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明 《文教资料》2014,(35):181-182
空间隐喻是从空间域向非空间域映射在语言形式中的表现,从认知语言学空间隐喻视角探讨介词"in"的空间意义及其投射的空间隐喻拓展意义,对英语教学有很大的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借助意象图式和隐喻,将形象具体的空间概念域投射到复杂抽象的非空间概念域,语言词汇方面的一词多义现象正是人类通过隐喻将一个简单概念域向几个复杂抽象概念域转换的结果。本文基于意象图式和隐喻认知机制,尝试探究法语介词"sur"的多义拓展理据并作出合理解释,因而对法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隐喻认知理论认为,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是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隐喻由始源域和目标域构成,两个领域之间的互动称为“映射”.隐喻就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把较为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域映射到不太熟悉的、抽象的概念域上,从而对一个新的概念的理解和表达.这种认知模式很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思维特点,因此,将隐喻认知规律应用于高职院校英语词汇教学是有深远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从认知语义学角度解释英语介词behind的多义现象,指出其意义包括空间意义和隐喻意义。空间意义是该介词体现的最基本的意义,不同的空间意义通过隐喻映射方式扩展为各自的隐喻意义,其多义性形成过程实际是由一个认知域向其他认知域,即由空间认知域向状态、时间等认知域的投射过程。  相似文献   

5.
隐喻意义是两个类属不同的语义场之间的语义映射,是从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过程和结果.恰当运用隐喻可以在英语教学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运用隐喻,设置情景进行词汇教学,利用隐喻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词汇的拓展意义,运用隐喻可以培养学生的词汇联想能力,利用隐喻可以区别词汇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隐喻是两个认知域概念间的映射。空间概念是人类认识过程最早形成的概念之一,认知的发展和深化是空间概念向新的概念域延伸。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作为一种认知工具的隐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空间隐喻探讨AT—ON—IN语义的延伸,表明介词意义间的理据性和系统性,旨在对英语的教学和学习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隐喻不是一种简单的修辞手段.而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隐喻作为一个认知机制.一个认知域(源域)部分映射于另一个认知域(目标域)上,目标域因为源域而得到部分地理解。隐喻是诗歌的灵魂,和诗歌同质。本文从隐喻的认知功能角度分析艾米莉迪金森著名小诗《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运用隐喻的认知理论对比分析英诗文本,可从诗人的认知层面更深层次地体会诗人对世界、对人生独特的理解和诗歌本身的意义是如何建构的。  相似文献   

8.
概念隐喻的认知机制是跨域映射的过程。方位隐喻是以空间概念为源域向其他认知域或目标域发生映射进而获得抽象意义的认知过程。本文以意象图式理论为基础,主要研究《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建立于上-下图式、中心-边缘图式、容器图式之上的方位隐喻认知机制,进而发现方位隐喻在小说语言运用和主题表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是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通感隐喻就是通过从某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映射来认知客观世界,表达思想情感。人们常常用熟悉的味觉范畴词"酸、甜、苦、辣"等来隐喻抽象概念或其它的概念域。文章从认知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语中"酸"味觉概念隐喻的投射存在的共性与差异,对研究"酸"通感隐喻翻译的系统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对隐喻的实质做了分析,此后,众多学者对隐喻做出了各种解释,形成了种种理论,George Lakoff& Mark Johnson提出隐喻认知说,认为在主体的认知和推理作用下,通过隐喻将一个概念域映合到另一个概念域,语句的隐喻性得以形成.将始源域的其型的、经验性的,惯例性的(eonventional)意义映合到目标域的过程即是隐喻的生成和理解过程.隐喻认知理论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贯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在人类的思维和语言表达中无所不在,其跨域映射的认知机制对语言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认知角度探讨隐喻理论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认为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隐喻能力,加强对英汉文化内涵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空间维度词“上”、“下”关系的隐喻意义的分析可知,隐喻的体验意义是人类方位认知的基本策略之一。人类躯体是这种体验的主体。方位认知以人体和地面为组成维度,其本质是认知心理中从人体域向方位域的投射。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所提出的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的观点为基点,简要陈述了传统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在隐喻研究上的分歧,介绍了认知语言学家关于隐喻研究的基本观点以及关于概念隐喻的三大分类。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空间隐喻概念入手,从数量域隐喻、时间域隐喻、社会地位域隐喻以及状态域隐喻4个方面,对英汉语料进行对比分析,对英汉语中“上、下”空间概念在非空间范畴隐喻拓展中的对称性进行了考证,进而从语言特点、认知模式等方面探讨影响英汉语空间隐喻相似性和不对称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1.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 1.1概念隐喻理论的定义 概念隐喻理论隶属于认知语言学范畴,是指人们把较为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域映射到不太熟悉、抽象的概念域上,以助于对后者的理解。前者被称之为始源域,后者被称之为目标域。  相似文献   

15.
赵尹 《考试周刊》2011,(36):21-21
人类在认知较抽象的难以触及的经验域时总是根据熟悉的具体的经验域,借用隐喻来认识、表述这些经验域。动物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物种,为人类的认知提供了最为熟悉的具体的经验域。人们常用动物显著的种属特性来转指或表达其他事物或人的不显著的特性,而其基础就是认知隐喻。动物词汇的认知隐喻意义属于联想意义,通过联想相似性而产生。这种联想相似性主要来源于动物特性映射、文化映射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义学理论认为,隐喻是人类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用某一领域的经验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思维模式。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频繁地出现在商务英语中。国内针对英汉语商务语篇中的隐喻对比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对英汉商务语篇中隐喻的源领域以及目的域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英汉商务语篇中隐喻既存在文化共性,又存在文化上的差异性。而这种跨文化研究对商务教学和商务活动都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茹娟 《海外英语》2014,(9):258-259,275
认知语言学家对隐喻的研究证实了隐喻对人类认知的广泛影响,以时间为目标域的隐喻更是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无处不在。根据始源概念域的不同,隐喻可分为方位性隐喻、结构性隐喻、本体性隐喻三类。对英语和汉语中的时间隐喻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从这三个角度出发,比较其始源概念域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从概念隐喻角度探析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念隐喻普遍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中,是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经验的认知活动。其跨域映射的认知机制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新视角:教师在教授英语词汇时可以对隐喻性词义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地构建概念隐喻,加强英汉概念隐喻文化内涵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 ,是人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隐喻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认知语言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本体隐喻中的容器隐喻”里外”域的概念意义进行一些探讨 ,以期能揭示其中的规律和特征。  相似文献   

20.
隐喻是人们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认知模式,也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隐喻的本质即是将已知的认知域映射到陌生的认知域里,以理解和认识新的事物。借助于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隐喻理论,归纳并分析了汉语中"走"字所具有的隐喻意义,简要梳理了"走"的语义演变,并总结了新时代下涌现的与"走"有关的新词语。对词语的隐喻意义和语义演变的解读有助于指导人们更加准确地运用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