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具有动态性、风险性和复杂性等特点,研究其在网络媒体中的传播过程,对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传播模式的形式再现了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在网络媒体中的传播过程,体现了模式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另外,突发公共事件情境下,网络媒体所处的传播系统内外部因素的构造、功能也被进一步阐释,这其中包括对系统外部噪音、利益相关者、政府部门、网络媒体组织和受众的作用方式及动因的解构。最后,文章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网络媒体对网络舆情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2.
分析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与网络谣言的传播特性及制约传播的因素,以网络信息量为研究对象,构建网络谣言对网络舆情的影响模型,确定模型的平衡点及其稳定性,研究在3个阶段产生网络谣言对舆情的影响程度,提出降低网络谣言对网络舆情之影响对策,为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演变愈来愈受到关注。对新媒体环境下政府舆情应急管理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立足新媒体时代,以新冠疫情引发的网络舆情为视角,分析该事件的舆情变化规律,探讨义乌政府应对新冠疫情的舆情应急管理机制,明晰舆情处置的举措及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媒体视域下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的对策,建立长效的舆情应急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社会公共事件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构成要素包括事件信息、节点、路径和环境。节点具有短时间段内激增、类型和素质多样化、行为由偏好驱动、分解行为有限等特点;社会公共事件网络传播有单点扩散、树形传播、订阅和推送3种主要方式;基于此,析出当前社会公共事件的网络信息生态链模型,结合问卷调研,分析模型所存在的信息病毒式传播缺陷、网络舆情和实际舆情有差异、节点覆盖面窄、政府作用有限等问题,提出模型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特殊的社会心理丛生的中国社会转型期,网络、手机、视频等新媒体和传播手段的高度发达.导致的信息泛滥,资讯传播形式多样、渠道复杂.大大增加了政府和媒体紧急处置和有效化解突发公共事件与危机事件的难度。尤其在当今社会,媒体的功能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进展和演变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因此,如何发挥媒体的作用以及加强对媒体在紧急情况下的管理显得十分重要。为此.笔者以海报为例就突发公共事件下媒体作用与管理研究提出以下观点。  相似文献   

6.
赵亿 《编辑学刊》2016,(4):112-116
文章从公共关系学的视角结合中国语境探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回应机制的构建。突发性公共事件所形成的负面舆情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就是危机公关,因而地方政府在应对舆情的时候应从传统的法制管理、制度建设、技术手段阻断等方式转向危机公关的视角。文章将危机管理专家胡百精教授建构的危机传播管理的"事实一价值模型"运用于地方政府的舆情应对。  相似文献   

7.
刘泽瑞 《今传媒》2023,(11):159-163
当前,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与管控工作存在引导不及时引发信任危机,管控不彻底忽略非逻辑、非理性力量,以及统筹思维落实不到位危及健康传播生态构建等问题。大数据时代,舆情传播现实呼吁治理范式的再度转型,“黑天鹅”事件频发导致舆情风险加大,对网络舆情进行协同引导与管控能够较好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差序矛盾,因此,需要尽快构建协同治理模式。本文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情引导与管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各地舆情管理者应优化网络舆情监测、预警与回应引导机制以及网络空间多元主体互动、共赢与问责机制,同时通过关系赋权和认同激励引导“无组织的组织力量”有效参与,旨在高效预防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社会有关公共危机的事件频繁发生,这对政府服务功能的提升提出了严峻挑战。当前通过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信息传播体制与信息传播环境之间出现了不想适应的问题,由此不断构建和完善政府公共危机信息传播机制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一方面,通过构建完善的危机信息传播机制有利于政府应对危机管理谣言的传播;另一方面能够有效传递信息,帮助政府在短时间内控制事态的不良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公共突发事件中,信息的获取至关重要,一方面信息获取时间差的最小化能保证社会损失的降低;另一方面信息的获取与传播能够确保公众形成公众理性,有效地进行公共突发事件的风险规避。因此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传播既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平台,以打砸日系车突发公共事件为研究实例,基于ELM模型提出了信息内容(内容的创作类型、内容的表达方式、内容的拓展线索)和信源特征(信源引证标识与信源补充线索)对微博舆情传播影响的相关假设,并构建回归模型加以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博文内容的创作方式、信源的补充线索对舆情传播效果存在影响,在转发模型中情感型博文的传播效果好于事实型和调侃型博文;而内容拓展线索和信源引证标识会对微博舆情传播效果起负面作用。研究结果可以直观的从信息内容和信源特征视角认识微博舆情传播影响要素,并为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和舆论引导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众媒体信息资源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延长大众媒体产品使用周期和保护公民信息权的角度出发,在综合调研国内外大众媒体信息资源管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大众媒体信息资源管理存在的垄断、管理技术和管理经费等问题,从确定责任人,建立分类体系,开发多媒体信息检索技术,争取管理经费等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大众媒体信息资源管理措施,使之真正成为大众免费、自由获取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2.
刘晓鹏 《国际新闻界》2005,(3):11-14,31
政府治道变革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由分析中国政府治道变革的背景、目标与内容出发,以政府信息空间为切入点,从信息资源、环境信息和传播制度三个维度单释了信息传播、传媒与政府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政府信息空间所存在的张力,并提出了信息传播制度为核心重理政府信息空间,实现公共服务的理念、价值尺度、目标和制度要素。  相似文献   

13.
During natural disasters, mass media facilitate the timely provision of accurate information about health risks to the public. This study informs our understanding of such public health discourse, utilizing a content-analysis of 235 newspaper articles in four major metropolitan newspapers published in the five weeks after Hurricane Katrina hit the Gulf Coast in August 2005. These data reveal that a small and diminishing number of articles included public health information over time, detailed the hurricane impact on affected communities, and used reliable health sources. The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from a public health and media relations perspectiv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议程设置理论与后大众媒体时代的民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媒体与民意的理论大部分提出于 1 93 0到 1 980年之间 ,这是一个仅仅拥有传统信息选择方式的时代。麦库姆斯和肖 (1 972 )最初提出议程设置理论时 ,用北卡罗莱纳州的教堂山 (ChapelHill)社区作为研究对象 ,而现在那里的媒介使用情况也已经发生了巨变。当我们迎来议程设置理论提出 3 0周年的时候 ,教堂山的受众现在面临的信息选择令人惊叹。在 2 0世纪 90年代 ,肖提出 ,美国的大众媒介已经经历了“兴和衰”(riseandfall)。肖认为 ,大众媒体时代结束于 2 0世纪 80年代。议程设置研究是否能像之前的 3 0年那样 ,继续开展下去 ?当受众使用着上百个信息来源时 ,议程设置和民意研究会产生何种变化 ?这是本文将要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伴随着紧急性和未知性,面对该类事件公众具有强烈的信息获知需求。大众媒体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解读缺乏专业权威性,学术期刊的社会职责与公众的信息需求是医学学术期刊发挥媒体议程的基础。医学学术期刊公信力高,具备丰富的医学专业内容资源和客观理性的媒介调性,在公共卫生事件的媒体议程设置中能发挥优势。医学学术期刊通过科普传播的路径参与议题设置,以社交媒体矩阵建立、推动媒体间共振是大众传播基础,以医学知识服务和科学专业内容传播定位实现对公众的长效引导。提升学术期刊的大众化传播能力,从而影响社会议题,通过回应社会关切、快速出版等方式实现公众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6.
王莉 《兰台世界》2020,(5):62-64
作为社会公共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档案馆更应该顺应现代新媒体技术发展要求,做好两者融合,发挥其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展现信息服务优势。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档案馆信息服务的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档案科普栏目等具体形式,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档案馆信息服务中存在的信息资源利用不足、数据资源整合和共享不足、新媒体技术应用层次不高等问题,提出了要把馆藏资源和新媒体技术在信息服务中进行有效融合、建立和完善数字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分享机制、不断提升公共档案信息文化传播影响力等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The proliferation of camera phones over the past decade has created an unprecedented landslide of visual information in the online public sphere, transforming the form and amount of communication in relation to crisis events.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this subject has primarily centered on the way in which the prod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eyewitness images convert mainstream media's coverage of crisis. This article broadens the perspective by focusing on eyewitness images in relation to “conflictual media events.” The article contributes to discussions on the definition of conflictual media events in today's mediatized and connective media environment, which has undergone radical changes from the era of mass media hegemony when Daniel Dayan and Elihu Katz first outlined media events. The article further examines the ways in which the circulation of eyewitness images erodes established boundaries between experts and laymen and between professionals and non-professionals in relation to conflictual media events. The bombing of the Boston Marathon in April 2013 constitutes the empirical point of departure.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关于政府应急信息发布中政府、媒体与公众关系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信息技术对政府、媒体与公众关系的影响研究,政府、媒体与公众关系应然状态的研究,政府、媒体与公众关系失衡表现与原因的研究,以及政府、垛体与公众关系重构策略的研究等.在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研究展望:一是对政府应急信息发布中公众参与的研究将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网络环境下自媒体健康信息的扩散对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行为具有极大影响。用户关系是自媒体信息扩散的路径基础,从社会网络的视角探究用户关系结构对自媒体健康信息扩散的作用,有助于剥离信息流动路径,对于提升公众健康教育效率与健康舆情控制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对自媒体关系网络映射以及信息扩散机理进行理论剖析,案例分析部分收集了某城市公立和民营医院官方微博运行的情况及关系数据,利用Ucinet6,采用指标分析及可视化的方式,观测网络整体及局部结构特征。[结果/结论]案例网络密度小,结构松散,阻碍了健康信息的有效流动;活跃节点的存在提示了网络中舆情控制的风险。在健康信息的扩散中,建议考虑以用户关系改变为手段优化网络结构,进而干预信息流动。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如何为地方政府提供媒体舆情的监察与分析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资讯时代,掌握媒体舆情可以帮助地方政府了解社情民意,进行科学决策。该文分析了地方政府对媒体舆情掌控的需求,并结合广州大学图书馆为地方政府部门开展媒体舆情信息服务的具体实践,探讨图书馆如何构建面向地方政府开展媒体舆情监察与分析信息服务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