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是文艺心理学研究领域内的经典之作。本文首先分析该书的写作背景,然后集中说明本书前五章的"形象的直觉"和"心理的距离"问题,最后对朱光潜先生"调和折衷"的治学方法进行反思,并指出《文艺心理学》中的一些瑕疵。《文艺心理学》一书在今天仍然有着不容忽视的阅读价值。  相似文献   

2.
变态心理学产生于十九世纪的欧洲,原属医学心理研究的范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朱光潜先生写了《变态心理学派别》和《变态心理学》,将变态心理学介绍到中国。近年来,有人将它引入文艺研究领域里。早期变态心理学的研究者大多是精神病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现代中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早期美学理论为研究内容,探讨了其以“心物统一论”为特征的美学思想体系形成、发展的内在逻辑,提出:朱光潜主要是从审美的非功利性和绝对静观两方面来把握审美感受与“形象的直觉”的同一性,并以强调“审美心理距离”、“审美移情作用”来保证这种同一性的实现;在此基础上,他从直觉出发,在心理学意义上把美的本质归结为心与物、主体与对象的统一,确立了他的“美的双重统一”的观点。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的根源,并不象有的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是简单而直接来自于克罗齐学说,事实上,他同克罗齐主义的联系是很形式化的,相反,朱光潜站在儒家精神起点上,与尼采主义却有许多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4.
说起朱光潜先生,人们的第一印象是,他是一位亲切而慈祥的美学大师.然而,殊不知他还是一位不被注意的教育思想家.在香港读大学时,朱光潜先生主修教育学和心理学,后来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继续深造心理学、哲学时,朱先生才把重心逐渐转到美学研究上.他的集大成式的美学成就也正得益于早年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素养.他的文字带给人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儒家风范.他几乎是第一个爱"蹲"下来跟学生谈心的学者大师.  相似文献   

5.
向爱明 《师道》2003,(2):42-43
说起朱光潜先生,人们的第一印象是,他是一位亲切祥和的美学大师。然而,殊不知他还是一位不被注意的教育思想家。他在香港读大学时,原是主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后来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继续深造心理学、哲学,才把重心逐渐转到美学研究上。他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比较早地运用现代心理学观点来研究古代审美心理现象的学者恐怕要数郭沫若先生了。还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初,郭老就曾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学家的审美创造心理。他认为,屈原、蔡琰、王实甫的“欲生不得生,欲死不得死”的心理苦闷,乃是他们创作出不朽作品的根本动力。稍后,朱光潜先生在他那部“自认为用功较多,比较有点独到见解的”《诗论》中,也曾以现代心理学的观点研究中国古代诗论中有关审美创造的  相似文献   

7.
《谈美》,朱光潜先生写于1932年,是继《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后的“第十三封信”。作者自称该书是“通俗叙述”《文艺心理学》的“缩写本”,力求明白晓畅地“谈美”。“谈美”的目的是为了免俗,我们谨从书中摘选一篇文章,供大家汲取朱光潜先生对美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朱光潜(1897-1986)先生以其在美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为大家所熟知,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朱光潜先生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报刊编辑。在他的几十年的编辑生涯中,曾先后创办、主编过多种报刊,为我国现代报刊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通过回顾朱光潜编辑生涯,对朱光潜的编辑美学思想进行了粗浅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从心理发生、心理发展、心理健康和学习心理等四个方面历史地、系统地论述和评析了梁漱溟先生的心理学思想,并从多角度阐述了他对本世纪我国心理学发展的贡献,以期确立他在我们近现代心理学史上的地位和全面认识梁漱溟先生。  相似文献   

10.
朱光潜先生(1897~1986)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批评家,早年曾先后留学英、法等国,研习哲学、心理学和艺术史,获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历任四川、武汉、北京等大学教授,并兼任全国美学学会会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等职。其著作颇丰,文均被收入《朱光潜文集》。他在《谈读书》一文中,向广大学子介绍了自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括总结了朱光潜先生美学研究的特点,并对他“美在心物关系”说“美是主客观的统一”说及其“实践观点”作了间要的介绍与评析。另外,还简要分析了朱光潜先生美学研究活动在中国二十世纪美学中的地位与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朱光潜先生早年留学国外时写作的第一部英文版论著《悲剧心理学》的方法论意义进行了有益的初探,并对悲剧与审美的关系,悲剧心理与艺术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朱光潜先生与吴晗先生对读书的论述,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历来为人们所推崇。下面分别加以概括。朱光潜先生就读书的问题,曾经于上个世纪20年代和40年代两次写过专门谈读书的文章。第一篇《谈读书》是他在1925年留学英伦时写给国内的中  相似文献   

14.
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是丰富而系统的,最为突出的是先生的语文教学心理学思想.1957年,先生大学毕业留校任教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他的导师、原杭州大学校长陈立教授家看见周恩来总理倡导制订的<向科学进军十年规划>的文件,他发现其中"学科心理学研究"一栏空白,于是立志于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心理学美学诸流派中,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对朱光潜先生早期美学思想影响至深。朱先生不仅据此批判了克罗齐形式主义的"直觉说",合理的解释了美感发生的心理条件;而且应用"距离"于悲剧的研究和人生美学的探索,使悲剧理论在辨证综合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并对人生、生活作了美学的诠释,将艺术人生化,人生艺术化,完成了"人生──艺术"之间的双向过渡。  相似文献   

16.
在二十世纪心理学美学诸流派中,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可以说对朱光潜先生早期学说影响至深。朱先生不仅据此批判了克罗齐形式主义的“直觉说”,合理地解释了美感发生的心理条件,而且应用“距离”于悲剧的研究和人生美学的探索,使悲剧理论在辩证综合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并对人生、生活作了美学的诠释,建立了以“艺术——情趣——人生”为理论模式的人生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钟名诚近期出版的《20世纪“另类”批评话语———朱光潜研究新视阈》(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6月;以下简称《朱光潜研究新视阈》),诚如其名,确实开辟了朱光潜先生研究的新视阈。被称为“美学老人”的朱光潜先生,是与中国美学联系在一起的,“美学作为一门科学,柏拉图、莱辛、维柯、歌德、黑格尔和克罗齐这些美学大师的著作,能够在中国广泛流传,都和他的名字分不开”[1](P.137),他“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最系统全面地把西方美学介绍到中国,创建了使之与中国传统美学相结合的独特的美学理论,使美学在中国以科学的形态得以发展的最重要的最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心理学专家钟为永先生,长期从事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工作,尤其致力于阅读教学心理和写作教学心理的研究,最近,他的又一部新著《写作教学心理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出版,以下简称“钟书”)问世了。这是作者语文教学心理学一系列著作中的新著,也是我国第一本写作教学心理学的专著。钟书有以下三个特点:一、内容广博  相似文献   

19.
朱光潜先生在他的美学专著中指出: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他同时在专著中也提出了“套板反应”的现象,强调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艺术无缘  相似文献   

20.
朱光潜先生在他的美学专著中指出: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他同时在专著中也提出了“套板反应”的现象,强调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艺术无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