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郭小菡 《海外英语》2014,(22):128-129
近几年来,每年三月份国务院召开的记者招待会都会成为世界人民的关注热点,人们希望在记者招待会上更好地了解中国最新的国情和政策。现场的口译员准确机智的口译表达也受到了大家的热捧,几位口译员一度成为网络红人。由此,不少翻译爱好者们开始关注会议上的交替口译,试图总结出一些翻译技巧。这就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领域。该文以释意派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结合近几年来记者招待会的口译实录,从听力因素、文化因素和记忆因素这三个方面分析会议口译的难点,并探究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模糊语言是一种客观存在,在自然语言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人们在语言交际中无法避开它。合理巧妙地将模糊语言运用到记者招待会中能使言语交际更具得体性和有效性,而口译员巧妙地翻译模糊语言则能提高口译质量。笔者以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为例,介绍记者招待会口译的特点及模糊语言的定义与分类,通过分析记者招待会口译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总结出相应的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3.
任薇 《海外英语》2014,(11):56-57
“I have a dream."我的梦想源于一次偶然,当听到了记者招待会上总理的译员一口漂亮流利的英语时.我被深深吸引了。第一次和口译相遇,我便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它,并决定把口译当作以后的职业方向去努力。于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口译员便成为我年少时的梦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汉英会议口译语料库3.0版,以情态动词"应该"的英译为例,考察了记者招待会汉英交替传译的释意性。研究表明,记者招待会口译对"应该"一词的处理体现为"释意翻译"和"语言翻译"交替使用,但其释意性程度显著高于同类主题的政府报告笔译;就"意义"的传递而言,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对"应该"的释意翻译主要体现在语用功能的再现和语境意义的对等。本文认为,口笔译在释意性程度上的不同主要源于两者在时间压力、交际环境和源语冗余度三个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模糊限制语作为模糊语的一部分,在外交场合中 被频繁使用。本文基于2010年至2017年总理记者招待会现场口译员转 录文本,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对模糊语进行研究,旨在探究现场 口译员如何介入及口译模糊限制语,并探究其如此介入及口译 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前,口译研究主要是借鉴的巴黎高等翻译学校的释意派理论。本文结合中国古诗词的特点,选取"两会"记者招待会中所引用的古诗词及译者现场口译版本进行分析,总结出基于释意理论的政府记者招待会上中国古诗词的口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口译,一项特殊的语言处理行为。坊间对口译员有"民间的外交家"之称。口译一度神秘。口译笔记,似乎一直都颇具争议。巴黎和会时期,欧洲译坛曾视译员借助笔记为实力不济。而如今中国的各大对外场合,小至商务谈判,大至记者招待会,现场口译总会依靠口译笔记辅助记忆。近几年,许多国内学者纷纷在不同的外语类核心期刊(尤其是《中国翻译》)发文,试图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口译笔记。2006年以来,市面上便出现了口译笔记教学的专业书籍,可见口译笔记正逐渐引起重视。本文试图从国内三大主流口译笔记入手,也谈谈口译笔记,望能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文章试图把释意派口译质量评估分析模式应用于会议口译当中,以寻求一种有效手段来分析测评口译的效果与质量;尝试以蔡小红教授提出的释意派口译质量评估信息单位的分析模型,对两场分别为国家和省市领导人的记者招待会口译片段进行数据统计和语料分析。研究结果证明,这个口译量化分析模式可以运用于分析与评估现场会议口译的质量:同时,此模式还可以应用于口译赏析,从释意派的视觉总结出不同口译员使用的技巧和策略,从而对口译的实践和教学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口译的职业化与市场化,口译质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本文从口译过程的语境因素入手,分析了影响口译质量的三个因素:语旨、语场和语式。这三个变量不仅是口译过程中口译员做出正确决策和操作的制约要素,而且是影响口译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宋华 《海外英语》2013,(7X):128-12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交流的加强,对外宣传显得日益重要,而翻译中的文化问题受到翻译界的广泛关注。该文以记者招待会上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口译为例,从目的论的角度探讨了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论述了包括直译、直译加注、音译加注、套译和意译在内的五种具体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口译服务市场化背景下,为提高同声传译服务质量、更好地促进交际双方的沟通,听众的反馈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选取全国翻译论坛上两名翻译硕士学生所作的同传为评价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听众及口译员对口译质量的主体性反馈。旨在建议教师在口译教学中更多地进行口译的动态性评估,并且注重在课上模拟会议练习、开展学生互评,自评,为口译市场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2.
文化负载词的处理历来是口译界的难题,在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上一直缺少科学、规范的参考。文章以我国国家领导人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及其译语为例,结合口译现场性、及时性和时限性的特点,探讨将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应用于汉语文化负载词口译的可行性,认为适当地运用"交际口译"、"语义口译"或"对等口译"(交际口译与语义口译的结合)方法能帮助译员更好地完成文化负载词的汉英口译。  相似文献   

13.
文化负载词的处理历来是口译界的难题,在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上一直缺少科学、规范的参考。文章以我国国家领导人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及其译语为例,结合口译现场性、及时性和时限性的特点,探讨将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应用于汉语文化负载词口译的可行性,认为适当地运用“交际口译”、“语义口译”或“对等口译”(交际口译与语义口译的结合)方法能帮助译员更好地完成文化负载词的汉英口译。  相似文献   

14.
文化负载词的处理历来是口译界的难题,在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上一直缺少科学、规范的参考。以我国国家领导人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及其译语为例,结合口译现场性、及时性和时限性的特点,探讨将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应用于汉语文化负载词口译的可行性,认为适当地运用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策略能帮助译员更好地完成文化负载词的转译。  相似文献   

15.
随着翻译理论界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型",越来越多的人从过去关注翻译活动中"语言层次的转换"逐渐过渡到更加关注这种双语转换过程中的"文化因素"。高校口译教学或口译培训机构过分强调语言技能训练,忽视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导致一些译员从事口译活动时,只注重语言表层意思的转换,对文化信息的处理显得无能为力,直接影响到发言人与听众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由此可见,高校英语专业在本科阶段的基础口译教学中,应转变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使口译员能真正成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情感等非认知因素参与认知活动并对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产生影响,但翻译的非认知研究却处于被严重忽略的状态。与笔译相比,情绪智力对口译的影响更显著。特别是一些特殊领域的口译员会面临诸多压力和情感敏感情境,要求其具备较强的情绪管理能力、抗压能力和社交能力等。情绪智力的多个要素与口译员特别是国家安全事务、医疗口译、法庭口译、手语口译、警务口译等特殊领域口译员需具备的特质相关。情绪智力与口译的种种关联使之成为口译研究的新切入点,将拓展其研究视野,充实其研究内容,推动口译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口译不仅要翻译语言表层的信息,更要译出语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口译失误的出现,除了语言技能方面的原因外,口译员自身的本土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口译质量,本土文化因素的影响程度决定着口译质量的高低。文章分析了本土文化对口译教学造成的影响,并就此提出如何克服本土文化障碍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孙丽婷 《海外英语》2011,(10):216-217
关联理论的翻译观把翻译看作是一种为了实现交际目的而进行合理阐释的言语交际行为。它的交际观和语境观可以为口译过程的各个阶段提供合理和有效的解释。基于这一理论,口译过程可以被视为一个以语言信息为载体,以交际为目的的双重的明示-推理过程。口译员作为说话人和听众(或交流双方)的中介,承担了推理和明示的双重任务,是实现交际意图的重要主体。在口译过程中,口译员应利用各种方式积极寻求话语与语境间的最佳关联,更好地实现交际双方的理解和交流。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中国,口译正在逐渐成为一个新的行业,口译员的从业队伍也日益壮大。然而纵观整个口译市场,口译员的素质和译文质量着实令人担忧,培养高素质的口译人才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文章从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角度探讨了口译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口译不仅要翻译语言表层的信息,更要译出语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口译失误的出现,除了语言技能方面的原因外,口译员自身的本土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口译质量,本土文化因素的影响程度决定着口译质量的高低.文章分析了本土文化对口译教学造成的影响,并就此提出如何克服本土文化障碍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