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听一位历史教师在讲授新课《三国鼎立》时,把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当作历史事实讲给学生听,我认为这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2.
《鼓书艺人》是老舍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除了未完成的《正红旗下》之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这本书在老舍创作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周滔滔 《文教资料》2013,(26):167-168
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后历史教学变得更完善,有关历史教学的期刊杂志在国内陆续发表,其中《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最为著名,这四本期刊公认是国内历史教学最为权威的四大学术期刊,《历史教学》和《历史教学问题》更是全国核心期刊.这四本期刊的发表促进了历史教学的发展,对于广大历史师生有很大帮助,但是每本期刊所论述的内容、所服务的对象和中学历史课程之间的关系都有所不同,作者就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在枣庄市教研室举行的推选省级教学骨干教师的活动中,我有幸作为评委听了两节课,课题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本课包含两个子目: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二是"中英《南京条约》"。第一目介绍了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第二目叙述了鸦片战争的经过和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第一节课,授课教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看过的书有很多,有《水浒传》、《鲁宾迅漂流记》、《西游记》等,但使我感慨万千的是《历史的选择》这本书。细细阅读这本书,我充分地了解了祖国九十年来经历的光辉历史。从鸦片战争起,中国人民饱受摧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是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中国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走向如今的世界强国。这是历史的奇迹,更是历史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今年秋天,市里举行优质课评选活动,我有幸听了几位历史参评教师的课,收获颇多,但从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有些是知识性错误。那一天,我听了6节参评课,其中有三节讲的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张世锋  王山 《文教资料》2014,(22):10-12
《枯叟》是艾略特第一首反映现代荒原社会的成功诗作,值得仔细阅读。在这首诗歌中,主人公枯叟眼中的现代文明是一个缺乏信仰的社会,看到的现代人也是一个灵魂空虚、无所寄托的群体。更主要的是,这首诗追溯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1919年《凡尔赛和约》的签订。本文认为艾略特采用隐喻技巧,掩盖了《枯叟》的历史背景,但是,通过阅读诗歌和相关历史资料,读者能够发现诗歌与这个重要历史时刻的直接联系。理解这些联系有助于正确理解《枯叟》这首诗歌。  相似文献   

8.
一堂有创造力的课才会展现出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在学习《原始农耕文化》这一课时 ,我主要抓住了几个关键环节 ,即问题的设计、图片的立意、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文字材料和音像资料的使用等方面 ,来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为了让这一节课能够丰富多彩 ,使学生产生创造激情 ,我收集了大量的历史材料 ,除了看参考书之外 ,我还从网上查找了大量的材料 ,有《炎帝神农部落农业文明的历史地位》、《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河姆渡遗址呈献七千年前文化》、《来自半坡古文明的信息》、《石器时代》、《钻木取火的传说》、《文明的发轫》、《…  相似文献   

9.
何捷 《小学语文》2011,(12):26-27
我一直有听“音频信号”的习惯。年幼时,每次甜蜜入睡必须有妈妈的故事相伴。小学时,我每天准时在收音机前收听“小喇叭”广播.孙敬修爷爷讲的故事伴我度过数不清的有滋有味的中午。再长大些,我开始有意识地收听长篇评书连播,《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薛刚反唐》《杨家将》《岳飞传》《七侠五义》《穆桂英》……我能一口气说出十几部评书连播的曲目来。后来,我购买了MP3、多媒体电脑,我便开始了听读。我喜欢聆听名家散文诵读:丁建华、乔榛、赵忠祥、焦晃、唐国强、孙道临、张家声、鲍国安……我的阅读积累很大一部分便源于此。  相似文献   

10.
“啾啾,啾啾”,当你走在山路的时候,会不会听到动听的鸟叫声呢? 翻开《广东第二课堂》,阅读《空山鸟语》这篇文章,我仿佛真的听见有许多可爱的小鸟在我耳边轻轻地叫着。多么欢快!作者在文章中说:“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是啊.我最喜欢听鸟的叫声了。  相似文献   

11.
叶元俊 《中学文科》2006,(12):69-69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流行歌曲听多了,那么你们有没有听过一首东北民歌《松花江上》?请边听边思考:这首歌反映一个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2.
一年一度的中考是莘莘学子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关口,如何使学生取得一个好成绩,这是我多年思考的问题.下面谈谈我对中考历史复习的几点想法,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是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度.《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指明了每个单元考试的层次和重点,是中考的范围,复习时一定要以此为度,切莫增加学生的负担.  相似文献   

13.
从事历史教学10多年,总是不断问自己,我教的是历史吗,是中国历史吗?前几天,给了学生一道看图题:一张谈判桌两边坐着谈判代表,下面写着“1945年9月中国南京”,问此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大多数学生回答是《南京条约》或南京大屠杀等,只有少数学生知道是二战结束日本签署5条件投降书。我不禁叹息,这仅仅是学生出现的现象吗?  相似文献   

14.
1923年匈牙利著名的思想家卢卡奇出版了《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在这本书中,卢卡奇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特别是关于物化的思想、阶级意识的思想等。这些新思想的提出与卢卡奇对于《共产党宣言》的研究是密不可分的。在卢卡奇看来,《共产党宣言》是历史的预言家,它预见到了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都是自己的掘墓人,它提出了共产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它能够把眼前利益与最终目标统一起来的思想,提出了共产党能够防止出现既得利益集团的观点等。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关于《共产党宣言》的镜像是真实、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课.在介绍毛泽东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时说:“1919年底,热心宣传新文化、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北京.很快就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毛泽东当时和陈独秀讨论的书籍,主要是《共产党宣言》等书。”还引用《毛泽东自传》的话说:“我第二次赴京时,曾和陈独秀讨论我所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陈本人信仰的坚定不移.在这也许是我一生极重要的时期,给我以深刻的印象。”可见,教材的意思是,  相似文献   

16.
中学历史教材体现了中学历史学科的知识结构及其具体内容,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凭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工具。改革开放以来,历史教育工作者对中学历史教材研究非常重视,取得了许多较为突出的成果,主要刊登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等历史教学专业杂志上,  相似文献   

17.
袁超 《考试周刊》2010,(56):167-167
时下,校园里出现了一种“怪现象”:许多学生陶醉于一些历史类书籍,如《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等;痴迷于一些历史影视剧,如《三国》、《赤壁》等。可真正到了历史课上他们却无精打采,课堂气氛沉闷,以至于出现厌学情绪。许多学生直言不讳:“我喜欢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  相似文献   

18.
郭忠 《甘肃教育》2005,(1):63-63
文史一家是大家的共识。《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无不证明这一论断的正确性;从新教材中,也不难看出文史的一脉相传,珠联璧合。在语文教学中,巧用历史知识教学,拓展新的领域,我有如下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9.
在我曾任教初二历史《抗日战争》这节课时发生了一件令我意想不到的事情,至今想来仍是我12年教学生涯中最令我难忘的教学故事。  相似文献   

20.
浩瀚的历史,丰富甚至庞杂的资料,众说纷纭的观点……教授历史,熟知目标,对历史老师来说简单平常,但这不是我们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如何让学生融人历史,品评、探究历史,让历史课堂更有效?我在必修——《抗日战争》的设计中作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