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学期,王继华老师采用Scratch开展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的实验,采用他们提出的为创作而教的模型进行教学。为创作而教的教学模型中包括5个过程,即:提出创作主题→范例研习→模仿  相似文献   

2.
Scratch,一个由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一套开源的,为儿童准备的编程环境。它不需要学生编写任何代码,只要使用鼠标拖拽事先准备好的命令组件就可以组成游戏,卡通和动画。学生学习scratch,就像儿童玩积木一样简单而有趣。笔者采用scratch进行了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的教学实验,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学生创作而教"。基本的教学模式有5个阶段。即:提出创作主题→范例分析→模仿设计→自由创作→分享交流。本课  相似文献   

3.
针对山区小学Scratch教学起步晚、学生接触少等实际情况,结合学校教学实际,为了实现Scratch课程“为创作而教”的目标,笔者尝试运用“提出创作主题-范例研习-自由创作-分享交流”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小学Scratch教学。这一模式中,学生的“自由创作”这一环节在整个教学中起到关键作用,是衡量Scratch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为此,探索了Scratch自由创作的辅导策略:从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开始,继而不断加强逻辑思维训练,最终通过学科融合使学生获得完成作品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培养学生对Scratch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培养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任。本文将基于“为创作而教”的教学模式,以《Scratch创意动画设计——Scratch初接触》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并开展实证研究,通过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对比得出“为创作而教”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结论,初步证实了“为创作而教”的教学模式对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5.
奇妙的Scratch,让学生以堆积木的方式学习编程,学生在Scratch编程创作中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作者在Scratch教学中发现学生不仅喜欢Scratch创作,而且喜欢玩自己的作品,于是作者尝试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学,边玩边学,寓教于乐,这种教学方式牢牢抓住了学生学习Scratch的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Scratch逐步由爱好者的小范围创作到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与喜爱,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开始将Scratch引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然而对于Scratch教学的相关研究国内外并不是很多,仅有的研究中也以Scratch的功能、特点及其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为主.本文是以学生视角来分析Scratch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提高Scratch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9,(78):15-16
让孩子在Scratch进行创意表达是Scratch的设计构想,但是目前的Scratch教学还是以教师的讲解、演示,学生的模仿练习为主,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本文尝试利用思维导图、流程图和相关表格等可视化工具,让学生们的创作思路更清晰,目标任务更明确,创作过程更具体,提高Scratch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趣味编程社团选用Scratch软件,是因为它简单直观的积木式编程方式使教学不再枯燥,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编写程序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供并展现学生自主创作动画和游戏的舞台。  相似文献   

9.
Scratch软件采用积木组合式的程式语言,为中学学生学习编程带来了福音。针对传统程序设计中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编程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本文以《妙用消息框》为例,将体验学习圈理论应用到中学Scratch编程教学之中。实践证明:该理论在激发学生编程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创新、提高学生数字化创作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基于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试验)》高中音乐《创作》课模块的教学而写的。回顾这7年来它的教学状况及境遇,情况令人堪忧。选择《创作》模块教学的学校少,选修这个课的学生少,老师不知道如何教……这一切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黄连红 《考试周刊》2011,(33):219-220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早是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他在我国恢复高考制度4年之后就离世了,这是我们教育界的损失,可陈先生提出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在教育界至今仍争论不休,有人甚至将其作为评价一位老师教学水平高低和个人素养优劣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Scratch是适合8岁以上中小学生学习的程序设计语言。学生可以利用Scratch进行故事、游戏等数字作品的创作,并在编写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语文素养。将Scratch教学应用研究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相结合,围绕语文教学中的“言”“意”统一,针对低年级和中高年级分别提出了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模式和基于任务驱动的混合教学模式,为Scratch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实施及相关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教学设计范式,也是“精神和言语共生”的语文教学观在小学教学实践中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现如今,小学语文教学天天在教学生"阅读"。毋庸讳言,我们的老师天天在"教课文"",课文"教了不少,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多数没有多大长进。  相似文献   

14.
文林宝 《考试周刊》2011,(54):49-49
"语文"一词最先由叶圣陶先生提出,意即"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为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起来就是语文。很多老师为了应付考试,往往只注重书面内容的教学而忽视口头语言的教学,也就是忽视了对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考试这根指挥棒在作怪。考试成绩是评定老师绩效、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于是老师在平时教  相似文献   

15.
Scratch是麻省理工学院针对儿童设计开发的程序编写语言,其优势在于让儿童在创作体验中学习编程、表达想法、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本文基于Scratch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结合肇庆市第七小学的课题项目“Scratch儿童的数字文化创意能力培养”的实践,分析了利用scratGh培养儿童数字文化创意能力的优势,探索了数字文化素养培养的经验、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6.
读了《小学教学》(语文版)2014年第10期林志明老师的《对话"编者意图"》一文,笔者赞同林老师文章中结尾的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领会编者意图,深入挖掘教材内涵……"但对文中谈及《少年闰土》教学时选择"教闰土"而不是"教鲁迅"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林老师是站在与教科书编者对话的角度来看《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的。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语文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在创新语文教学形式与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该遵循"激发兴趣→诱导兴趣→刺激兴趣→挖掘兴趣→巩固兴趣"的思路进行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8.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活学。"习题课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份额,习题课教学中可采用敢于让孩子"下水";精心选题,渗透思考策略;成立学习小组,创设生生是老师的课堂等方法来改变习题教学中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亚强 《教师》2014,(13):92-93
"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巩固→感念的发展"是概念教学的四个阶段。其中,"概念的形成"阶段又称"概念的理解"阶段或"概念的建立"阶段,这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正确地表述概念的本质属性。同时,教师应有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积极的活动中充分地经历抽象、分类、归纳、演绎等过程,逐步感悟数学思想。教学时,  相似文献   

20.
Scratch社区是一个开放的社区,可以自由下载和阅读他人创作的角色、脚本,但须遵行"署名-相同方式共享2.0未本地化版本(CCBY-SA2.0)"版权协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