以洪秀全为代表的领导核心坚持农民起义的正确路线,而石达开一伙却走上叛变投敌的可耻道路。苏修御用文人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胡说什么石达开是“太平军中最孚众望的领袖”。然而,历史事实粉碎了修正主义者的无耻谰言。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对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大都持否定的态度,斥责辱骂之声是不绝于耳的。只是文化大革命前的许多历史著作在介绍太平天国前期的领袖人物时总还提到他,这就是说在否定之中还或多或少的有所肯定;而在文化大革命中,在林彪、“四人帮”鬼蜮横行的十年里所出版的历史书籍里,几乎都把韦昌辉从太平天国领袖人物中“开除”了,仅仅在需要痛骂他一顿的地方才把他“揪出来示众”!什么削尖脑袋钻进农民革命  相似文献   

4.
引言# 冯云山,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是太平天国革命前期的主要领导人,他和洪秀全一起创立了“拜上帝教”并亲自建立了“拜上帝会”组织和紫荆山革命根据地。他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历山河之险阻,尝风雨之艰苦,去国离乡,抛妻弃子,数年之间,仆仆风尘,几经劳瘁。……历尽艰辛,坚耐到底。”表现了他高昂的革命热情和坚韧不拔的抗争精神《李秀成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由于林彪、“四人帮”散布的极左思潮的干扰,在太平天国史上,一些人物被神化了,而另一些人物则被鬼化了.北王韦昌辉就是被鬼化了的人物当中的一个,什么钻进太平天国内部的阶级异己分子”啦,“投机革命的阴谋家”啦,等等,仿佛他一出娘胎就是个坏人,好象他是有计划打进太平天国专门搞破坏似的.我们认为,这不是学术研究和评价历史人物应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三次革命高潮中的第一次革命高潮。今年是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一百三十周年。太平天国这次震撼全球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革命火焰遍及十八省,持续斗争十八年,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所无法比拟的。对于太平天国革命爆发的原因,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书中曾有精辟的论述。他说:“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汇成一个强大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局,以清廷战败被迫签订  相似文献   

7.
略论冯云山     
冯云山(1821—1852年)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杰出的领导者之一,是一个杰出的革命宣传家、组织家和军事家。他是太平天国革命最早的参加者,并为革命献出了他宝贵的生命。冯云山一名涣,又名逵。广东花县禾落地人。1821年(清道光十一年)出生在一个“家道殷实”的家庭。他自幼即饱读经史、  相似文献   

8.
读《历史教学》1993年第1期陆干斌作《太平天国的国号有几个?其演变原因是什么?》一文,其中所称“金田团营时的国号为太平兴国”、“在东乡改国号曰太平天国”、“洪秀全在永安即帝位,改国号为太平天国”一说,颇可商榷: 一、据陆文称洪仁玕《太平天国起义记》说:“洪秀全在永安即帝位,改国号为太平天国”,《起义记》的作者实非洪仁玕,而是瑞典人韩山文(Theodore Hamberg),陆文引用有误。按洪仁玕曾参与洪秀全早期的革命密谋,他亲身参加金田起义以后,去广西浔州圩,时  相似文献   

9.
试论捻军旗制——兼与罗尔纲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尔纲先生认为捻军“并没有自称为‘捻军’,他们打的旗帜就是太平天国的旗帜,不仅在赖文光把他们改编为太平天国的新军后是如此,就是当他们只接受太平天国的封号,而不听太平天国的调遣时也是如此。……他们并没有一面什么‘捻军’的旗帜。”他还主张取消捻军番号而代之以“太平天国部队。”本文拟就捻军没有自己的旗帜说,提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罗先生。  相似文献   

10.
一八五一年爆发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不仅震憾了封建统治,而且直接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中外反动势力公开站在一起,把屠刀指向中国革命人民。然而,太平天国的正义事业博得了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在革命过程中,有不少“洋兄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踊跃前往太平天国地区,积极帮助革命,英国人呤唎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本文试图对呤唎其人以及他撰写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作一简略的介绍和评论.  相似文献   

11.
一、太平天国革命的历史背景经济上剥削榨取的加深。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反对国内统治阶级的投降路线以後的不足十年,在祖国的大地上,又掀起了轰轰烈烈地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这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之所以暴发,绝对不是偶然的现象,必须从经济、政治、社会、民族各种因素中去探求。在经济上首先是土地的迅速集中。根据王瑛先生的分析,在革命前全国  相似文献   

12.
院刊第二九三期上,发表了何学善同学“太平天国革命是单纯的农民革命战争”一文,读后,感到有几个地方值得商榷。毛主席在“五四运动”一文中,对太平天国革命的性质给我们作了明确而肯定的指示,他说: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过程,如果要从它的准备时期说起的话,那它就已经过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等好几个发展阶段。今天的抗日战争是其发展的又一个新的阶段,也是最伟大、最生动、最活跃的一个阶段。直至国外帝国主义势力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他纠集一批从性理之学中走出来的士儒,组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反革命军事集团,从政治、思想文化和军事等方面采取一整套的反革命策略,对太平天国进行残酷的镇压。一、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1、表面上减轻“民间疾苦”,目的为收拾“民心”。曾国藩曾上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史上,对太平天国、洪秀全的评价众说纷纭。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一文中,对太平天国评价一针见血:“运动一开始就带着宗教色彩”“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统治者的惊惶还要厉害。”“这次中国革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太平天国史的研究中,关于革命性質的問题展开了不同意見的爭論,一种意見認为太平天国革命是“單純农民战爭”;另一种意見則認为是“資产阶级性的农民革命”持“單純农民战爭”論的同志們認为:太平天国革命和以往历史上任何农民战爭一样,是没有先进阶級的領导,农民在这場革命中是唯一的力量;它們所提出的綱領——天朝田亩制度虽然体現了农民反封建的革命要求,但它所标榜的平均主义的方案,却在实質上是反动的;革命的組織形式也没有改变历来所采用的宗教迷信手段、政治上封建保守的色彩很濃。因此这些同志們認为太平天国革命仍然不超出  相似文献   

16.
关于太平天国妇女政策,一种意见认为,男女平等是太平天国革命政纲之一,在太平天国统治下妇女得到了较彻底的解放.另一种意见认为,太平天国并没有实行妇女解放的政策.我认为,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它自身带有很大的两重性,不是用简单的“是”与“非”、“肯定”与“否定”就能够解决的,我们必须在“是”与“非”之间选出更多的点来评述它.  相似文献   

17.
韦昌辉是太平天国“天京事变”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史学界对韦昌辉的评价大都持否定态度。但实际上,韦昌辉为太平天国革命立下过汗马功劳,为协调洪、杨之间的关系而委曲求全、忍辱负重,其丰旨诛杀杨秀清亦事出必然。韦昌辉以其独特的方式和人格涵养,为尽忠太平天国农民政权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是一位应予肯定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太平天国的体制,幼天王洪天贵福是老天王洪秀全死后的唯一继承者,在这个意义上,太平天国最高领导人洪天贵福就是太平天国的象征,然而他在被俘前后的表现令人寒心。洪天贵福的叛变投降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早期培养不当等体制上的原因。他的被杀标志着洪家王朝的彻底覆灭。然而长期以来史学界对于幼天王洪天贵福的变节投降集体失语,还有曲意维护的,这是需要纠正的。  相似文献   

19.
阿Q性格的突出特点是精神胜利法。在现实生活中,阿Q处在屈辱的地位,但在精神上(或曰思想中)却总是将自己摆在胜利者的地位,以安慰受屈的灵魂。唯独在他神往革命的时候,却没有将自己看成胜利者,而想的是“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就是没有想成“参加”等等。这表明,在革命的现实面前,阿Q的思想中也将自己摆在了屈辱的地位。这一点,似与  相似文献   

20.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有个显著特点,它借用西方基督教的教义,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创立了“拜上帝会”,作为动员和组织农民参加起义的工具。因“拜上帝会”的教义与形式,与西方基督教表面上有某些共同之处,便引起了欧美资产阶级政府,特别是传教士的极大注意。多数法国和俄国在华传教土视“拜上帝会”为“异端”,始终仇视这次革命。而多数英国和美国在华传教士在一段时期,则对“拜上帝会”抱有幻想,有的英美传教士曾称道过太平天国比清王朝进步。然而当他们的幻想破灭后,就与法俄传教士一道,竭力反对太平天国。本文试就西方在华传教士敌视太平天国革命的原因及其破坏太平天国革命的活动,作个概述。这对于深入揭露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相勾结,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反动本质,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