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实践家,孙中山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辛亥革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家,孙中山虽创造了一套社会革命理论,并以之指导革命,但他在革命对象、领导力量和革命动力以及其革命程序论都存在着局限性,对辛亥革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使革命程度及革命影响大打折扣,并论述了其社会革命理论的局限性对辛亥革命的影响给当代中国社会带来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标志着辛亥革命的终结。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宣告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其实,这个学术界公认的定论并非辛亥革命失败的严格界定。笔者认为,“让位”不是辛亥革命失败或终结的标志,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应该是“宋教仁案”。 辛亥革命不是一个短暂的历史事件,它作为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当包括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部过程。就时空而论,辛亥革命可分为准备阶段、成功阶段和失败阶段。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是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这个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但它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转折,并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值得记取的历史教训。鲁迅在辛亥革命时期,不是一个引人注目、叱咤风云的人物,而是作为民主派的年青战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推翻了腐败昏庸专制颟顸的清朝政府,结束了我国几千年的皇朝帝制,这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今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日,11月12日,又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诞生125周年纪念日。毛泽东曾经说过:孙中山在我国民主革命的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孙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时期,黄兴是与孙中山并称为民主革命家,号称为“孙黄”。长沙起义失败后,他避走日本,同孙中山结识。此后,他协同孙中山,合作创建革命组织同盟会。在孙中山的旗帜下,黄兴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领导发动武装起义,坚持维护孙中山的领导威信和同盟会内部团结,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迅速发展,对武昌起义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运动,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长期斗争的继续,是“一切为解除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革命或改良的运动”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比较正规、明确和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和各界人民进行的“全国规模的运动”。在这次革命运动的全部斗争过程中,湖南是一个很关重要的省份。在一八九四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之后,善化县(今长沙县)人黄兴是继起的先驱者,他于一九○三年秋末筹建了华兴会,以后成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叶,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摧垮了满清王朝,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在这一民主革命中,以留日革命学生为骨干的青年知识分子群体充当了“先锋和桥梁”的作用。研究晚清留日学生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对于正确认识知识分子的作用和继承发扬留日学生的爱国革命精神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正>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权革命的历史是很短暂的,确切地说是从甲午战争以后至二十世纪初前后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进行的。革命的实质就是要实行资产阶级的宪政。如果说在辛亥革命前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还比较粗浅的话,而作为资产阶级宣传鼓动家的宋教仁的宪政思想就比较具体了。因为体现孙中山宪政思想主要内容的《建国方略》、《五权宪法》等著作毕竟是在辛亥革命以后才形成的,那时宋教仁已以身殉宪好几年了。因此,宋教仁的宪政思想在当时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中是具有代表性的。下面就具体谈谈宋教仁的宪政思想。  相似文献   

9.
关于孙中山民元让位的问题,史学界众说纷纭:"妥协退让论"者指责孙中山不能坚持斗争,屈服于袁世凯,是资产阶级软弱性的表现,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客观形势决定论"者认为,孙中山让位是形势所迫;"利用论"者认为,孙中山让位只是为了利用袁世凯,借以取得革命的胜利。以上三种看法都过分强调了孙中山的被迫  相似文献   

10.
李秀茹 《天中学刊》2001,16(4):76-78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的革命活动中,非常重视联络国内外洪门会党,他联络国内洪门进行多次武装起义,造成风云激荡的革命形势;对国外洪门的联络,使得华侨地区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策源地,革命经费的主要来源地。这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孙中山独特的革命生涯。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任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从这时开始一直到袁氏帝制自为失败郁郁而终,只有短短的四年时间,但这期间却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时期。袁世凯在这段时期,对政府机构的许多方面做出了比较大的改动,主要体现在其政治的整合上。  相似文献   

12.
在辛亥革命时期,湖南因其特殊的历史机缘成为举足轻重的省区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如在国内率先发动的长沙起义、震惊中外的萍浏醴起义、社会广泛参与的湖南保路运动、声势浩大的长沙抢米风潮以及首先响应武昌首义、派遣湘军援鄂等都是辛亥革命史链条中的重要环节。而湘籍志士作为一个群体在整个辛亥革命运动中广泛开展舆论宣传、深入进行组织发动、拥戴和捍卫孙中山的领袖地位以及领导反清武装起义等方面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辛亥秋季的武昌新军起事,史称"辛亥首义",称其"首义"别有深意。武昌新军起义并非清末首次发生的反清武装暴动,在此之前,同盟会就举行过多次武装起义,历次武装暴动,皆称悲歌慷慨,然而起义者与当地社会并无多少联系,势单力薄,星星之火皆被清方迅速扑灭下去。相形之下,辛亥秋季的武昌起义则顿成灭亡清廷的燎原之势。湖北革命党人以天下国家为己任,大有"亡清必楚"的雄心,而此种雄心依托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扎实的准备工作:武汉拥有近代工商业、近代文教、近代交通、近代传媒和近代军队汇合成的近代文明基础,革命党又与起事城市各阶层联系广泛,最重要的是,革命党人实行"抬营主义",争取了成建制的新军,并在军中建立完整的组织系统,这一切皆非前此多次反清暴动所可比拟,故虽然起事仓促,却大体能遵循既定方略运行。所以,"辛亥首义"之"首义",其第一层含意是首次举义成功。"首义"的第二层含意是,经武昌新军暴动的沉重打击,沿袭268年的清王朝及两千余年的专制帝制之倾覆成为定局。其全新意义更在于:秦汉以来的多次农民起义及贵胄夺权,皆取乡村暴动或宫廷政变形式,以改朝换代为目标,新的王者皇袍加身,国体、政体却全无变更,君主专制一仍其旧;而辛亥新军起义,发生在近代文明及近代化人群聚集的大都会,是一次大规模的近代城市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政权方有建立的基础,并能以共和宪政号召天下,各省纷起响应,此诚为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辛亥首义不同凡响的意义,不仅在于推翻清王朝,更在于结束了沿袭两千余年的专制帝制,成为中国历史划时代的界标。  相似文献   

14.
1904年成立的科学补习所是湖北近代第一个革命团体。它开创了湖北最早的革命宣传活动和武装反清斗争,它是湖北革命运动的燎原之火,其成员不少人成为后来革命团体的骨干,在组织队伍和宣传革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所响应黄兴提议,配合湘省革命,开创了两省在革命中互相支持,一省发难一省响应的先例,后来武昌起义爆发,湖南率先响应,并派了援军,共同迎来全国革命的大好形势,加快了推翻清廷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武昌首义的成功决不是从天而降的"圣果",而是革命的主、客观条件均已成熟使然。武昌首义之成功,革命党人发挥了巨大的主观能动作用是主要原因。由于湖南与湖北在地理位置上同处大湖南北和长江中游地区,晚清末年同属湖广总督管辖范围,又同受荆楚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而有着共同的文化心理习惯。两湖革命党人在反清革命斗争实践中,长期合作,并肩战斗,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毫无疑问,武昌首义的成功自然也记载着湘籍志士的一份劳绩。湘籍志士在首义地点的选择、首义依靠力量的找寻、促成首义之区新军向革命方向转化以及策动各省光复、巩固首义成果等四个方面功勋卓著。  相似文献   

16.
我国历史上的武举考试创始于唐代。唐代的武举考试重技勇,轻兵略,于兵法不甚重视。宋代设武学,《孙子兵法》等武经七书成为武举考试的重要内容。金、明、清各朝继续宋朝的武举考试制度,多有更张,《孙子兵法》作为重要的考试内容一直被延续下来,直到清朝末年废除武举制度。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时期湘籍志士的舆论宣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辛亥革命时期,湘籍志士同全国各地革命志士一道,在以孙中山、黄兴为轴心的同盟会领导下,参与了多次武装起义,并且撰写和编辑了不少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作,翻译了大量介绍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作品,创办了30多种报刊杂志,为冲破封建舆论的一统天下的局面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他们不仅是战场上的英雄,而且不愧为舆论界骄子。  相似文献   

18.
山东博山是著名的鲁中古镇、琉璃之乡,明清时期人文荟萃、名家辈出。其中赵、孙、钱、蒋四姓,有"四大家族"之称。四姓之中,赵氏由科第起家,成为明清著名的文学世家,赵进美、赵执信等人对明末清初文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孙氏由琉璃世家转为文化世家,孙廷铨的《颜山杂记》是国内唯一一部涉及古代琉璃生产的专著;蒋、钱二姓则由工商业起家,号为博山首富。在博山陶琉业的传承与兴盛方面,孙氏、蒋氏的贡献首当其冲;蒋、钱二姓则多次联手举义,在地方文物、园林建筑的保存与重建方面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的动力是由革命党、立宪派、统治集团内部改革派等多种力量组成的反清阵营,立宪派压抑党人,袁世凯迫孙让位应视为阵营内部的斗争,不能作为失败的依据。立宪派"保路"引发武昌起义,策动"独立"促进清朝统治的瓦解,袁氏集团拥护"共和"迫使清廷退位,革命阵营扩大恰与胜利同行。辛亥革命的目标可以理解为"主体预设"和"后人规定"等多层任务,要求彻底完成后人规定的反帝反封建任务,违背了历史主义原则,据此不足以证明其失败。辛亥革命基本完成了主体预设的三民主义,也参与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表明了胜利。辛亥革命付出代价决定于专制的顽固与满汉之间的对峙,革命后的割据根源在于封建经济与列强干预,代价与混战也不能证明失败。革命促进了政治体制、经济基础与文化意识的进步,受益大于成本,再次印证胜利。  相似文献   

20.
所谓东北会党即为明清以来活跃在东北地区的胡匪、马贼以及部分由白莲教衍化、派生而来的黄天教、金丹教等下层群众秘密集合体。东北会党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以“反清复明”为宗旨;辛亥革命期间,东北会党积极响应同盟会号召,策应革命,充当了北方起义的先导;护国反袁革命期间,东北会党成为中华革命党在东北组建军队的基本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