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近年来,中医儿科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青睐,尤其对一些小儿常见病,比如发热、哮喘、湿疹等,中医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对此感兴趣的家长不妨来了解一下。小儿发热中医这样看——不发烧长不大苏女士的女儿甜甜出生后一切正常,非  相似文献   

2.
卫彩绒  陈晓红 《大学时代》2006,(10):163-164
电动机发热是电动机损坏的一个重要原因。测算正常发热、监控异常发热是保证电动机能够正常运转的必备措施。本文主要就电动机正常发热、异常发热和温升对电动机的影响作了简单阐述,并介绍了对电动机温升监视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幼儿发烧治疗护理误区多,发热是小儿常见的症状,但是当小儿发热时家长往往特别紧张,为了能使小儿尽快退热,有时采用一些不当方法,反而影响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儿童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急性呼吸道感染。6个月到5岁的小儿,因发热而导致惊厥的情况较常见。虽然多数为良性惊厥,可家长仍会十分恐慌。因此多数家长只要孩子一发热,就会抱孩子去医院打退热针,以求把体温降下来。如果孩子在2~3天内体温不降,家长往往会焦急万分,抱着孩子辗转数家医院就诊,要求打退热针。殊不知,这种做法会产生许多副作用,对  相似文献   

5.
发烧在医学上称为发热,是人的机体对感染的一种反应。儿童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在6个月到5岁的小儿中,有一部分孩子可发生热惊厥,虽然多数为良性惊厥,可家长仍会十分恐慌。只要孩子一发热,就会抱他去医院打退热针。其实,这种做法会产生许多副作用,对孩子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6.
浅谈发热人的物理降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热是许多疾病所共有的以体温升高为为主要表现的病理过程,也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症状之一。发热久、持续高热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如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还可引起全身器官严重的功能障碍,因此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采取物理降温方法治疗。掌握好选择正确的物理降温方法和适当时机,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静脉给药是儿科临床最常用、最可靠的给药方法,然而因输液所致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如:输液发热反应、血栓性静脉炎、过敏反应、急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等。其中以输液发热反应(简称输液反应)最为常见。小儿输液过程中,发生热源反应,严重者常出现超高热、昏迷、休克以及心、肾、呼吸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我们对今年16例患儿(包括外院转诊9例)在输液过程中发生严重热源反应,经紧急处理后,均转危为安。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儿许多疾病在开始阶段都会出现发热。这时,其它症状有可能还没有表现出来,而发热可能是主要症状或者是唯一症状。如果仅仅根据发热来诊断疾病是有一定困难的。那幺,在诊断没有明确之前,小儿发热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应该对发热有一个正确认识。发热既是患病时的症状,也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与细菌、痛毒等病原微生物斗争的反应。所以,不要一见发热就用退热药采抑制机体的这种防御能力。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热,都应  相似文献   

9.
孕末期孕妇发热对胎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末期孕妇发热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05例孕末期发热的孕妇进行胎心监护,周期性胎心率的监测,羊水性状的观察,Manning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初步分析孕妇发热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结果:孕妇发热对胎儿会造成缺氧、胎儿宫内窘迫,表现为胎心率过速或过缓,LD(晚期减速)占37.10%,羊水Ⅱ°污染占86.67%,但不一定会造成新生儿窒息,表现为Apgar评分≤7分占25.71%。结论:孕妇发热明显地导致胎儿宫内缺氧及胎儿宫内窘迫。我们要积极预防治疗孕末期发热,并在治疗的同时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结束妊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通过小儿药物灌肠器直肠给药对发热患儿的退热效果 ,探讨小儿药物灌肠器在临床上的使用价值。方法 :将临床上收治的不同原因所致的发热患儿 12 0例随机分为泰诺林灌肠退热组 6 0例和泰诺林口服退热组 6 0例加以对比观察。结果 :通过药物灌肠器直肠途径给药退热效果明显高于口服给药途径 (P <0 .0 1)。结论 :通过小儿药物灌肠器直肠给药退热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初步认为小儿药物灌物器在临床上具有一定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当小儿身体有病时,往往不能正确地表述自己哪里不舒服,可能贻误病情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时机。所以,孩子家长和幼儿园保教人员要特别注意幼儿的体温变化,当孩子情绪不好、食欲降低或身体不适时,可通过观测孩子的体温来判断其是否有病,需不需要送医院治疗;托幼机构还可以根据幼儿发热的程度、伴随症状、发病季节或流行病史,及早发现传染病嫌疑,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一、人为什么发热人的体温超过正常温度叫发热,俗称发烧。在高温环境中劳动或小儿在高温下游戏时,体温也可升高,但自我感觉良好,这不算作发热。发热的原因很多,小儿发热最多…  相似文献   

12.
浅谈变电设备接头发热的原因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变电所内接头发热故障呈上升趋势,为了处理一个接头的发热点,有时会导致全变电所失压,因此查找变电设备接头发热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是变电检修工作的当务之急.在日常巡视检查中通过看、听、嗅、摸,可以及时发现接头发热现象,但对不易接近的部位要利用停电操作的机会进行检查,还可以利用红外成像仪发现设备发热缺陷.及时发现设备的发热缺陷,将发热缺陷消除在初始状态,可以降低检修成本,避免被迫停电,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3.
Q我女儿快满1岁了,她现在全身起满了红疹,疹子是一点一点的,家里人说是我昨天给她喝阿胶汤引起的,请问确实是这样吗?这种疹子会不会留下疤痕?A1岁左右的孩子全身满是一点点的红疹,是多种原因都可引发的一种常见症状。其中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病毒或细菌感染如常见的麻疹、风疹、猩红热、幼儿急疹等。但这些红疹都先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眼结膜充血等类似感冒症状。麻疹一般在发热3天后,在耳后、颈部及前额出现红疹,然后自上而下蔓延至全身。风疹一般在发热1~2天后出疹,首先在面部发生皮疹,24小时内遍及全身,而且多半  相似文献   

14.
变电运行设备发热监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电运行设备发热是设备安全运行的潜在威胁,若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发热严重时很可能导致设备连接点的烧断,引发事故.通过对变电运行设备大电流回路连接点发热原因的分析,并结合多年变电所岗位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变电运行设备发热的监控方法及一些新的、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抢救危重患者的主要方法。但如果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或处理不当,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诱发输液反应。在输液反应中,以发热反应最为常见。现将发热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做以下浅谈。  相似文献   

16.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指体温升高超过了正常范围,作为许多疾病常见的伴随症状。其病因复杂多变,常牵扯全身系统病变。发热不仅在传染病的监测预警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口腔诊疗中也是常见症状。本文通过对口腔感染途径及口腔相关发热疾病进行分类和总结,明确各种口腔发热疾病(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发热特点和临床表现,增加“黏膜相关性感染”以及“黏膜相关性发热”作为感染途径及发热种类的补充,提出“六步一体”口腔发热疾病辨析策略,并归纳口腔发热诊断流程图,从而对明确发热疾病的诊断,保护医患双方,以及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口腔诊疗服务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小儿免疫力低下,体温调节能力差,难以适应夏天高温环境,加之夏季蚊蝇猖獗,食物容易腐烂变质,人小不懂事,生活不能自理,很容易因着凉、贪食、贪饮,染上以下疾病。痱子发生原因与室内外温度过高,小儿皮肤娇嫩,贪玩,衣着过厚,易被灰尘、泥土污染,爱吃食味重油多的食物有关。如手搔抓、沾染灰尘等,会导致感染,成为小疥疮(中医称之痱毒),出现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预防:小儿夏季服装要宽大、色淡而薄,有利于通风透气,吸收汗液,保持凉爽、舒适;要经常换洗,做到穿得清洁卫生;要经常洗澡,出汗后要用毛巾擦干;饮食宜清淡而营养丰富,适当进食瓜果、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1例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克罗恩病致发热病例分析,加强对美沙拉嗪临床副作用的认识。方法:采用各种检索系统,检索美沙拉嗪临床副作用相关病例报道。结果:停用美沙拉嗪两天后体温恢复正常。结论:美沙拉嗪临床引起发热的副作用报道尚不多,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张佩斌 《早期教育》2001,(22):33-33
退热激素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同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等。激素加在糖盐水中一挂。小儿的热退了,家长就认为这种药神了。一传十,十传百,许多家长都知道激素退热效果好,医生在孩子发热时也身不由已地使用激素。激素退热真就这么神吗?医生和家长难道不害怕激素对孩子有危害?  相似文献   

20.
睡眠对于儿童来说尤为重要,特别是婴幼儿,他们绝大多数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良好的睡眠是小儿的体格和神经发育的基础。因此,小儿的健康状况也可以以睡眠质量来衡量。正常情况下,小儿睡眠应该是安静、舒坦,头部微汗,呼吸均匀无声,有的小脸蛋上可以出现各种表情。但是,当孩子患病时,睡眠就会出现异常的改变,如烦躁、啼哭、易惊醒,入睡后全身干涩、面红、呼吸粗糙急速,脉搏快,超过正常,这预示着发热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