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教育性交往在聋校德育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北京第一聋哑学校刘立新教育性活动与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德育的基本原理认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是在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中,即在活动与交往中形成。又通过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任何人的活动和交往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  相似文献   

2.
溶化德育     
一个德育非常成功的学校或者班集体,活动总是开展得丰富多彩。正是在这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逐渐理解了"德育"。 活动开展的本质意义,是让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做人。要交往,就必须遵守既定的道德规范,或在交往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道德规范再遵守。单个的人不交往,某种意义上讲是不需要道德的,倘若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3.
德育实际上也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矢量,同自然力的要素一样,有力的大小、作用点和作用方向,即德育的影响效果、影响对象和影响导向。互为德育主客体之间的他们的相互德育作用过程,就构成了交往德育的模式 ●德育在各种互动和交往中进行,从而构成自治性和互助性的交往德育,同时德育本身也成为了交往和互动的主体,形成德育交往 ●交往德育和德育交往是社会化德育的必然模式。学生理应作为“社会人”的德育由“学校办”向“社会办”转变是不可阻逆的。德育社会化趋势也更加剧和推动了交往德育和德育交往的向度、深度、广度、频度和强度,使交往和互动呈现新的互动维度和态势  相似文献   

4.
杨清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25(10):127-131
德育主体是德育中最重要的概念,它贯穿德育活动的全过程,决定着德育的根本性质和目的。但已有的德育主体理论都存在着片面和不足。根据“学生”概念内涵的改变以及作为一种主体间交往行为的德育过程,文章提出了德育双主体交往论,即德育活动是作为主体的教师和学生以教学语言、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等客体为中介进行交往以对道德规范达成共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必须以平等为前提,遵守可理解性、真理性、正当性和真诚性四项有效性要求进行交往。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认为德育只有体现在社会性生活中才有意义.他把集体生活、教育活动、家庭生活作为德育的调节场和德行的践履地,并总结出在社会性活动和交往中实施德育的规律和优化德育过程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德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通过心理内部矛盾的解决,不断地积累起新品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以教育影响,通过受教育者心理内部矛盾,外界教育影响转化为内部动力,并选择一定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德育工作要实现德育目的,完成德育任务,提高德育实效性,就要求教育者在开展德育活动时,创设必要的德育情境,以促进受教育者的转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地使受教育者将社会道德内化成为个人的道德品质的一种精神活动过程。要使这个过程组织得科学、合理、有效,首先要探索德育过程的基础。什么是德育过程的基础,说法不一,有“生活实践基础说”,有“知识基础说”,“有情感基础说”,有“行为习惯基础说”,还有“交往基础说”等。但无论生活、知识、情感、行为、交往都离不开一定的人与人的关系的协调过程。所以,笔者提出,人际关系的协调过程是德育过程的基础。试论证如下:  相似文献   

8.
交往是人类基本的存在方式.人离不开社会生活,人与人之间必然要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相互知觉和相瓦作用.教育交往是交往者在教育系统中的具体体现,是指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们在一定教育观的支配下,为了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和满足个体的归属感需要,运用教育影响而进行的信息交流、情感互换的过程.教育交往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师生交往最经常、最富有教育意义,最能体现教育交往特色.师生交往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情感交流的交往过程.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要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赫尔巴特在社会现实和人的理想存在状态之间建构的德育理念与措施,向我们清晰展示了道德教育的一个基本问题:学校的德育过程如何与青少年儿童的家庭生活以及与公共生活或公共活动建立关联,从而既拓展儿童的家庭生活和日常经验,也拓展他们对社会公共生活的参与经验和行动能力。这个过程在赫尔巴特的语境中也即训育。训育的真正任务是要在教育的整个进程中观察和纠正这样两个过程之间的关系,一是公共生活所需要的基本道德品格的训练过程,一是儿童最初的道德观念的训练过程。赫尔巴特的德育理念向我们表明,德育任务的推进与落实并不是学校一己之责,它需要家庭生活、学校交往共同体和社会公众三方的相互协作。同时由于形成道德品格的关键始终是在行动与交往,因而三方德育责任的交汇点是要共同为青少年儿童创设道德行动的空间与契机。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中叶以来,师生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正受到人们的关注。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在学校生活的具体体现。由于它是在教育活动中通过师生交往所形成的相互认知的、情感的关系,因而是生动的、具体的,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德育过程,在小学阶段尤其是这样。师生关系在德育过程中究竟起着什么影响,师生关系中的情感因素如何在德育过程中恰当运用?本文试从师生心理适应性这一角度加以论述,并从  相似文献   

11.
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除了教学工作外,德育工作也是学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一项关乎学生思想品德建设的重要工作,它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学校开展德育活动要注意几个要点。一、要有计划性正如教学要有教学计划一样,学校的德育活动也要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德育活动的开展时间、开展地点、开展形式、开展内容、开展经费、参与部门、预期效果等,都要在开学之初精心谋划,不能随意设置项目和改变时间,更不能随意取消计划。这就  相似文献   

12.
德育学科渗透的提法有待考究.学校独特的德育内涵和功能表明,学科教学本身应当具有深刻的德育内涵,而且应当成为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应当是通过理解世界,通过做事,通过交往与合作,使学生获得意义的构造和行为方式的构造,进而更好地理解和通达世界,但是现有的专题德育实践、学科渗透以及知识教学模式使学校独特的德育内涵和功能基本丧失.当前要重建学科教学的德育内涵与方式,必须改变学科教学模式,提供开放式的、生活建构的、促进学生交往世界形成的学科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对世界的通达,让学生在学科教学形式中同时成为道德教育的主体,在相互交往的集体世界中进行自我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首先学校要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放在各项工作首位,加强与社区、家庭的联系,形成合力,齐抓共管。要建立全面育人机制,学校的每位教职工都有育人职责,每个工作岗位都有育人目标。把德育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教育活动中,努力达到德育目标的要求。其次要重视德育的实效性。总结多年来学校德育工作的得失.我们要把思想品德教育与各类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和体验自我提高、自我教育.增强教育的实效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德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活动,不应是学校通过德育课程、德育活动对学生的灌输和改造,而应是生与生、师与生间的自由交往、和谐共存。小学伙伴德育,旨在通过伙伴关系展开儿童的道德学习,让儿童能在朋辈文化中相互帮助、彼此影响、共同进步,并且将这种伙伴关系延展到教师、家长、社会等方面,改造现有的学校道德教育生活,以形成小学生道德成长的广阔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5.
李波 《辽宁教育》2002,(1):35-35
德育过程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晶德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晶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心理矛盾运动,而使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它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则是在德育目标的作用下,德育活动和德育评价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积极促进德育自身完善的过程,那么作为校长应如何去控制德育过程呢?  相似文献   

16.
在学校中,师生交往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人际交往.师生之间的交往状态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左右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水平.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和学生都被看作是整体的人参与到教育活动之中的,双方在认知上进行沟通的同时,情感、人格等方面也进行着不同程度的交流.这种交流,使师生从首次接触逐步发展到形成相对稳定的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17.
汪文刚 《班主任》2005,(12):11-11
学校德育过程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学生的活动,把一定社会的品德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品德的过程.学校德育过程由教师、学生、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这4个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它们之间又存在各种矛盾关系.在学校德育过程的诸多矛盾中,有一对主要矛盾,就是教师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如果我们在学校的德育过程中能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并且不断地将教师(社会或学校)所要求的品德规范转化为学生的品德,对于我们完成德育任务将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如何全面地从实质上认识德育过程,它关系到学校德育的方向、性质和能否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问题.人类社会有学校教育以来,任何学校全面的德育过程都应有教育者的教育过程,受教育者的能动过程,受教育者德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受教育者德的社会化过程.德育过程的实质,就是使受教育者德的社会化.德育过程是教育者的教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进行教育导向和调控各方面影响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按照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需要在德的性质和德的发展方向上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导向,并将家庭、环境和社会各方面对受教育者德的影响调控到统治者所要求的德上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者要根据社会需要,在品德、思想和政治等方面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导向,使受教育者沿着社会所要求的德去发展提高.二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  相似文献   

19.
宿舍是集大学生休息、娱乐、社交、学习及其它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的校园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开展德育建设、陶冶学生情操、在课外进行生活活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大学生"教室一宿舍一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轨迹中,差不多有2/3的时间都要在宿舍度过.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情绪、情感是环境、生活状态和认识过程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人际关系是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这里主要指学校领导之间、领导与教师间、教师与教师间的人际关系.下同)则是领导、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相互之间的心理关系.学校内部良好人际关系对学校管理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有助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际关系的协调职能,避免或消除组织冲突,减少人事矛盾.从而有利于教育集体的巩固和发展,并为每个教职工个性心理发展创造条件.学校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要从调节领导、教师的认知,增进人际吸引力和加强交往来实现.学校领导要认真研究学校内部人际关系的特点,引导全体教师(包括领导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他人,缩短相互间的心理距离,增进相互间的吸引因素,通过交往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