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沿着西方通识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影响通识教育改革的经典文献为依据,将西方通识教育分为"博雅教育"的缘起,"耶鲁报告"的问世,"哈佛红皮书"的诞生几个大的阶段,分别对各个时期影响通识教育的历史背景以及重要核心思想资源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对西方通识教育已经走过的路进行批判性总结,以便为以后高校通识教育实践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是一个国际化认同的议题,中国本土实践的通识教育仍面临由于"通"与"识"的模糊认识带来的发展困境.新时代,通识教育必须扎根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回应时代诉求,"以整全人的塑造"为价值理念培育时代新人,强化"阶段贯通""文化联通""视野融通",基于跨学科的广博性与基础性知识,聚焦于人文性与科学性知识,着眼于通过知识的学习培育"人"的通识素养,以深化、创新通识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3.
论自由教育向通识教育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高等教育素有自由教育、通识教育的传统,而自由教育是通识教育的古典先驱。从公元4世纪亚里士多德提出自由教育思想到19世纪初有识之士倡导通识教育,在长达15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自由教育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其概念内涵发生着演变。19世纪初以来,自由教育开始向通识教育演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这并不是对自由教育的全盘否定。自由教育是通识教育的灵魂,是实施通识教育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4.
源自古希腊的自由教育在经历历史的磨砺、沉淀后,成为超越时空的教育灵魂。自由教育追求理性发展和德性完善的核心思想,深刻地影响后世的教育实践。通识教育作为自由教育发展的现代形式,不仅顺应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其进行创造性发展,还仍然坚持继承其核心思想。我国通识教育改革也应彰显自由教育基本精神,将发展理性、涵养个性、铸造自由和谐心灵,超越功利、追求卓越、成就德性完满的"全人"作为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5.
沈文钦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29(3):92-104,125,126
通识教育的传统可以追溯至古希腊的古罗马的博雅教育。19世纪末20世纪初,古典博雅教育概念转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自由教育概念和通识教育概念。在实现这一转型之后,自由教育与通识教育概念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美国重新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二战"后,通识教育被视为推动民主政治的工具而得到重视,在外部力量的推动下向德国和日本扩散。20世纪80年代之后,为了回应知识社会对跨学科人才和通识性人才的需求,通识教育模式在中国和欧洲各国进行了第二次扩散。未来全球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和通识性将进一步凸显,但以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不可能也不应该复制美国的模式,而应该是在有所借鉴的基础上发展出适应自身国情和文化传统的通识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立足教育史与哲学史维度,追溯古典自由教育的"技艺"源流,析出其所蕴藏的"理性推证"与"和谐"之内在规定性,还原西方自由教育体系的本真面貌,为中国通识教育的顺利展开提供新的思想路径.首先对自由教育的学科(术)史展开考察,厘清自由教育的"技艺"源流;其次从哲学维度阐释其所蕴藏的"理性推证"传统与"和谐"意涵,借以表明其实为古典时代理性主义之象征;最后指出,回归此"理性推证"传统并重视其"和谐"意涵,或对中国通识教育特别是其中的"全人"教育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8,(2):10-11
通识教育是传统的"自由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纵观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高等教育阶段通识教育课程改革领域进行的相关研究,关于独立学院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置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为研究对象,找出本学院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落实完成本学院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改革的任务,为其他独立学院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大学通识教育是在西欧国家"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亦称"博雅教育"、"文雅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自由教育"的特定思想和核心内容。[1]同时,通识教育也被认为是一种"普通教育"(general education)。有的认为通识教育是"继承了自由教育以个人身心自由发展为目标的理想,扬弃了只为少数有闲阶级服务的贵族教育色彩,称为了全体公民提供的、与社会密切联系的、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梅翠平 《教学与管理》2012,(24):101-102
通识教育,也叫人文教育或通才教育,在英语国家又被称为自由教育。以前,我国大陆地区把这种教育译为"普通教育",而在台湾、香港地区则译为"通识教育"。本文中我们采用"通识教育"这一称呼。对通识教育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理解上的通识教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不仅延续了自由教育教人"做人"、关注人的发展的理念,而且还发扬了专业教育教人"做事"、为人提供谋生手段的优长.因具有这些特点,使通识教育成为当代中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最佳教育理念.新中国成立前的清华大学的通识教育实践和台湾各大学十几年、北京大学八年来推行通识教育的实践,更印证了通识教育对人的发展全面性的促进.为此,我国应加大力度在大学推行适合国情的通识教育;并且在时机成熟时,应从中学就开始推行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11.
通识教育(generale ducation)和自由教育(liberale ducation)已被国人热议多年,通识教育的思想与实践以及自由教育观念的演进史也得到学界不同程度的清理。不过到目前为止,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的关系并未得到实质性的关注。学界中人往往因为自由教育是通识教育的思想远祖而习惯于将两者混同为一,笼统地将它们当作当下素质教育改革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变迁与时代的进步,在高等教育机构改革中,培养有能力、有教养、全面发展的人已成为通识教育的核心内容。作为增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田野实践型"通识教育模式强调读书与田野实践同等重要,既注重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又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本文以2015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B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资料和个案访谈资料为基础,采用Logistic回归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哲学归纳的定性分析方法,考察了"田野实践型"通识教育的模式与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田野实践型"的通识教育模式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本科生的性别、学科类型和年级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参与田野实践最大的收获是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自由教育既指源自古希腊的古典自由教育,也包括源自卢梭的现代自由教育,前者与实用教育相区别,而后者则与强制教育相对立。自由教育是张伯苓教育思想的实质,其中,"非强制性教育"、"实业兴国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是张伯苓自由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共同为南开大学九十载的成长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4.
被誉为"公立常春藤"的密歇根大学自建校以来便继承和发展了"自由教育"思想,经过近200年的历史积淀,密歇根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六个阶段:通识教育的雏形期;塔潘课程改革时期;工业化时期的通识教育;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的革新;通识教育的新探索。由此可以归纳出具有密歇根大学特色的通识教育理念:追求普遍性知识;强调专业发展;重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关注跨学科的发展;培养领袖与公民。密歇根大学的成功经验证实,大学应当走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通识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通识教育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发展与本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西方的通识教育是西方自由教育思想下的产物,作为适应全球化教育语境下发展起来的中国高校通识教育,一方面要学习借鉴西方通识教育的有益经验;另一方面,更应当在中国传统文化"知行合一"基础上,确立传统与当代价值融合的概念内涵,探寻本土化的通识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一般意义上的通识教育通常包括"相互融通"、"培养理性"、"守护大学精神"三层基本涵义,"通识教育"是构成大学文化、大学精神的核心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应是其基本宗旨之一.时下,一些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存在着若干困境,为此,高职院校要走出观念上的误区,积极开发精品的通识课程,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文化素养,走通识式的道德教育,推进人文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7.
通识精神的彰显与我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对多元价值的尊重、甄别与选择,对多种知识的通融以及开放灵活的思维精神与方式"为要旨的通识精神是通识教育的核心。现实中,"专门化"的通识教育已将这种精神遮蔽。唯有在通识课程的设置、专业课程的处置、整体教学过程的改革中彰显通识精神,注重提高教师的通识底蕴,并以通识精神指导学生的发展评价,才是通识教育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通识教育应该是存在于校内的大众教育、自由教育、开放式教育。方法论教育在通识教育课的规划中必不可少。通识教育是对于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体认与回归。  相似文献   

19.
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也被译成“一般教育”或“普通教育”),有人也称之为通才教育,在香港有人称之为博雅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从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人教育,发展到近代英国贵族的自由教育,再到二战后美国普遍实行的现代通识教育,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今天,通识教育在欧美,甚至我国的港台等地已经颇为流行,但在国内却刚刚兴起。一、通识教育的理念现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是由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这一报告提出的。报告提出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这种人需要具备四种能力:1)…  相似文献   

20.
速览     
《教育》2013,(20):8
我国高校实施通识教育面临制度困境《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年第4期刊载齐顺利的文章指出,通识教育是一个多维度、多层面的概念,在不同的时代人们有着不同的认识,人们对于什么是通识教育的理念并不一致。但是,就教育目的而论,人们普遍认为,通识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与个体本位论的教育价值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