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童王勃     
顾石红 《阅读》2010,(4):16-16
读了《少年王勃》,同学们一定被王勃的文思所折服了吧。王勃这一次在南昌的出色表现并不是偶然的。他自幼就才华横溢。还是让我们从下面的故事中领略一下神童王勃的风采吧。  相似文献   

2.
90年代"官场小说热"现象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出现的官场小说热不是一个偶然现象。从文本创作来看,官场题材的普遍存在为作家的创作提供了可能;从作家本身来看,知识分子对政治权利超乎寻常的敏感,以及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命感使他们不能对官场腐败的现实视而不见;从接受对象来看,普通民众对官场小说的关注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鲁迅与朱安女士的旧式婚姻,对其思想、创作影响很大,特别是在推动他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反动本质认识上起了很大作用。这一婚姻悲剧的形成,有特定的社会背景、时代原因以及家庭和个人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南北朝游仙诗继承了汉魏乐府游仙诗以及两晋游仙诗两种创作模式,但在主题上却回归游仙的原始,追求神仙长生.这种主题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南北朝时期道教的成熟及流行所造成的.并且,步虚词也进入到文人的创作视野中.南朝动荡的政治格局以及文人生存环境的恶化也是南北朝游仙诗与魏晋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运用古代汉语语法规则 ,结合五律的语言要求 ,可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 ,对古诗词进行分析。本文对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语法解析和点评。  相似文献   

6.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的传世之作,在这部小说中以一名飞行员作为故事发展的叙述者,小说中通过小王子为主体,讲述了小王子在其他星球的冒险活动以及小王子与玫瑰花之间的爱情故事。通过小王子的经历使读者感受到儿童时期的美好,以及现代人精神世界的空虚,使人们认识到情感需要培养和付出,并且应彼此理解。本文将对《小王子》的创作背景进行简要分析,并论述小王子与玫瑰花之间凄美爱情的形成原因以及隐含喻义,旨在帮助读者理解作者创作生动形象背后的深刻意象。  相似文献   

7.
闫博 《职大学报》2011,(6):59-61,67
关汉卿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杂剧。"且其特长,尤在描写女性,故其作品,就其今存者而言‘正旦’主唱者占三分之二强"[1]P197。本文从关汉卿现存的12种以女性为主角的杂剧入手,试从社会、关汉卿个人的生平际遇和性格以及受众三个方面分析关汉卿大量创作以塑造女性形象为主的作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丝绸古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对外交通路线,古代中印之间的交通路线是丝绸古道的组成部分,其开通与张骞渊源甚深.张骞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他积极探索和域外大国交流合作的道路,凿空西域开通丝路,带回了域外国家的信息,开拓了视野,完成了对途经西域到达印度的西北丝绸之路探索.由于在西域细心的考察,他发现民间蜀地和印度的贸易往来,推断出存在一条在蜀地经西南夷通往印度的道路,为此他提出了寻找西南夷通往印度道路的建议并被采纳,遣使探索为未来官方正式开通西南丝绸之路创造了条件.在开拓中印交通路线的过程中,张骞作为开拓者,历尽艰险允文允武完成了任务,最终名垂青史.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尚德义创作的艺术歌曲《千年的铁树开了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品结构、创作手法、创作特征的剖析,管窥尚德义对花腔女高音声部歌曲创作的贡献,以及尚德义花腔艺术歌曲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雾都孤儿》的哥特式创作策略研究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哥特式写作手法的起源与特征,分析小说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在创作《雾都孤儿》这本长篇写实小说时,运用哥特式创作写法的技巧和策略。综合多方面,哥特式创作写法在《雾都孤儿》中的应用是具有较高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路翎独特的文学创作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异类,”深入探究其独特性的根源所在便显得极为重要。概括来说,其为“异类”主要有以下两个重要原因:一是“父亲形象”的缺失造就了其内心的紧张、焦虑与自卑、自怜,并相应地在其文本世界里呈现出一种强势的个人主义话语特征。二是俄苏文艺思想中的“激情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及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极大地影响了路翎的文学创作,形成了路翎创作中的“共名”与“无名”话语模式,显然这种影响在路翎的创作中呈现出一种悖论现象。  相似文献   

12.
浅议巴蜀文化的地域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史学观点普遍认为巴蜀应属同一文化,没有区别。事实上,巴蜀文化渊源不同,实质内涵各异。“巴有将,蜀有相”,巴人“少文学”,勇猛善战,“质直”“敦厚”,喜《巴渝舞》,唱《竹枝歌》,形成独特的“巴渝文化”,这与人才济济,文化发达的蜀地不可同日而语。经过长期相互融合,两地文化渐趋一同,仅在边远山区保留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近代,巴文化迅速崛起,大有超过蜀文化的趋势。历史上两地文化的差异,应是今日设置重庆直辖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创作中常常会出现破体为文的现象。考察其原因是文体自身发展、社会诸因素影响、创作主体活动三者合力的作用。从文体自身规范出发,可将破体为文的方式归为以下三种情况:(1)文体内部支配性规范移位;(2)一种文学体裁借用他种文学体裁的结构要素进行创作;(3)文学文体与非文学文体进行杂交。破体为文不可刻意为之。  相似文献   

14.
丁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作家,一直站在时代的前列领导着女性的思想解放斗争。她的创作,特别是在五四运动之后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本文试图以丁玲的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例,挖掘其女性小说创作与西方女性主义思想的内在联系。并对产生这种关系的原因做出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初盛唐诗歌新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着眼于文献学的角度,对初盛唐诗人如王勃、孟浩然、李白、杜甫等人的有关诗歌,或系年,或笺释,提出了一系列有别于前哲时贤的看法与意见,有利于对唐诗的全面认识与把握.  相似文献   

16.
在电视剧创作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的今天,家庭情感伦理剧以相对开放的叙事立场、平民化的视角、人文关怀、现实生活以及独有的情感诉求去演绎生活塑造形象,逐渐成为电视荧屏的主角。本文旨在研究中国家庭情感伦理剧的现状,进而阐述其流行开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巴尔扎克创作的《幻灭》中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青年形象——吕西安,这样的青年正是由于经不住各式各样的诱惑而导致了自己人生的悲剧。虽然今天和当时的法国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阶段,但是当时青年的悲剧以及悲剧产生的原因对今天依然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旨在通过文本细读,对吕西安这一形象进行深度解析,探究吕西安这一典型青年人生悲剧产生的社会原因、自身原因及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移情,在美术创作中普遍存在,古今中外无论任何画家、任何画派创作的作品都是感情的渲泻,移情的结果.通过分析与论证移情在美术创作中的客观存在、移情产生的前提及其原因、移情的特性,说明移情在美术创作中的核心作用,探索实现美术创作移情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乔的早期创作,在他的整个创作历程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他在新文学运动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初步形成自己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艺术个性。这是一种由个人的性格气质和曲折经历所决定的必然选择。此后在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指导下,他创作了大量以个旧矿山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以及抗日战场的速写,在创作实践中不断发展进步,日趋成熟,为解放后向文学高峰的攀越作好了思想和艺术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20.
长于“文革”的诗人 ,是一个陷于“断裂”状态的创作群体 ,他们的生存和创作现状 ,折射出历史和现实、文学和社会、物质和精神在诗歌领域的交互作用。文章从他们与先行、后继的诗人的对比当中 ,寻找“断裂”的具体原因 ,并透视其作为“社会的人”和“文学的人”的两难 ,以及诗艺上的缺项 ,进而提出诗学人学的几项建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