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情态是说话人表达对命题和建议的态度、判断和评价的一种手段。对此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有不同的阐释、而系统功能语法中也对情态有系统精密的分类。本文以此为理论背案讨论了所选新闻报导和新闻评论语料中的情态表现手段.着重分析了情态手段的使用与分布及情态责任等问题.并以此作为两个新闻次语类的一个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2.
情态副词表示说话人对命题、事件的主观认识;关系副词是指对两个句子或小句有某种连接作用的副词;情态副词中也有表示关系的小类,关系类情态副词既能够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性态度,也可以表示小句之间的各种关系,这种类似连词的用法,说明副词的内部分类和外部分界呈现出复杂交错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在功能语法框架下,情态被看作人际意义的表达方式之一。而这一表达方式只有在语篇中才能得以体现。因此在语篇的层面上研究情态的衔接功能、说话人或作者的情态承诺、情态责任、情态来源和意识形态,进而建立情态的系统网络,具有较强的动态性,符合情态的固有特征。  相似文献   

4.
刘昕 《海外英语》2011,(12):318-319
情态隐喻也和情态一样,作为人际功能的语义载体,它反映了说话人对阐述内容的评价或态度,体现了说话人话语的主观性。该研究基于2008年美国总统电视辩论为语料库,以Halliday的情态系统为理论依据,研究政治辩论语篇中的情态隐喻。研究发现,总统候选人在辩论中运用情态隐喻表示显性主观和显性客观,体现了辨者的情态责任和讲究礼貌策略,能够与观众缩短距离,建立人际关系,最后赢得辩论和选举的胜利。  相似文献   

5.
“情态”概括地说就是指说话人对于句子所表达的内容的主观态度。在语言系统中情态意义的体现方式多种多样。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中情态意义的主要表达方式都是情态动词。文章以情态理论和情态意义为基础,对英语的情态动词“can”和汉语的情态动词“能”所表达的情态意义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探讨英汉情态动词在情态意义上的异同,以及语意对应程度,并考虑其受语言形式的制约程度。  相似文献   

6.
“情态”概括地说就是指说话人对于句子所表达的内容的主观态度。在语言系统中情态意义的体现方式多种多样。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中情态意义的主要表达方式都是情态动词。文章以情态理论和情态意义为基础,对英语的情态动词“can”和汉语的情态动词“能”所表达的情态意义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探讨英汉情态动词在情态意义上的异同,以及语意对应程度,并考虑其受语言形式的制约程度。  相似文献   

7.
张清竹 《考试周刊》2011,(47):93-94
情态是英语语法中的一个重要的语法范畴,表达了说话人对句子表达的命题的真值或事件的现实性地位的主观态度,对于句子的理解和人际交流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情态动词是情态的主要载体,它表达的情态较具代表性。传统对情态动词的研究学习主要是从语义的角度,因此对于一词多义的情态动词往往很难作出正确的区分判断。本文将以情态动词must为例从情态动词的根情态和认识情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旨在为情态动词的研究学习提供新的方向,从而达到正确使用情态动词,实现完美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情态作为一个语义范畴,它反映了说话人对所阐述内容的评价或态度。作为人际功能的语义载体,情态具有调节,维系和发展人际关系的特殊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从认知角度探讨认知因素对情态意义和功能的解释力,这不但可以丰富认知语言学的内容,而且也为情态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使我们对情态的发展及其前景有一个较为科学、系统的认识,从而超越逻辑和传统语法对情态研究注重语法形式研究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从情态的角度考察“大不了”的语义内容,可以对“大不了”的四种用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大不了”在语言使用中可以表达认识情态、道义情态、评价情态三种不同的情态语义,但在语用功能上却表现出一致性,都反映出说话人对命题内容的严重程度进行主观小化,持有不以为然的主观态度。本文最后对“大不了”的主观性特征进行了考察,认为不同语义内容的“大不了”包含的主观性强弱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0.
杨杏 《考试周刊》2013,(57):26-27
情态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语言学家从不同的纬度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形成了各自的理论框架。系统功能语言学家突破传统语法对情态研究的局限,结合语境和人的因素,为情态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纬度,使得人们从一个全新角度科学、全面地认识和了解情态。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出发,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究情态系统的实现形式及其表达的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情态是说话人对命题或提议的态度或判断。本文通过对英语宣战演说中的情态等级和情态取向的分析,发现该类语篇多用中等情态操作词和明确主观的情态表现类型,使得演说者的口吻肯定而权威。  相似文献   

12.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下,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分析方法和例证的方法,从情态取向、情态隐喻及情态量值等三个方面探讨情态与语篇中人际关系的构建。情态有显性主观、隐性主观、显性客观和隐性主观四种不同的取向。情态的不同取向表明说话者对所述内容是否愿意承担责任及承担责任的程度;情态隐喻有主观情态隐喻和客观情态隐喻,分别将说话者的观点表述为个人主观观点或包装成客观内容,因而具有不同的权威性;情态的高、中、低等不同量值则表示说话者对所述内容的不同态度。情态的不同表达可以建构不同的人际关系。因此,在语言交际中,语言使用者应从情态取向、情态隐喻及情态量值等三个方面考虑选择合适的情态表达方法来表达并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3.
情态系统拥有丰富的语法资源,在实现语篇的人际意义方面拥有重要的语法地位。探究情态系统的人际功能是语篇分析的重要环节,对于分析和建立语篇中的人际意义具有颇为深刻的实践意义。为此,文章从理论上阐释了情态系统的缺失现象和表达情态意义的语法资源,而后系统地分析了情态系统与语篇类型的关系及其语篇衔接功能。  相似文献   

14.
情态系统拥有丰富的语法资源,在实现语篇的人际意义方面拥有重要的语法地位。探究情态系统的人际功能是语篇分析的重要环节,对于分析和建立语篇中的人际意义具有颇为深刻的实践意义。为此,文章从理论上阐释了情态系统的缺失现象和表达情态意义的语法资源,而后系统地分析了情态系统与语篇类型的关系及其语篇衔接功能。  相似文献   

15.
情态可看作是说话人对所交流的信息的姿态,在大多数话语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特征,情态能表现说话人的"评价"或"态度"。本文以2014年3月8日-2014年5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事件24篇官方声明为语料,以Halliday的功能语法为依据,从谓词的角度进行情态话语表达及批评性话语分析,旨在揭示马航声明如何通过情态表达模糊自己话语信息的。  相似文献   

16.
情态(модальность)是人类语言中一个重要的语法范畴。无论是在俄语里,还是在汉语中,句子都具有情态性(модальность),而主观情态(субъективнаямодальность)是其中一个体现说话者的表达意愿和交际意义的重要构成部分。情态在语言中特殊功能,从语用学角度,即информация是语者对该客观要素所持有的主观思想(субъективнаямысль),在俄汉语中,该主观情态的语用特征均需要通过命题的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的基本功能和附加功能来实现主观的更深层次的情态意愿。  相似文献   

17.
情态是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一个复杂的功能领域。韩礼德将情态分为情态(认知型情态)和意态(责任型情态)。试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意义理论为出发点,通过对自传体中显性主观情态、隐性主观情态、显性客观情态以及隐性客观情态的分析、归类、统计,研究认知型情态在自传体文学当中的特征与功能。  相似文献   

18.
情态的研究已经遍布多个语言研究领域,传统语法对于情态的研究为我们建构了一个清晰的情态框架,但是,传统语法对于情态的研究仅局限于情态助动词,脱离语境和人的因素。相比而言,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对于情态的研究突破了前人的局限性,韩礼德元功能理论反映了语言功能与结构的对应关系,为人们认识和了解情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情态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判断,是长期以来逻辑学、哲学,特别是语言学一直探讨的问题之一.情态动词是众多语言表达情态的主要手段.从现代汉语情态动词的研究成果看,学者们的精力主要还是集中在讨论情态动词的名称,词性,划分标准及范围以及个别情态动词的语义表达问题上,目前汉外情态动词的对比研究是汉语情态动词研究的薄弱环节,汉德对比方面更是几乎不曾涉及.众所周知,汉语和德语的情态动词是两种语言中相对应而又具有相对封闭性的一个语法和语义范畴,具有跨语言的可比性,这种可比性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对学习者会产生一定的干扰,从而导致迁移性语际偏误.因此,对汉语和德语的情态动词进行对比分析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法,对《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关于新疆暴乱报道的及物性系统和情态系统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从功能语篇分析视角找出西方媒体报道中隐藏的意识形态,帮助读者作出客观的判断。本文首先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然后对《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