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视觉图像语法为理论,对2010年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会徽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揭示图像与文字共同作为社会符号的表意功能。  相似文献   

2.
雷蕾 《考试周刊》2009,(17):44-45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的发展,话语的多模式性日益凸显出来,应运而生的多模态话语分析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上发展起来的视觉图像语法为理论基础,以中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为例,进行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揭示文字与图像共同作为社会符号的表意功能。  相似文献   

3.
电影海报是集图像、文字、颜色等多种模态为一体的典型的多模态语篇。以韩礼德的三大元功能基础上发展的视觉语法为主要理论框架,"速度与激情7"电影海报为例对海报的文字与图像是如何相互作用构建完整的语篇意义进行解读。旨在提高观看者的多模态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试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以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一幅海报为例,分别从图像部分和文字部分两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海报中图像和文字等符号如何在多模态语篇中实现符际互补关系,共同参与意义表达和社会现实的构建,影响观众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视觉图像语法为理论,对2009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的环保公益广告进行多模态语篇分析,旨在探讨图像和文字作为社会符号如何汇合成一股统一的多模态交流行为,构建语篇意义,呼吁人们积极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多模态语篇逐渐取代单一文本快速发展起来,运用图像、色彩、声音等形式实现多样化的表意功能。奥运会徽作为一种典型的代表,将奥运精神、奥运理念与举办国的民族文化通过"图像、数字和文字"生动地展现出来,给观众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鼓舞和号召人们投身奥林匹克运动。本文基于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图像语法理论,以里约2016年的夏季奥运会会徽为例,探究图像与文字同构下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与构图意义,以期揭示出巴西会徽中所蕴含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7.
文字都是从图画符号演变过来的。文字由象形到抽象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文字符号从图像具体、意义简单,到图像抽象、意义复杂,即图像的图像性减弱,意义性增强的过程。因此,早期文字形象的过程为当代的表情的形象化文字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启示作用,而后来积淀意义并抽象符号的过程又为表意的意象化文字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类文字",简单地说就是介于图像和文字之间的视觉符号。它们不仅具有一般文字的语言指涉功能,还保持了图像性而没有完全成为语言的替代品。肩章是军人佩戴在军衣肩上的识别标志,是军人军衔等级的一个象征,具有一般文字的语言指涉功能。本文试从符号学角度,分析肩章的类文字性。  相似文献   

9.
法国学者居依·德波提出以视觉体验为中心的未来社会趋势,无处不在的图像对人感官的吸引力远胜于文字阅读,这种生存环境决定了大学生养成选择表象思维,疏离文字阅读的习惯。当今以文本细读作为基本教学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受到极大冲击,教师应充分考虑到从语言中心转向图像中心所带来的认知方式、阅读心理、阅读功能等的变化,帮助学生重新调整语言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任慧君 《海外英语》2014,(6):236-237,245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集文字、图像、声音等为一身的多模态分析成为可能。有别于传统隐喻,认知语言学开始从多模态隐喻的角度,探究隐喻的本质。公益广告的类型也不仅仅局限在文字层面,图像和文字相结合型、声音、图像以及文字相结合型等层出不穷,文字、图像以及色彩等多模态共同发挥作用,从而进一步更好的揭示公益广告所体现的主题。以两则关爱老人的公益广告为例,从多模态隐喻角度,揭示公益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特点,阐释其所体现的对老年人的关爱之情,以期达到有效劝说作用,关爱老人。  相似文献   

11.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最活跃的跨学科高新技术,凭借自身的优势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多媒体技术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功能,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要素结合起来,利用网络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行业。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地理教学改革中,无论是地理教材还是地理资料,都非常重视文图结合,以更加丰富的地理图像阐述教材文字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重视地理图像的使用,注意文字与图像的结合和图像与图像之间的联系,为更好地完成三维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3.
多模态,在现代社会中,已成为了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现象,越来越多的语篇运用多种模态来表达意义。杂志封面也是一种涉及图像和文字的多模态语篇。封面上的图像和文字共同实现着封面的功能,如传递主题信息和吸引读者。同时,一本杂志的办刊风格和办刊宗旨在一个好的封面中也应该能够得到体现。因此,封面对一本杂志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以《南方人物周刊》的封面为分析对象,旨在发现图像和文字是如何通过合作来传递信息和吸引读者的。同时,也关注了封面上的图像和文字是怎样体现该杂志的办刊宗旨和办刊风格的。为了便于分析,该研究将语料分为了三类,然后基于“视觉语法”和“模际互补理论”,对社会人物类的语料进行描述性的定性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封面上的图像和文字之间存有互补关系;同时,图像和文字两者合作地体现着杂志“平等,宽容,人性”的办刊宗旨。  相似文献   

14.
匡立云 《学子》2014,(5):31-31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设备的与日俱增,以提高全民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也必须紧跟时代节奏。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为美术教学带来了"教"与"学"的重大改革,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它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各种功能为一体,把教学素材逼真地呈现在学  相似文献   

15.
袁珺 《海外英语》2013,(1):255-257
随着科技进步,多媒体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语篇形式日趋呈多模态化。该文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Kress&Van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基础,以WWF的一则平面环保公益广告为例,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揭示图像与文字共同作为社会符号的表意功能,从而达到环保公益广告的宣传目的,意在提高读者的多模态话语的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海报是电影宣传的重要方式,具有图像和文字,属于多模态语篇。本文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基于视觉语法理论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对《流浪地球》电影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旨在探究海报中的图像、文字和颜色等多种模态如何共同构建意义。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电影海报是一个由文字、图像、颜色等不同社会符号互相作用共同构成的一个多模态语篇。基于视觉语法的多模态语篇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挖掘图像中的深层含义,同时让读者更好地体会电影海报的美感,更加深入地了解电影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图像叙事的兴盛,图像叙事与文字叙事孰优孰劣成了学术界争论的一大焦点。文字叙事以语言文字符号传情达意,具有无法替代的内蕴性;图像叙事的直观性使其独具魅力,这是文字叙事望尘莫及的。图像叙事的直观性和通俗性,为其赢得了广泛的受众;意境的缺失以及想象的匮乏影响其美学价值。在时代的推动下,图像叙事与文字叙事取长补短,最终引领大众审美文化登上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8.
建立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之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已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新热点之一。运用克瑞斯和勒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以2012年伦敦奥运会会徽为例,进行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从而揭示文字与图像共同作为社会符号的表意功能。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用的扫描仪输入工具,如何对文字、图像的输入进行控制,以得到较高的文字识别率和图像的清晰度,从而极大限度地降低文字识别的误差,防止图像的失真.  相似文献   

20.
何岑成  巩冉 《海外英语》2013,(9X):234-235
文章根据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与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基础,对2003年8月份发布的微软企业形象宣传片进行分析。文章通过运用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深入探讨了企业形象宣传片是如何通过图像和文字共同实现表意功能,从而达到企业形象宣传片的宣传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