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1 毫秒
1.
在武林中,提起康小亮,可谓声名显赫,人们都知道江苏省如皋港有一个蜚声武林的如皋市小亮通背缠拳武术馆。作为通背缠拳传人的康小亮,2007年至2008年,荣获全国武术冠军和世界武术冠军。多年来,康小亮对通背缠拳的贡献有目共睹,对通背缠拳的发展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
《武当》2013,(6):2
邹朝文,1966年7月出生,重庆市荣昌县人。他出任重庆市武术协会常委、荣昌县武术协会主席、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缠丝拳"传承人、中国武术七段、国家武术一级裁判、中国民进荣昌县委委员、荣昌县政协常委、昌龙文武学校校长、重庆民进企业家联谊会副会长、重庆市工商联总商会餐饮商会副会长、荣昌县餐饮  相似文献   

3.
峨启缠丝拳     
保宗  祁美娟 《武当》2001,(6):34-36
缠丝拳系峨嵋派高桩拳术之一,在四川各地皆有流传。各地的拳路动作差异较大,击法不同,所以各地拳路演练风格殊异。我在1986年习练过传统套路“十二手滥缠丝拳”,这种缠丝以偏、侧、滚、进和退让、柔化为主,防打结合。击打手法主要有巴、拿、抖、造、劈、挂六种。步法讲究:出步似行犁,直踏中宫冲洪门。套路演练时以趋步、擦擦步为主,劲道要求“慢拉架子快打拳,刚猛快脆一瞬间”,“行拳如蚕吐丝,柔软沾连”,“发放如毒箭离弦,法到劲到”。  相似文献   

4.
一、太极拳缠丝劲的形成太极拳行功时,不仅和一般内功拳相同,要引导内气在肢体中不停顿地收放运转,还要使肢体不停顿地做屈伸进退的螺旋缠绕运动,二者结合,就形成了太极拳特有的缠丝劲。换句话说,太极拳的缠丝劲,就是以内气的运转为动力,肢体做螺旋屈伸进退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缠法也。提起太极拳,大家必然联系到缠丝劲,缠丝劲是螺旋劲的一种,是太极拳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武术大都讲究螺旋发力,然而缠丝劲作为术语首见于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一书,因其符合太极学说原理,也成了太极拳的标志特征。陈鑫(1849-1929年),字品三,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也是中国近代武术史  相似文献   

6.
洪洞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中值得注意的一个地域.在历史上曾多次向外大规模移民.因此.洪洞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中就占据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华文明进程中一个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性文化体系。洪洞自古民风强悍,有尚武之风,形成了众多颇有特色的武术拳种,通背缠拳就是这诸多拳种的一个杰出代表。通背缠拳的始源至今尚无确切定论.还有待于进  相似文献   

7.
游氏武术是集僧门、岳门、赵门、杜门、自门、化门、裘门等各大武术门派之精华为一体,通过不断的改进创新,逐渐形成拳术精湛的地方性综合拳种,有八段锦、达摩劲功、少林虎爪拳、僧门拳、五禽戏、蛇矛枪、十八投唐棍等,其文化具有浓郁的传统性、健身性、地域性。游氏武术作为赤水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推动赤水河流域旅游产业、民族体育文化、竞技运动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彭程 《武当》2008,(2):6-9
缠闭门简介 缠闭门,又叫化门,为峨眉八大门(洪、会、字、化、杜、岳、僧、赵)之一。缠闭门自祖师杨德三传承至今,已达三百余年。清雍正年间,国家虽已基本稳定,但满汉民族矛盾犹存,不少汉族义士纷纷反清复明,杨德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杨德三自幼饱读诗书,兼习少林拳功,闻武当内家拳神奇玄奥,遂拜武当高道习练内家拳剑。尽管从习多年,但因根基少林,仍未得内家拳之梗概。  相似文献   

9.
潘双喜 《精武》2005,(9):28-29
武当洪拳为内家拳法,技击时善用见缝插针、四两拔千斤之法。劲力以缠丝螺旋、斜行抖劲为主。缠丝螺旋为阴柔圆活,缠丝划圆,劲走螺旋,划解对方的来势并进击其要害处。斜行抖劲为阳刚脆快,劲走斜解,斜挫其要害,击敌于刹那。两者阴阳互换、刚柔并济。  相似文献   

10.
陈发科于1928年到北京公开传授陈式太极拳,是近代陈式太极拳发展中承前启后、具有里程碑式的一代宗师。陈发科在北京近三十年的传拳授徒实践过程中对陈式太极拳有所发展与创新,增大了拳架动作的螺旋缠丝劲,创造了一些新拳式,对一些过去有式无名的动作赋予了名称,把陈式太极拳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经其修订的拳架成为后世流行甚广的陈式...  相似文献   

11.
窦汉东 《武当》2015,(1):28-29
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独特内劲的运用方法。它源之于肾,润于百骸,通达九窍四梢,伸筋壮骨,使内劲收敛而增强。缠丝劲还能促消化,畅气血,稳固根基,平衡阴阳。一、缠丝劲之源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的通神达化之道,是区别于其他内家拳的重要特征。习练陈式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松肩沉肘、含胸塌腰落胯;心气下降、呼吸自然、屈膝圆裆、虚实分明、上下相随、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外形走  相似文献   

12.
杨杰 《精武》2009,(8):59-60
上海不仅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也是众多武术汇集之地。自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举办了国术比赛以后,随着各地武术家来沪,许多拳种由此而扎根于上海。目前上海流行的拳种(笔者亲见)有山东查拳、十路弹腿、十二路精武谭腿、华拳、七星螳螂拳、梅花螳螂拳、花拳、沧州六合拳、少林大红拳、少林腾云门、少林心意门、少林十三抓、关东拳、太乙门、蜀中松溪内家拳、  相似文献   

13.
刘连洋 《精武》2006,(8):12-13
笔者前几日曾与台湾的韩基祥先生在网上畅聊了山东武术与宋太祖长拳。韩先生是武林名宿“千手擒拿”韩庆堂先生之孙,得家传“北少林长拳门”武术真传,并对在台湾流传的山东武术多有研究。以下是依据交谈内容所归纳的两点: 1.山东武术与少林门在现今的北派中国传统武术中,著名的武术流派多是出自山东省与河北省。所以北派中国武术依其发源地来区分,也可以细分为山东拳派与河北拳派。两省的传统武术都有悠  相似文献   

14.
<正>菏泽古称曹州,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武术在中华大地上的始新之时,菏泽武术就成了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在我国武术发展的进程中,菏泽武术发挥了重要的承前启后助推弘扬之作用。菏泽是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我国第一批全国武术之乡之一,菏泽武术拳种流派有几十个之多,如秀拳、大洪拳、小洪拳、大红拳、小红拳、二洪拳、二红拳、掌洪拳、梅花拳、炮拳、夕阳掌、阴阳掌、掌拳、西凉掌、单鞭功、查拳、心意六合拳、佛汉拳、水浒拳、孙膑拳、二郎拳、太祖拳、武当拳、少林拳、复明拳、八卦掌、形意拳、八极拳、太极拳等等拳种。这些传承源流有序、功法拳理明了清晰、有地方独特风格特色、体系完整合一的拳术流派,尽显了武术之乡菏泽武坛的百花齐放之荣。  相似文献   

15.
我叫邓德庆,是大连百年南山拳坊、功力门武术非遗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12月,我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2017年中国武术段位高段位七段考试,以辽宁省总分名列前茅的优异成绩,顺利晋升中国武术七段,是2017年大连市唯一一位通过武术国考取得七段的武术拳师。  相似文献   

16.
李式查拳是我国查拳门流派之一,是传统武术中长拳类的代表拳种,也是中华武术的优秀拳种之一。“截手刀”是李式查拳门“三截套”其中一截,“截手刀”也是李式查拳门独有的刀法。本文在挖掘整理和研究基础上,阐述了截手刀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全视角分析了截手刀整个套路及其独特之处,旨在对传统武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7.
贴山垲争手缠丝崩猛虎硬爬山日羽 掌撮 掌拦捶虎扑八极秘艺 六大开拳@刘云樵  相似文献   

18.
江淮武术     
建国以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和重视下,安徽武术活动得到了迅速提高,群众性武术日益普及。最近,省体委进行了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使古老的九华山拳、叉拳、晰阳拳、东乡拳、五禽戏、石头拳、五童气功拳、岳王锤等又焕发了青春。参加这次武术挖整工作的老拳师有三十余人,最大年龄93岁,共献出各种套路  相似文献   

19.
武术拳谚的艺术性及罕见的语法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的传播首先应该是传统文化的传播,武术拳谚的运用给人们了解武术带来诸多的便利,通过武术拳谚使大家明确了很多深奥的道理与习武的意义所在。武术拳谚作为专业谚语,含有许多技术因素。对武术拳谚文化内涵研究是使传统武术走向世界,介绍武术特色、民族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如何了解武术拳谚的传统文化内涵,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既不能牵强附会,也不能盲信盲从,否则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武术拳谚的文化内涵进行系统地分析。  相似文献   

20.
国家体委首次列入的我国武术研究委管课题《武当拳派源流、拳系和内容研究》,由武汉体育学院、郧阳地区体委、武当拳法研究会三家共同完成,8月初由国家体委科教司组织专家、学者在湖北武当山通过鉴定.武当拳系,是中华武术群星璀灿中的一颗瑰宝,是如少林武术一样,同为中华武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然而,已故武术史家唐豪先生《少林武当考》一书问世后,宗其说者竟引申"武当无拳论".几十年来,对于武当拳系是否存在?武当是否有拳等问题,一直萦绕武术界而悬而未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