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历史情景教学法初探合肥八中程权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洛斯·罗查认为,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全部心理活动即智力与非智力基础之上的,只有当学生全部心理活动都参与整个教学时,才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历史情景教学通过创造最佳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情感,促进学生非...  相似文献   

2.
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全部心理活动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基础上的,要实现德育课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必须依靠智力因素(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与非智力因素(如注意、情感、意志、情绪等)。智力因素提供学习、操作的程序,非智力因素提供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全部积极的参加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时,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然而,传统的教学片面地认为教学过程只与学生的认识智力有关,抹杀非认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整体,是智力因素(观察、思维、记忆、注意、想象)和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的辨证统一。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全部心理活动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的,只有当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都积极地参加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过去,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强调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而忽视或轻视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高质量的体育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全部身心、生理活动即智力、体力与非智力因素基础之上的,亦即只有当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都积极地参加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认识、智力、体能有关,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在调动学生认识、智力、体力因素的积极性的同时还应当注意激发他们的非认识、非智力因素的积极性。心理学家认为:教  相似文献   

5.
彭燕 《新疆教育》2012,(13):124-125
培养非智力因素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全部心理活动即智力与非智力要素基础之上。亦即只有当学生把全部心理活动都积极地参加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而过去片而地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乃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它只与学生的认识、著力有关,而抹杀了非认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这显然是不正确的。笔者认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必须在调动学生认识、智力因素的积极性的同时,还应当注意激发他们的非认识、非智力因素的积极性;而且,只有当后者的积极性激发起来之后,前者的积极性也才能真正调动起来。实践表明,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蔡斌 《中学教学参考》2009,(26):127-128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在学习中要取得成功,需要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一个人即使具有高水平的智力,如果没有与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就不可能取得成功.本文就中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7.
谈化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在学习中要取得成功,需要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一个人即使具有高水平的智力,如果智力因素不与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一定倾向相结合,就不可能取得高度的成就,本文就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采取的一些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愉快教学法是充分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对小学生尤其适用.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大胆地采用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尝试,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地理兴趣教学案例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据笔者教学实际,主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下面介绍几种兴趣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10.
章存林 《中学文科》2007,(11):47-47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埋怨学生智力不好,不够聪明,但却忽视了学生学习历史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智力因素是指不直接参与但制约着认识过程的心理活动,包括动机、兴趣、情趣、意志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智力活动中发展智力,使其潜在的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减轻其课业负担,提高其学习成绩。下文就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谈点笔者的心得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张慧芳 《考试周刊》2007,(15):82-83
“目标分层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理解能力等客观差异,从而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实施方法。根据职校学生基础不一,接受能力相差悬殊的现状,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运用目标分层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取得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重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培养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附属中医药学校●颜素容教学研究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学生的学习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的过程必须以人的全部心理活动为基础,而人的心理活动可分为认知过程和意向过程,前者与人的智力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表明,要提高数学教学质时。教师就要重视对学生心理特征的研究,在把握学生心理规律的基础上,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组织教学,使教学过程与学生心理活动相协调,为学生创造最佳学习心理,使学生产生最佳学习心理,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我的基本做法是:一、引趣由心理原理可知,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习是否主动,与学习兴趣关系极大。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一个劲地“灌”,用教师的讲授代替学生的  相似文献   

14.
学生在学习中要取得成功,需要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一个人即使具有高水平的智力,如果智力因素不与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一定倾向相结合,那也不可能取得较高的成就。因此,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也具有较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与学习成绩之间关系非常密切,在正常智力范围内,非智力因素都与学习成绩有显著相关;特别是对于智力中等的学生而言,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5.
非智力因素是指凡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是学习的动力系统,它通过认识系统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学生在学习中要取得成功,需要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一个人即使具有高水平的智商,如果智力因素的发展不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相结  相似文献   

16.
非智力因素与学习的关系宝锋摘编学生在学习中要取得成功,需要全部心理活动的参与.一个人即使具有高水平的智力,如果智力因素不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就不可能导致高度的成就.非智力因素主要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  相似文献   

17.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且内容多,课时紧。而就目前的职高生来说,普遍存在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因此,如采用单纯的理论教学,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笔者经过探索,总结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机械制造基础》是我校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涉及面广、概念性强,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不易掌握,缺乏兴趣。为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笔者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改革尝试,探索了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克娜 《考试周刊》2010,(22):184-185
人的心理结构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构成的。智力因素,主要是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以及注意力等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的总称,它是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诸多因素组成的。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全部心理活动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基础之上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调动学生认识、智力因素的积极性,而且应当注意激发学生的非认识、非智力因素的积极性,而且只有当后者的积极性激发起来之后,前者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调动起来。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时,智力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合。非智力因素对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巩固教学效果,促进智力的发展起着广泛而深刻的作用。为此,教师应明确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采取最佳的激励方法,使非智力因素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