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教练员、运动员日益重视应用营养学手段促进疲劳恢复,高强度训练期运动员营养需求增加,需要科研人员通过膳食和补剂等手段结合,保证其机体需求,顺利完成训练计划。在调研分析运动员膳食营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的膳食营养补充和营养补剂应用策略,制定标准化食谱,供教练员和运动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营养补充对运动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调节运动员机体的免疫状况,增强运动能力,维持身体健康。由于运动员比常人所消耗的能量物质多,因此就需要得到更多、更全面的营养补充才能满足运动的需要。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目前运动员在营养补充方面仍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体现在营养补给与实际需要不相符合。这些误区直接影响着运动员体能的保持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应引起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合理的营养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运动竞技能力,这一新的科学研究领域对教练员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回顾有关运动员服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文献,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包括要确定运动员各生理指标的正常值,要探讨供给营养物质对提高运动员代谢效率的可能性,等等。  相似文献   

4.
支炜  李爱萍 《精武》2013,(18):17-18
很多优秀运动员的训练从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开始了。青少年运动员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很好训练效果,都与合理的运动营养搭配密切相关。但是,青少年运动员的营养补充和成年运动员又略有不同。本文分别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多方面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营养补充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增强优秀运动员免疫力,不仅需要合理的膳食营养,还需要特殊的营养补充及中药的调理。为此我们为“非典”期间仍然坚持训练的运动员、教练员及运动队的管理人员,提供一些良好的营养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补充营养是中长跑运动训练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多年来,营养学专家、教练员、运动员以及体育科研人员都在积极地寻求中长跑运动训练中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究竟怎样补充和摄取,尤其是那些渴望成为奥运冠军和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的运动员,都在千方百计地研究科学补充和摄取人体营养的方法。水和能量是营养补充和体力恢复的两个基本方面。在练习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上能量需要提高,而且,在练习中,食物的摄取和吸收并不改变身体的均衡。  相似文献   

7.
运动训练的对象是运动员.教练员所制定的训练计划、所安排的训练内容以及所规定的训练任务,都必须通过运动员来实现.诚然,每一个教练员都希望通过自己的训练来造就伟大的运动员,但获得成功的终归是少数.究其原因,成功的教练员所安排的训练,正好使受训者产生最佳的反应并发生最理想的适应性变化.换言之,几乎每个教练员都懂得如何训练,但唯有成功的教练员懂得如何针对特定项目和特定运动员安排训练,才能使其机体获取最佳的训练效果.这就要求教练员不仅要对训练的本质以及训练作用于人体的基本规律有比较透彻的理解,而且必须精心地分析本项目的特定需要以及运动员的基本特征,并依据自己的理解与分析有的放矢地安排训练.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中长跑运动项目特点和业余青少年训练的现状,从运动员的营养需求和运动训练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营养补充与运动训练实际需要、运动员自身的需求的关系,为运动员的生长发育、训练质量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打好坚实的基础。在实际训练工作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做好队伍的训练监控,指导运动员合理营养膳食和积极恢复。并结合营养补给的情况以此来指导教练员科学训练,同时结合运动训练安排来合理安排营养补充的时间,以保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体能状态,能较好地完成训练和比赛的负荷量。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对于运动员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是教练员的天职,也是培养运动人才的必要手段。倘若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不讲究科学,教练员的工作不讲究方式、方法,严格要求“过”了,自然会伤害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感情,从而不利于教练员的工作、运动员的生活、训练及比赛,势必会产生消极不利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教练员工作的特殊性及训练工作的需要,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必须进行沟通、理解、关心、爱护、帮助和支持,教练员对运动员就象元帅爱护自己的士兵一样。  相似文献   

10.
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袁伟民,在总结报告中谈到双丰收的原因时,高度赞扬了教练员的无私奉献,他说:优秀的运动员来源于优秀的教练员。没有奥运会冠军的教练员,就不会培养出奥运会冠军的运动员。运动员每一点一滴的进步,每一次成绩的取得,都饱含着教练员的心血。 接着,袁伟民副主任列举了教练员大量的感人事迹:乒乓球队总教练蔡振华  相似文献   

11.
田径耐力型项目运动员的合理营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勉 《体育科研》2002,23(2):29-30,37
在现代田径运动项目的训练比赛以及恢复期 ,耐力型运动项目运动员对饮食中的各种营养素的需求也受到其本身项目特点的特殊性而明显区别于其它田径项目 ,运动员的饮食营养合理化越来越受到教练员的重视。本文从训练和比赛中 ,运动员对水和电解质、糖、脂肪、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的不同需求和补充 ,来讨论耐力型田径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的合理营养问题 ,促进教练员、科研服务人员注意对运动员膳食进行科学搭配和调整 ,保证运动员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2.
现在,已进入二十世际八十年代了。在训练运动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采用科学手段,重视客观因素,注意训练方法,这样,才有可能把一个普通的青少年,培养成为优秀的运动员。为此,在运动训练的全过程,当具有三条件:第一、教练员的作用。这就是,从选材到训练,从培养到提高的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第二、医务监督。即,通过医务监督,向教练员及时提供科学生理生化指标,提供生理机能测定的数据,以使教练员科学地了解运动员的生理机能状况和体能状态。第三、饮食营养。运动员需要吃什么?吃多少?怎样吃?什么时  相似文献   

13.
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交往”问题。在作为人类集体劳动形式的体育运动中,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心理距离的长短,队内风气的好坏,教练员的讲解示范以及运动员的练习是否有效,都离不开相互间的交往,也必然要受它的制约。现代运动竞赛的实践证明,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交往能否成功,已经成为影响运动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就教练员与运动员交往中的一些心理因素,作一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运动员能科学、合理使用运动营养补品,更有效地促进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消除运动疲劳,恢复体能,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特就有关运动营养补品申请的管理作如下规定: 一、运动营养补品的使用按照“确保前三、覆盖前八”的原则,坚持在医务监督和机能监控下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二、需使用运动营养补品的运动队(运动员),应由负责该运动队的科研人员根据教练员的训练计划、运动员的身  相似文献   

15.
在运动训练中,许多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身体健康、饮食起居非常关怀,尤其是对运动成绩比较突出的运动员,教练员们更是倍加关心,长期进行营养补充,唯恐营养不良,恢复不及时而造成伤病。  相似文献   

16.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SDT)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探究教练员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与自主性动机影响运动员心理疲劳的路径机制。结合本土化研究取向,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44名现役少体校排球运动员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利用AMOS19.0对SEM进行验证。研究结果:(1)教练员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与自主性动机均可显著预测运动员心理疲劳(P<0.001);(2)基本心理需要、自主性动机在教练员自主支持与运动员心理疲劳间起显著中介作用,具体由3条路径产生的间接效应组成,即教练员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运动员心理疲劳(β=-0.26,P<0.001)、教练员自主支持→自主性动机→运动员心理疲劳(β=-0.04,P<0.001)、教练员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自主性动机→运动员心理疲劳(β=-0.09,P<0.001);(3)基本心理需要、自主性动机在教练员自主支持与运动员心理疲劳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基本心理需要→自主性动机的链式中介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通过SEM拟合度验证,有效支持自我决定理论预测模型可以有效解释中国运动员心理疲劳程度。教练员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和自...  相似文献   

17.
现代女子举重训练,教练员对运动员所施实的训练方案之一是观察运动员是否适应大运动量训练的承受能力,这一量化指标直接关系到运动员专项能力提高的幅度,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是教练员安排的训练量及运动员训练质量的综合(排除其他因素:如自身身材条件、营养、恢复等因素),以训练运动量的科学为前提,训练质量为关键的训练,已成为女举训练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就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业余运动员的恢复主要依靠.运动量的调整、理疗、按摩等。合理营养是运动员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运动员健康和运动能力的保证。营养对运动员的训练、机能状态、体力适应、恢复过程以及运动性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做为教练员来说,了解一些运动员营养的基本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正> 教练员在训练中常常强调的是运动员投掷铅球时的姿式、技术及其用力方法,而并非投掷的距离。因为有了正确的投掷姿式、技术和用力方法,铅球就自然会投得远。况且运动员还有来自同伴和自己心理上的压力,根本不需要教练员天天喊“再投远一点”。每次赛前训练开始时,教练员应要求运动员写出他们的目标,教练员自己也订出自己的目标。运动员的目标是随着他们水平的提高而逐年变化的。而教练员的目标基本不变,那就是:使每个运动员在每次比赛中保持或提高自己的成绩;在所有的比赛中发挥自己的水平。赛前训练内容包括许多练习,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运动员每天都要至少投60-80次球。其中原地投掷40次,上步投掷20次,共60次。或者,原地  相似文献   

20.
跆拳道比赛中,心理作用对比赛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对心理战术的训练和临场指挥也成为运动员比赛胜败的关键因素,如何在比赛前把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最高兴奋点,已经成为广大教练员的必修科目。文章结合多年的比赛和训练经验,从训练和比赛的实际需要出发,文章就赛前心理战术训练、赛前心理战术调整和比赛期间心理战术的运用三个方面对心理战术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以期找出对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有用的心理调整和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