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东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及"四大创新圈模式"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创新能力是指城市创新体系中各要素和行为主体有机组合的整体能力.利用HCA方法,对山东省城市创新能力进行了系统评价,构建了山东省城市“四大创新圈模式”.这一模式由济南、青岛、烟台和淄博四大城市的创新域、产业链构成,对于知识经济下制订山东省城市创新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是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市创新系统与山东省“四大创新圈模式”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立柱  隋映辉 《科学学研究》2006,24(Z1):314-319
城市创新系统是一个独特的科技、经济、社会结构的自组织创新体系和相互依赖的战略生态系统。本文利用HCA方法,对山东省城市创新能力进行了系统评价,构建了山东省城市“四大创新圈模式”,这一模式由济南、青岛、烟台和淄博四大城市的创新域、产业链构成。这对于知识经济下制定山东省城市创新发展战略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是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3.
蒋正峰  陈刚  尹涛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8):105-112
从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能力和公共基础4个维度构建中国城市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20个主要城市2015-2019年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综合指数的动态特征分析发现:城市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综合指数在整体上呈现出逐渐增长且波动增长态势,大部分城市综合指数的排名变动相对不是很大,但各城市综合指数变异系数差异较大.提出从培育文创品牌、增强民间投资活力、梳理文化资源以及构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推动主要城市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崔新蕾  刘欢 《科研管理》2022,43(1):32-40
     探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创新绩效,为实现创新驱动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参考。本文运用多时期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机制,基于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对创新型城市设立的政策效应及影响机制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创新型城市设立可以显著增加城市创新数量,并提高以实质性创新、可持续创新和产学研协同创新表征的创新质量;(2)异质性分析表明,创新型城市设立对东部及南方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更加显著;相对于三线城市,对一、二线城市的影响更为显著,且影响系数值随城市等级的降低逐渐减小;进一步研究表明,试点政策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3)创新型城市设立可通过吸引高质量人力资源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国家应继续支持创新型城市建设,因地制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同时促进创新路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三区联动”创新网络在城市创新系统中的地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首先阐释"三区联动"创新网络的内涵,然后对城市创新系统相关理论进行综述;接着通过模型分析"三区联动"区域创新网络在城市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更好地提高"三区联动"区域创新网络以及城市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源泉.一个城市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这个城市是否拥有适应时代发展的大批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青少年开始.世界各国都将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基础性工作的一部分,将其视为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是培育区域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也是拉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技术创新环境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发展的潜力。选取14个新一线城市作为研究对比对象,从城市宏观经济情况、创新基础资源、科研投入资源、科研产出水平等四个方面与西安的科技创新环境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东部城市的经济水平整体上优于中西部城市,但是中西部城市更具发展潜力;而西安市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科技创新环境为西安市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基础创新环境,以及丰富的财力资源投入,但在RD人员研究数和城镇人均收入的能力还有所欠缺。研究结论对西安市科技创新环境及相关法律政策的进一步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中国经济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而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竞争力的体现,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本文旨在考察优化营商环境是否会促进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中国287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并使用截面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优化营商环境会对城市创新产生显著积极影响,营商环境每上升1个标准差,会导致城市创新能力提高0.1503个标准差;城市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信息化程度高,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第三产业占比较低、城市规模较小、政府科技扶持力度较小的中小城市,营商环境对城市创新的促进作用会更为明显。本文对于厘清营商环境与城市创新能力的关系有所贡献,同时,为中国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和创新发展理念提供了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选取2008—2017年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的经济数据和前置一年的高校科技创新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城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面板模型实证考察高校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9个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均有提升,但提升的程度存在分化;高校科技创新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重要的正向影响因素;5个计划单列市的高校科技创新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与其他城市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高校科技创新投入水平、重视高校科技项目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差异化地发挥高校科技创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信息熵方法对中原城市群城市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构建了包括创新投入、创新转化和创新产出等维度的创新能力指标体系,进而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并计算熵权重,对城市群城市进行综合排序.研究表明,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创新能力具有不均衡性特征,部分城市创新能力短板明显.从建立有效的城市群创新协同机制和完善城市群科技服务体系方面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08~2017年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的经济数据和前置一年的高校科技创新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城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面板模型实证考察高校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9个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均有提升,但提升的程度存在分化;高校科技创新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重要的正向影响因素;5个计划单列市的高校科技创新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与其他城市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高校科技创新投入水平、重视高校科技项目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差异化地发挥高校科技创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产业结构的系统相关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创新型城市构建的系统性,创新型城市构建的关键在于形成城市创新精神,同时制度、人、组织、文化环境等多因素影响着创新型城市的形成。构建创新型城市需要科学定位城市的发展阶段,把创新能力培育与创新绩效相联系,同时注重城市间、城市与区域间的联合创新。  相似文献   

13.
韩璐  陈松  梁玲玲 《科研管理》2021,42(4):35-45
为了从城市层面定量验证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能力的赋能作用,基于2011—2016年286个主要地级市的样本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人才集聚和金融发展的调节作用。这一结论在剔除特殊城市样本,选取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更换被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对于创新能力越高的城市,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能力的赋能作用越明显,从而导致城市间创新能力差距扩大;创新环境(人才集聚和金融发展)在数字经济与城市创新能力二者关系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即在人才集聚程度或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能力的赋能作用更为明显。政府应以人才集聚和金融发展为抓手,加速城市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此外,应重视数字经济会扩大城市间创新能力差距这一现象,在促进数字经济驱动城市创新发展过程中,加强城市间帮扶与合作,避免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14.
城市创新能力反映一个城市对各种资源要素进行重新整合的能力。城市创新能力的强弱与创新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以及城市综合竞争力,还将直接影响到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在有关区域创新和城市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对城市创新能力进行了新的界定,设计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各地市城市综合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比较,找出河南省各地市之间在城市综合创新能力方面的差异,分析原因,为各地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流动视角下高铁与城市创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科学》2019,(5)
分析了高铁影响城市创新能力的机理;将高铁开通看作一项自然实验,使用权威机构发布的城市创新指数与城市高铁开通情况进行匹配,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高铁与城市创新能力的关系;使用事件分析法检验了平行趋势,并进行了区域异质性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城市开通高铁能够显著提高城市整体创新能力;由于大城市的强虹吸效应,高铁开通后大城市的创新能力增长较快;由于高铁促进了城市间面对面交流,小城市接收到更多的知识溢出,使得自身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对铁路规划与企业选址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今,创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从城市创新的视角阐述城市创新的动力,以“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成果展”的创新实践为例,提出新时期下创新成果展的新定位及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首先理清城市创新活力与城市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并论证企业死亡新生比测度城市创新活力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利用上海与深圳2010年至2015年6年间的企业死亡新生比和创新产出数据,对两市城市创新活力进行分析,并按不同企业所有制类型与创新产出做相关性分析,考察两市城市创新活力对于创新产出贡献的差异。研究发现:深圳的城市创新活力明显高于上海,而上海的城市创新活力相对而言更加稳定,就城市创新活力对创新产出的贡献而言,上海则略优于深圳。  相似文献   

18.
国家绿色发展视域下,城市绿色创新能力逐渐成为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关键点。如何突破长三角地区体制机制问题,减少协作壁垒,形成联动和协同效应,是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亟需共同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在构建长三角地区城市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协同模型进行长三角地区城市绿色创新能力特征分析和协同度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城市绿色创新能力水平,自然资源禀赋影响城市绿色创新能力水平;城市绿色创新“虹吸”和“溢出”效应影响城市间协同发展;城市间创新人才投入差距较大,产学研协同创新潜力大。最后,从人力资本、资源投入和政府支持等方面提出长三角地区城市协同创新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上海8年的统计数据为样本,从科技创新资源投入、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创新支持环境三方面分析科技因素对城市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科技因素与城市创新绩效有一定正面影响,不同的科技因素的影响强弱程度不同;作为城市创新主体力量的大中型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成为首要的影响因素;适时适度提出适合上海城市创新绩效的科技措施将对城市创新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文玲 《科协论坛》2007,(12):27-29
近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宁波新一轮发展的战略基点,以理念创新为先导、科技创新为核心、体制创新为动力、环境创新为基础、服务创新为保障,努力构建城市创新体系,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实现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向创新驱动型转变,走出一条具有宁波特点的和谐、创新发展之路。科技创新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城市作出新贡献,是各级科协组织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