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不仅边塞诗写得好,而且送别诗也写得非常出色。选取恰当的意象抒发情感,是他送别诗的一个主要艺术特色。他诗歌中的意象,既有对中国古典诗词中传统意象的继承,但也有自己独到的创新;他善于把多种意象组合在一首诗中,来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他还善于创设出许多新的意象,并在这些意象中附着了自己的情感。他善于运用借景抒情,用比喻抒怀等多种艺术手法抒发离情别绪,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作为边塞诗人,他的送别诗还有着豪迈、旷达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方弘静诗歌创作对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徽州文学及文学社团的发展,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按时间顺序,其诗歌可以分为三个时期:青少年时期的"庠中稿",仅存89首,内容主要为:抒发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表达功名未就、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愁思;登临山水,表达诗人旷达淡泊的情怀。宦旅时期的"旅中稿",主要内容为对下层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和羁旅愁绪、思乡怀友之情。晚年时期的"山中稿",是其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诗歌题材多样,内容广泛,诗风平淡自然。  相似文献   

3.
天山是清代西域诗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熔铸了西域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天山的高峻、险要既带给诗人强烈的震撼,也是诗人命运坎坷的象征;诗人描写天山时蕴含了浓郁的思乡之情、深重的历史沧桑感,诗中既表达了其对天山的喜爱之情,有时也流露出至西域的愁苦之情。因此,要完全理解这些西域诗歌的深刻内涵,就必然要结合天山这一特殊的意...  相似文献   

4.
真正的诗     
当代诗作存在三乱三无现象:意象混乱、思维混乱、语言混乱;无节奏、无旋律、无真情实感。诗歌的革命、改革、创新,总得有个底线。诗人是社会、时代和人类感官的代表,他的痛苦与欢乐应深深地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真正的诗歌,是时代的记录,是前进的鼓声;它抒写的是人生之旅,谱写的是心灵之歌,喷射的是感情之火,闪射的是思想之光。真正的诗歌,具有诗情、诗景;诗美、诗味;诗眼、诗魂。真正的诗歌,景真、情深、意美、语警。真正的诗歌,以生活为源泉,在人民的沃土中萌芽;以感情为生命,在爱与憎的血液中铸型;以思想为灵魂,在真善美的熔炉中升华;以想象为翅膀,在灵感的彩翼中飞腾。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几种诗歌翻译思想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纲 《职大学报》2010,(3):104-106
诗歌是文学中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也是最有魅力的部分之一。本文力图探讨近代中国的几位诗歌翻译大师的翻译思想:从郭沫若的诗歌翻译的品质观、创作论到王佐良的选材观和社会关联说再到许渊冲的"三美"说、"三化"论、"三之"论,这是一个不断继承和发展的过程,我国的诗歌翻译,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正在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杜甫陇右诗内容丰富,艺术精湛,在杜诗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诗作在抒情方面亦颇具个性化特征,归纳起来有三点:一是抒情范围广泛,思想内涵深厚,既抒发了伤世之情,更表达了悲己之意,并抒写了亲情和友情等;二是抒情方法多样,既有直接抒情,亦有借景抒情,用典抒情,通过叙事以抒情等;三是情感抒发强烈,表现在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鲜明突出,感情炽烈,作品中充满着浓厚的悲剧气氛和忧郁的情感色彩,能给读者以震撼。  相似文献   

7.
卢亚明 《保定学院学报》2009,22(6):107-109,119
海德格尔从"存在"思入"诗"并不是偶然突兀的,而是经历了一番沉思之漫游的结果.海氏对诗歌的思考也留下了这条漫游的痕迹,这使他在不同时期对诗歌作出了不同的界说:诗是存在者之无蔽的道说;诗是真理之创建;诗是存在的词语性创建;诗是道说神圣的歌唱;诗是对诸神的命名;诗是持存之创建.  相似文献   

8.
以现代的学术视野提出钟嵘的“自然英旨“说以论述诗歌自然之美;提出钟嵘的“怨悱“说以论述诗歌的审悲快感;重新提出钟嵘的“滋味“说以讨论诗歌的情感抒发.对于钟嵘的“品第“方法进行评论并指出其传统的局限.  相似文献   

9.
音乐魅力之大至于"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而诗歌如诗骚、如乐府、如唐诗、宋词、元曲作为音乐文学,在雅、清、燕、俗四代音乐的羽翼下,经三千年风雨盛传不衰,然至明清却"莫能继焉也"。终其要因,盖失文人、知识分子参与将明清俗乐与明清山歌(民歌)结合以明世。于是,诗歌至明清竟成遗韵绝响。故曰:"作诗苟不为声,虽意止而不能远。"而予即从诗与乐之关系论诗歌之没落,并建议其至而今之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蒲风是中国诗歌会中重要的代表作家,他的新诗创作及理论研究对现代诗坛产生了极大影响。其诗歌强烈的抒情特征体现在对社会现实的深情拥抱,对祖国炙热的爱国激情,通过通俗大众的诗歌语言,呈现出刚健、质朴、明朗的诗风。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诗继汉乐府之后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乐府诗(包括民歌)既因乐府而得名,就必然与音乐机构、乐官制度密切相关。梳理魏晋南北朝主要朝代乐府官署的设置情况和分析乐府文学发展趋势后可以发现:完备齐全的乐府机构是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诗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前提条件;乐府歌诗的发展趋势也会影响魏晋南北朝乐府官署的设置,甚至改变乐府机构的格局;乐府机构是实现乐府歌诗雅俗交融的催化剂;乐府机构是促进南北朝乐府文学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汉魏六朝的乐府诗多以四句为"一解",与一支乐曲相配。唐代的一部分乐府诗仍用旧题,但篇幅往往加长,显然不能与一支乐曲相配。据《乐府诗集》所载,仔细考察此类长篇乐府诗,大多四句换一韵,故可推测换韵与乐曲相关。也就是说,以一支乐曲的反复演奏而将歌词唱完,这一情形与"联章"体制相似。  相似文献   

13.
在璀璨耀目的唐诗中 ,寄夫诗是很有特色的。透过这些诗篇 ,让我们了解到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唐代妇女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4.
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在其诗集《剑南诗稿》中有六十余首诗记载了当时农人积累的农业生产经验、生产技术以及对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新,其中一些诗作还保留了许多农谚。这些诗作不仅丰富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创作题材,也大量保存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对研究我国农业发展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孟浩然、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的艺术特征,但孟浩然诗歌中的类似特色却较少为人注意,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其实,孟浩然诗歌的画意表现在情景交融、色彩素淡、构图巧妙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产生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的语言颇具特色,结构上工整和谐,遣词造句十分精巧,尤其是诗中诸多重言词,在增加诗歌语言艺术性的同时又不失自然生动。文章从重言词的表现形式、语法功能、语法意义和表达效果等方面对《古诗十九首》中的重言词进行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唐诗人王建的百余首<宫词>,就内容而言,具有客观批判精神,包含一定的隐喻意义,就形式而言,作了用七绝组诗叙写宫庭生活这同一题材的尝试,风格独特,表现手法高妙,因之,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古诗十九首》属于东汉末年中下层宦游文人的作品,它上承汉乐府、下启建安文学,从主题、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显现了其过渡性所在。《古诗十九首》是社会动荡、价值观念体系崩溃的文人心声的抒情载体,特殊的情感心理开拓了后代的"寒士悲秋"、"闺妇伤春"的文学典型范式。哲理性的加强以及更加关注自我、人生的特点,与后来的"建安风骨"相应和;抒情性的加强和五言诗模式的形成是它形式与表现的过渡性特征。因此《古诗十九首》具有不同于此前、此后的诗歌而又与之相关联的过渡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杨柳”是我国古代送别题材诗词的主要意象之一,这一现象源于中国古代自汉朝以来形成的“折柳赠别”的社会习俗。杨柳意象在送别诗词中有着多姿多彩的表现和生动感人的特点,为历代诗人所沿用不衰。“折柳”习俗与杨柳意象在送别诗词中的频繁出现,反映了中国古人的诗意性情及其万物有灵的哲学观念,同时也是“诗语”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全唐诗》共收录吟咏和涉及牡丹的诗词130首左右,其中词占极少数。《增订注释全唐诗》对牡丹诗的注释、考订,有不少错误之处。对这些问题予以辨正,可供研究唐诗及牡丹文化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