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民办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王才康等人翻译修订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600位民办高校大学生及250位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民办高校不同类型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差异及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民办高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均分是25.45,高于中等水平(25),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并存在显著性差异;民办高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低的群体较大;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来源地、不同家庭经济情况及父母亲不同学历的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民办高校文理科大学生及曾担任过班干部大学生与未曾担任过班干部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师幸福感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对99名教师问卷调查发现,(1)不同教师群体在知足充裕体验指数上有显著性差异;(2)性别在家庭氛围体验指数上有显著差异,其中女性高于男性;(3)年龄对工作满意度体验指数、自我接受体验指数、生活满意度体验指数有显著性影响;(4)教龄在专业成长、工作满意度、自我接受、人际适应、家庭氛围、生活满意度六纬度上有显著性差异;(5)职位在知足充裕体验、身体健康体验指数上有显著性差异;(6)工资满意度对知足充裕体验、工作满意度体验、生活满意度体验、总体幸福感有显著性影响。针对调查结果,分析了影响教师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网络成瘾测验和幸福感指数量表,旨在探讨西南地区大学生网络成瘾、主观幸福感状况及二者的关系。结果显示:(1)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2)西南地区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程度处于中等水平,主观幸福感、情感体验指数和生活满意度都较高;(3)不同网络成瘾程度大学生与主观幸福感、情感体验以及生活满意度都存在显著差异;(4)不同性别、专业大学生在网络成瘾倾向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对比高中生与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状况。方法: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测量了778名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自我概念状况,并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分析。结果:除心理自我,自我批评外,自我概念的各个维度上,高中生与大学生存在明显差异,且高中生得分都高于大学生。高中生与大学生在性别、专业、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上均存在差异。结论:高中生自我概念得分比大学生高,两者差异明显;而到了大学阶段,大学生对自我的思考也更加深入,敌其自我概念会出现波动与调整。  相似文献   

5.
海口市区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海口市区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现状。方法:采用《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对海口市N350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海口市区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总体处于中上水平,但他们的学业满意度和环境满意度偏低;(2)海南中学与琼山二中学生在家庭满意度、学校满意度、环境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3)海南中学学生在家庭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学业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4)琼山二中学生在友谊满意度和环境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和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0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以考察大学生精神信仰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精神信仰的总体状况呈现出超自然信仰最强、实用信仰次之、社会信仰最弱的特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精神信仰的一些因子中存在显著的差异。(2)精神信仰与生活满意度存在一定的预测关系,精神信仰各个维度对不同领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不同整体生活满意度的学生在神灵崇拜、政治信仰、民族主义、国家主义、金钱崇拜、社会信仰六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大学生幽默风格与自我和谐的关系,采用大学生幽默风格量表(HSQ)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福建省26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亲和型、自强型幽默风格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嘲讽型和自贬型幽默风格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亲和型幽默、自强型幽默风格在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教养方式的大学生仅在嘲讽型幽默风格上存在显著差异。两种适应性幽默与自我和谐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两种非适应性幽默与自我和谐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幽默风格的四个维度联合解释自我和谐水平39.1%的变异量。幽默风格与自我和谐水平显著相关,幽默风格可较好地预测自我和谐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休闲满意度及幸福感的特征与差异,以及分析休闲满意度及幸福感二者之间的相关情形。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对象为安徽省6所高校的大学生,以随机抽样进行调查,研究工具为"大学生休闲满意度及幸福感问卷量表",内容包含:基本资料、休闲满意度量表及幸福感量表。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休闲满意度及幸福感上均达显著差异;不同家庭社经地位的大学生在休闲满意度及幸福感上未达显著差异;大学生休闲满意度及幸福感之间有典型相关存在。  相似文献   

9.
男女大学生自尊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问卷测验法和深入访谈法相结合,该文调查研究了大学生自尊水平上的性别差异及其具体表现。结果表明:(1)大学生在自尊水平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城乡,家庭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等因子对男女大学生自尊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关系对男女大学生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侧重和差异,且整体上呈现为两极性影响。(3)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假性自尊现象;(4)男女大学生中均存在因低自尊而导致的弱热群体,且表现出特定的性别特征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问卷对3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在主观幸福感的总体上显著高于独生子女;(2)在恋爱与否上存在显著差异,没有恋爱的大学生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上显著高于恋爱的大学生;(3)不同消费水平的大学生在心境忧郁或愉快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4)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汉、羌、彝族中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方法采用自我概念量表测量汉、羌、彝族900名中学生自我概念的状况,并进行不同层面的分析.结果民族和学习成绩对中学生自我概念的自我总分和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自我满意和自我行动五个维度得分有交互作用.除自我批评维度外,汉族中学生自我概念及其余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羌族中学生(P〈0.05),其道德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自我满意和自我批评五个维度上得分也显著高于彝族中学生(P〈0.05);彝族中学生的自我概念总分及其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和自我行动四个维度得分明显高于羌族中学生(P〈0.05),而自我批评得分又低于羌族中学生(P〈0.05).女生的自我概念总分及道德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和自我行动五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学习成绩优、良中学生的自我概念总分及其余各维度(除自我批评外)得分均显著高于学习成绩中、差中学生(P〈0.05).结论中学生自我概念存在民族差异、性别和学习成绩差异.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探寻网络成瘾大学生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上差异,对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行总结,进而在父母教养的角度上提出干预和预防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的思路和措施。研究结果:1.高网络成瘾倾向的大学生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缺乏沟通和情感支持,更多是采用惩罚、拒绝否认和严厉的方式进行教育。2.父亲对男女大学生在情感温暖、拒绝及惩罚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而母亲对男女大学生的教养方式在各个维度上没有达到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心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测量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揭示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特点。结果表明:(1)大学生具有积极的社会责任心;(2)对总的社会责任心而言,大学生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学科差异也不显著;(3)在集体、家庭和同伴三个责任心维度上,大学生的性别差异显著,而在道德和社会发展维度上,大学生的性别差异不显著;(4)社会历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4.
不同家庭环境的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家庭环境对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形成、发展的影响,寻找提高自我价值感的方法。方法:运用家庭环境量表和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540名福州高校大学生的家庭环境与自我价值感进行测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得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家庭环境的不同因子从不同层面上对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产生影响。轻松、和谐、融洽和民主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采用Sproles编制的消费者决策风格问卷(CSI)对550名客家籍和潮汕籍大学生的消费决策风格的差异进行探测。结果表明:客家籍与潮汕籍大学生在"新潮时尚"、"忠诚习惯"消费决策风格上存在差异;男女大学生在"品牌导向"、"休闲娱乐"、"新奇趣味"和"价格敏感"等消费决策风格上存在差异;农村和城镇大学生在"新潮时尚"和"重视质量"消费决策风格上存在差异;客家籍和潮汕籍与性别对大学生消费决策风格中"休闲娱乐"的交互作用明显;客家籍和潮汕籍与城乡来源对大学生消费决策风格中"口碑影响"的交互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is article uses 2011 sampling survey data on the nationwide state of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to investigate differences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reas: starting salary, industry entry, and entry to state-owned work units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with urban and rural household registrations. The study finds that college students with rural registrations have differing degrees of disadvantages in the three aforementioned aspects, and the disadvantage for industry entry is the most prominent. Among the factors studied, family background and differences in social relationships during the employment search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leading to employment inequalities among urban and rural college students. Choice of major can explain some of the disadvantages of rural students in starting salary and entrance to high-income industries, and school perform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was not a major cause of employment differences for urban and rural college students.  相似文献   

17.
在积极心理学视阈下,为了考察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及其与感恩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法调查了582名在校大学生。结果表明:(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并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独生子女与否、生源地、家庭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差异;(2)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感恩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在对自卑感影响因素的研究上。家庭教养方式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项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自卑感量表对福建省四所高校303名大学生施测,探索家庭教养方式与自卑感的地域、性别差异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自卑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为了帮助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结构和现状,先后对654名和273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结构由生涯辅导、目标规划、职业探索、自我认识、能力储备和家庭支持六因素组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各因子不存在性别差异;高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好于低年级的学生;本科生职业探索高于专科生,家庭支持低于专科生。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作者所在高校的"疫情期间大学生就业信心的影响因素"调研统计数据,从社会性别视角对两性大学生的就业信心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信心整体偏低,男生就业信心明显高于女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人力资本、求职准备、学科理解、家庭背景均对就业信心有显著影响并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为提升大学生信心和就业质量,高校需要根据影响因素和性别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和就业指导,女大学生应积累人力资本并提升抗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