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课本第58页注释①:“……德川幕府设在江户,但习惯上称‘德川幕府’,而不称江户幕府。”此注似欠准确,容易引起歧义,因为在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建立的幕府,史称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基于此,注释应改为:“……德川幕府设在江户,为‘江户幕府’,习惯上又称‘德川幕府’。”可以避免歧义。“德川幕府”又称“江户幕府”吗?$山东省鄄城县实验中学@王志华  相似文献   

2.
伊俊鹏 《承德师专学报》1994,14(1):40-44,57
略论日本武士的兴衰伊俊鹏日本的武士属于封建统治阶级。武士出现在庄园制建立之后。经镰仑幕府、室叮幕府和德川幕府而得到发展,德川幕府后期武士的作用下降,明治维新后逐渐衰亡。日本土地的私有化是日本武士产生的原因。公元646年日本实行“大化改新”,在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3.
人教社2003年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介绍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实行锁国政策时写到:“日本成为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只同中国、朝鲜、荷兰保持着有限的贸易关系。”日本锁国之后,还留下了惟一的一个对外交往通道,那就是允许在九州的长崎  相似文献   

4.
日本历史上的"江户(今东京)幕府"(也称德川幕府)成立之前,中国与日本曾签订过特许贸易条约,规定持有中国发给的称为"勘合符"特许证的,才能允许通商贸易.这种贸易虽然中断,但两国的民间仍有贸易往来.十七世纪三十年代,德川幕府为防止西方资本主义的渗透,实行锁国,禁止天主教的传播及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西方国家船只在日本港口贸易,也不准本国商人远航海外.但是,幕府唯独允许中国、荷兰商船来日贸易,集中在日本长崎,一带进行,幕府把长崎定为直辖领地,设置长崎奉行(即地方行政长官),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中国船运往日本的,除有生丝、丝织品、药品、糖类、矿物、染料等货物外,还运去大量中文书籍,这对日本的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幕府在长  相似文献   

5.
幕府末期,长期的闭关锁国致使德川幕府在政治和经济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严重削弱了日本的海防实力,德川幕府的统治式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乘机频频叩关, 1854年《日美亲善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日本正式开国。  相似文献   

6.
日本江户时期,西教东渐,严重危及幕府封建道德伦理秩序。出于“禁教”的需要,德川幕府采取了一系列对内对外措施,最后形成了所谓的“江户锁国”体制。“锁国”的提法易使人产生误解,其实在“江户锁国”体制下依然保留了日本列岛与外界广泛的交流渠道,而并非将日本“锁”之于列岛,使其完全与外部世界隔绝开来。  相似文献   

7.
日本自平安时代(公元792年至1192年)的镰仓幕府起,就步入了日本史上所称的封建社会的前期。到1887年江户时代的德川幕府止,中间经历了近七百年漫长的所谓幕府时期。在幕府时期,天皇仅是一个象征性的偶象而已,一切军政实权,统统归之于幕府的首脑——将军掌握。因此,将军是幕府时期的日本实际统帅。在幕府时期的历届将军中,有的是非常跋扈独裁的,上自大名(诸侯)下迄子民,他都可以生杀予夺。只要看看1680年至1709年的幕府首脑将军德川纲吉所颁布的一项可叹可笑的奇怪法令,即可窥探幕府时期政治局面的梗概;并可由此推想到当时日本人民的惨痛遭遇。1680年德川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接任幕府,日本史上称为元禄时代。纲吉为人,刚愎自用,是一个非常残酷的将军。他从不倾听老中(幕府中的最高政务官员)大名  相似文献   

8.
德川时期的日本儒学无论是对社会生活的渗透,还是对知识分子的教养乃至思维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尤其是在德川政权的建构中占据了重要的思想空间。儒学从德川家康起被德川几代的政治家们推向政治舞台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赋予浓厚儒学色彩的尊王攘夷给予幕末维新志士摧毁德川幕府的思想力量,这正是日本知识分子在儒学文化中挖掘出的文化资源演变成的文化力。儒学在日本封建社会结束和近代国家建立的历史运转中找到了自己生存的空间明治政权又一次选择了儒学。  相似文献   

9.
1868年的日本“明治维新”实质上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是日本社会内部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因素成长的结果。德川幕府的封建制度业已腐朽,当时的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合于生产力的性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加速了日本封建经济的解体。日本有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以及人民群众反封建的强大起义,促使日本资产阶级与反幕封建贵族结成联盟,利用日本人民群众的革命力量,推翻了德川幕府的政权,在日本建立了以封建君主为首的地主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国家。这个新国家从它建立那天起,便实行了一系列的  相似文献   

10.
德川家康是日本德川王朝(江户幕府)第一任君王(征夷大将军),他在日本混乱的战国时代,扫平群雄,开创历时三百六十余年的长期政权,而以七十五岁高龄逝世。  相似文献   

11.
德川家康是日本德川王朝(江户幕府)第一任君王(征夷大将军),他在日本混乱的战国时代,扫平群雄,开创历时三百六十余年的长期政权,而以七十五岁高龄逝世.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历史选修1)在讲到日本明治维新时这样描述到:“为了防止外部势力对日本的侵入,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把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驱逐出境。在此期间,只允许同中国、朝鲜和荷兰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带进行。”对此学生提出疑问:日本为何同这3个国家关系密切?而同学们讨论最为激烈的是日本与荷兰的关系,他们有的认为日本人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善于学习和借鉴的民族,中国和朝鲜离日本位置较近,再说中国是日本的传统友好邻邦,中国和朝鲜享受这一待遇理所当然,但荷兰乃是最早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而且离日本较远,日本为何对其如此青睐?为何青睐的不是英国或者是西班牙?为此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朱印船贸易是德川幕府实施的官方许可贸易制度。这一制度是为了对内强化德川幕府的统治,对外打破葡萄牙商人对日贸易的垄断地位而确立的。朱印船贸易的终结,是幕府采取禁教和锁国政策的必然结果。朱印船贸易刺激了"日本—中国—东南亚"贸易圈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依存性。  相似文献   

14.
1853年,美国人培里率舰叩开日本大门,结束了德川幕府长达两百多年的锁国时代。在此之前,美国人曾多次试探日方态度,企图与之建立长期稳定的商贸关系。美方的行动从最初的个人贸易活动,发展到后来的官方通商请求。但可惜的是,基于种种原因,美国人始终未能"和平"敲开日本大门,才最终决定以武力迫使德川幕府屈服。  相似文献   

15.
日本德川幕府虽然将中国的以朱子学为代表的儒学定为官方意识形态,大力宣扬文教,鼓励学问。但是,不论德川幕府的统治者如何信赖朱子学说,武士阶级的本性决定了其所实行的文治是以武力为重心的文治。山鹿素行等儒学家们基于这种以武治国的本质和日本的独特意识,认为只要统治阶级坚持以武治国,保持尚武精神,就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6.
甲午战争前,清政府以“华夷秩序”的封闭性与斥异性为主导的外交思想造就其在对朝鲜问题处理上固守传统思维,运用僵化、保守的“以夷制夷”外交政策。而日本在德川幕府中后期“日本至上”的外张性指导下的外交思想在经历了明治维新的洗礼之后,走上了“脱亚入欧”的道路,展开了血腥的对外扩张战略。  相似文献   

17.
1549年天主教传教士来日本传教,正式揭开了日本人接触西方文化的序幕。直到1639年德川幕府发布第五道禁教锁国令的近一个世纪里,西方文化大量输入日本,被称为“南蛮文化”。这种文化可大致分成两部分,即天主教的宗教文化(诸如教义、教规及道德伦理观)和西式教育事业及西方科学技术等世俗文化。前者终因触动了日本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原则而遭到了镇压,但后者却深深植入了日本文化的土壤,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西方文化传入日本导源于传教士们为配合其传教需要而在日本各地兴办的教会学校。当时的日本,可称作学校的只有足利学  相似文献   

18.
日本学校德育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日本学校德育的历史与现状金龙哲,徐冰一、《学制》与“修身科”1868年,以下级武士为主力的倒幕派推翻了统治日本长达260年之久的德川幕府政权,建立了明治政府。接着实现“废潘置县”格局,确立中央集权制政体,设立文部省,为引进西方近代教育制度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阶段特征日本各岛很早就住有居民,5世纪大和奴隶制国家统一了日本本土,646年,日本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进入封建社会。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到10世纪中期,出现了武士阶层。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将军”掌握了国家大权,天皇成为傀儡,日本进入六百多年的幕府封建军事专政时期。19世纪中期,幕府统治发生严重危机,出现明治维新,日本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德川幕府及其所维护统治的一整套封建制度严重地阻碍了日本新兴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在封建领主、新兴地主以及高利贷者的层层剥削下,广大农民处在…  相似文献   

20.
清政府以“华夷秩序”的封闭与斥异性为主导的外交思想造就其在对朝问题的处理上固守着传统思维,运用着僵化、保守的“以夷制夷”外交政策。而日本在德川幕府中后期“日本至上”的外张性指导下的外交思想,在经历了明治维新的洗礼之后,走上了“脱亚入欧”的道路,展开了血腥的对外扩张战略。中日甲午战争的结局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