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我国古代辩证自然观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但却对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地学也不例外.这样的辩证自然观在先秦时代就已成型,已形成较完整较系统的体系,其主要框架就是:阴阳思想、五行思想、天地人和相统一思想、易气八卦思想.这样的辩证自然观是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土地上发生发展的,有其特殊的文化条件和科学基础.中国古代文化的最基本特征是悠久而不衰的农业文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兴起与繁荣,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诞生和发展的重要文化背景.随着古代农业原始的兴起与发展.首先得到诞生、形成与发展的自然科学是那些与农业紧密联系的学科,其中地学就是这样一门学科.我国古代地学的形成先于其它一些古代自然科学,诸如数学、物理学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学与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点——农业更为休戚相关、如《山海经》在春秋已成书,《禹贡》《管子·地员》成书于战国,均是我国最早的科学专著之一.  相似文献   

2.
一、唯物辩证法与艺术辩证法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这就是说,辩证法存在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三个领域,有三个发展阶段:即古代朴素的辩证法,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格斯指出:亚里士多德就已经研究了辩证思维的最主要的形式。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是深刻的,但却是头脚倒立的。唯物辩证法才是真正的科学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先秦道家对我国传统思维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体系,而这种辩证思维,考其源头,却与《周易》有着密切的关系。本试从《周易》的“阴阳相抱”、“阴阳对立”、“吉凶转化”、“反复之道”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周易”的辩证思维及其对先秦道家“相反相成”、“相互转化”、“物极必反”、“阴阳调和”等辩证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辩证法理论的一个重要难题就在于,辩证法固然首先是客观世界中先于人的思维而存在的“自然过程的辩证性质”(恩格斯语)的体现、但是,人们如何能够认识这种客观的辩证法呢?所以,考察一种辩证法思想,实际上等于首先考察它如何反映客观存在的辩证法的认识方式及其认识深度。当然,这种认识方式及其认识深度同时也直接体现着主体自身的思维活动是否具有辩证性质及其所达到的程度。列宁说:“问题不在于有没有运动,而在于如何在概念的逻辑中表达它”。①黑格尔说:“辩证法是现实世界中一切运动、一切生命、一切事业的推动原则。同样,辩…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自然观与西方自然观不同:即发轫于气论思想的“关系自然观”和肇始于原子论思想的“实体自然观”。这种哲学自然观的差异,对中西方社会发展构成了重大影响,表现出中国古代重生存、西方重占有的两种不同社会发展走向。但无论中国古代抑或西方的自然观都有其精髓所在,要建造现代意义的自然观,就必须对中西方两种自然观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其既源于中西自然观,又高于中西自然观。  相似文献   

6.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和灵魂.马克思根据社会实践的要求,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近代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包括古代希腊哲学和近代德国古典哲学在内欧洲辩证思维史的优秀成果,创立了科学的辩证法.它从实践观、历史观、自然观、思维观和矛盾观等方面实现了革命的变革.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于为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的革命与建设事业提供最好的劳动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  相似文献   

7.
“巫术文化”和“史官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源头,也是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深厚文化渊源。“史官文化”对中国古代辩证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通过体察和总结社会历史发展和变革过程中的种种强弱、盛衰、成败、存亡等经验而产生的理论概括;“巫术文化”对中国古代辩证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天道推演人道,借自然以明人事的思维方式和阴阳学说等重要的辩证法内容。中国古代辩证法以巫史文化作为独特的文化渊源,构成了一个引入注目的基本特征,使之与那种主要源于对自然的探求和逻辑的思辩的西方式辩证法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8.
中学数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包括形式逻辑的思维方法和辩证的思维方法,所谓辩证思维,就是从思维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去研究思维,研究概念、判断、推理自身的矛盾运动和辩证思维的逻辑方法.它是思维发展最活跃、最富有创造性的高级阶段.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科学,它遵循辩证法的规律而运动、发展、变化,数学教学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道家的自然观承认客观规律的存在,但对人的主观能力往往强调不足;承认事物的存在,并视其为世间万物运动变化的原因,但是辩证法思想存有较大的局限性;注重“天人合一”的有机自然观,这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影响,更重要的是这还影响到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使其呈现出重和谐而轻斗争,重整体而轻分析,重关系而轻实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有一个思维方式,就是辩证思维。辩证法这个名词是从两方而来的。本来是辩论证明的方法。主要内容是寻找矛盾,解决矛盾,这就是辩证思维。辩证法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思维方法,一方面是发展观。中国古代哲学富于辩证思维,主要是发展观相当丰富、相当深刻。从老子的《易传》开始。西方是从推理  相似文献   

11.
赫拉克利特是欧洲古希腊哲学史上伟大的辩证法家,他的自然观(即自然哲学)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极大的赞扬。马克思说他的自然观是运动的、发展的、活生生的自然观;列宁称他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列宁全集》第38卷第390页);唯心论辩证法家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在他的名著《自然辩证法》中提出:“数学: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又说“蔑视辩正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他又在《反杜林论》这本名著中指出:“要辩证而唯物地了解自然就必须熟悉数学”;“要确立辩证的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必须具备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革命导师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数学与辩证法的关系。他在这里所指的“数学”,主要是指变量数学而言。这一点可以从下述两段引文中得到佐证:1、“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  相似文献   

13.
论邓小平经济思想的辩证法马捷莎邓小平的经济思想是其全部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构成中国改革开放蓝图中最浓重的一笔,而且也是邓小平辩证思维熠熠生辉的生动体现。在邓小平的经济思想中贯穿着丰富的矛盾辩证法,矛盾辩证法是邓小平经济辩证法思想的集中体...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哲学思想是极为丰富的,许多古代典籍著作中都应用了辩证法来对思想进行诠释与表达。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的著作中就有很多的辩证思想,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的"小大之辩"就是辩证法的具体表现,它为中国辩证法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小大之辩"也成为了中国哲学史上经久不衰的辩题。  相似文献   

15.
“辩证法”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辩证法应定义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首先,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自身包括人类社会运动和发展的辩证运动规律,亦即事物自身的辩证法。其次是指人类认识运动和发展的辩证规律,亦即人类认识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中, 邓小平十分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哲学基础。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运用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 一是矛盾精髓、辩证法精髓的思想; 二是马克思、列宁的辩证法的客观性、矛盾的客观性的思想; 三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四是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思想; 五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六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矛盾的思想; 七是祖国统一和对外开放的理论; 八是辩证矛盾的方法论思想。  相似文献   

17.
辩证法在其自身发展中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种不同的形态。但从实质上看,辩证法之为辩证法,首要的在于它是本体论意义的辩证法,或曰它是以本体论为基础的辩证法。本文仅通过对古代辩证法、近代辩证法的分析,谈谈粗浅看法。 一 古代辩证法有两种不同类型。其一是对现实世界的发展进行辩证的理解,即研究事物自身诸问题的辩证法,这第一类型的辩证法恩格斯认为是“自发的辩证法”,列宁称之为“客观辩证法”。  相似文献   

18.
在“上编”对中华古代经典自然观形成过程与核心观点溯源式阐述的基础上,本文重在探讨清末民初社会剧变中经典自然观的转换与丢失问题。当时社会总体上的性质与结构之激变,构成了经典自然观渐被遮蔽的政治因素和经济基础。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先后兴办各式新学堂,引进西方自然科学课程,越来越大规模输入西方经济和文化思想,在教育上开风气,形...  相似文献   

19.
1 重视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科学必须运用辩证逻辑进行辩证思维.辩证思维就是从事物的运动、变化、联系和发展中把握事物的科学的思维方式.离开辩证思维“就会连两件自然的事物也联系不起来,或者连两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都无法了解“.……  相似文献   

20.
长期来,哲学界一直认为:“狄德罗唯物论思想基本上也是机械的和形而上学的.”①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狄氏的哲学基本上摆脱了机械论和形而上学思想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能用辩证的观点看事物,但没有达到马克思主义科学辩证法高度,因而它是介于形而上学与马克思主义科学辩证法之间的一种哲学;在辩证法发展史上,是由古代朴素辩证法发展到马克思主义科学辩证法的一个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