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片断一]师 :同学们 ,这首诗咱们学完了 ,学得很好 ,老师想问 :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教室内非常安静 ,一会儿 ,终于有人举手了 )生 :老师 ,我有个问题。这位老头为什么在那么冷的天还要到江中钓鱼 ?生 :我知道。因为那老头儿爱吃鱼。生 :是老头儿家里穷 ,没什么吃的了。生 :  相似文献   

2.
王天兰 《考试周刊》2014,(72):50-50
<正>"视野决定高度"。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高低往往决定一节课可以达到的状态。记得一次听课中,两位老师面对《小石潭记》一文,在拓展提升部分不约而同地链接了柳宗元的《江雪》,先摘录其中一位老师的教学片断:师:读到这里,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生1:这么冷的天,老翁为什么还要钓鱼?师:是啊,为什么呢?哪个同学能帮帮他?生2:我知道,他家穷,不钓没得吃。生3:雅兴。生4:老师,现在江面结冰,不可能钓鱼。  相似文献   

3.
笔者有幸听到江苏省青年骨干教师孙双金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结尾教学片断摘录如下:师:敌人占据的是什么地方?课文第一节比作什么?为什么用了20分钟就攻下来?生:略.师:我忘不了那一天,指哪一天?我永远忘不了什么?生:我忘不了那一天,指的是1952年10月12日.我永远忘不了邱少云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4.
在《江雪》一课的教学中,我见到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的处理方式。(一)师:同学们,这首诗咱们学完了,学得很好,老师想问: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生1:老师,我有个问题。这位爷爷为什么那么冷的天还要到江中钓鱼?生2:我想是因为那老爷爷家里穷,没什么吃的了。生3:可能那老爷爷钓了鱼是要去卖的。师:有些道理,你明白了吗?生1:哦!(恍然大悟状)生2:老师,江面结着冰,不可能钓鱼的。师:是吗?有不同看法吗?生1:那有什么,可将冰凿破呀!生2:有时天冷,河面不一定会结冰的。师:哦!是这样,你明白了吗?生:嗯。(二)师:学了这首诗,还有不懂的问题吗?生1:老师,那…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我应邀在重庆市教育学会特级教师分会第二届年会上作现场授课《可爱的草塘》。这是一篇老课文,但我老课新教,把新课标倡导的人文关怀的精神渗透于教学的始终,使这堂课获得了成功。下面呈现的是这节课的几个教学片断。【案例分析】片断一(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学习《可爱的草塘》这篇课文呢?我想先听听同学们的意见。生:可以从题目入手。生:可以从重点段入手。生:可以从重点句入手。生:可以从重点词入手。生:可以从问题入手。师:假如我们从重点句入手的话,那你认为可以选择哪些重点句呢?我还想听听同学们的…  相似文献   

6.
【问题思索】曾看过这样一个教学片断,教师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是这样引导学生体会读的:师:竟然是什么意思?生1:想不到。师:想不到什么?生2:想不到母亲这么轻。师:怎么轻?生3: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师:我为什么会想不到?(生读这段中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7.
请看我教学《家》中的一个片断: 师:(板书课题“家”)谁认识它?你是怎么认识它的? 生1:是妈妈教的。生2:我的名字中有个“家”。生3:有一次,我跟爸爸到酒店吃饭,他们喝的酒叫“高炉家酒”。生4:电视上有个节目就叫《家人》。生5:我家吃的酱油就是“王家酱油”。从以上这个片断足以看出课外生活是小学生识字  相似文献   

8.
[问题呈现]案例一:教学《江雪》片段教学接近尾声时,教师问“: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老师,这位老翁为什么在那么冷的天还要去江中钓鱼?”一学生满脸疑惑“。我知道,因为那老翁爱吃鱼。“”我认为老翁家里穷,没什么吃的了。“”我想,那老翁要钓鱼去卖。”学生接二连三地解读  相似文献   

9.
【案例】《在沙漠中心》教学片断某次教学研讨会,一位教师执教《在沙漠中心》,经过"激情导入,研读感知""揣摩心理"和"情感升华"三个教学环节后,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片断实录如下:师:向课文中的"我"学习什么?(学生思考,教师指名回答。)生1:学习他的坚强。生2:学习他的勇敢和乐观。师:很好,其他同学能不能回答得再深入一些?生3:学习他坚强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生4:学习他热爱自己的飞行工作,  相似文献   

10.
教学片断 在一年级艺术课《金色小提琴》中,有一幅内容为小熊拉琴的画。课上教师先请孩子们看图编故事,当老师按教参说“小熊拉琴”时,立刻遭到一位学生的反对: 生1:老师,那不是小熊,是小狗。 师:是吗?(教师愣了一下)生1认为图上画的是小狗。那我们大家再仔细看一看,图上的小动物到底是什么? 生2:是小熊。 生3:是小狗。 (学生中间开始出现争论) 师:看来大家意见不太一致,能说说理由吗? 生4:我觉得是小狗,书上画的小狗都这样。  相似文献   

11.
焦点案例《白鹭》(苏教版语文第12册)第二课时教学纪实师: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人们常说,诗中有画。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能找出几幅优美的画面。如果让你给这些画题名,那该用什么名字好呢? 生:我看到了三幅画,分别是白鹭钓鱼、瞭望、飞翔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位教师讲《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片断。师: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人为什么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生1:谁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是这个下场。我的爸爸妈妈经常指着冬天在外面捡破烂和讨饭的人这么教育我。生2:这是他的命。师:为什么这么说?生2:我的妈妈说人一生下来就决定了他的命运。这个人也许生下来就应该是这个命。生3:他的家人对他不好,不给他买鞋穿。生4:他家太穷,没钱买鞋穿。师忙抓住机会启发第四个同学:“他家为什么这么穷?跟当时的社会有关系吗?”生4:我听大人说,勤劳的人能致富,可能是他太笨,不会动脑子,没有能力,所以那…  相似文献   

13.
赵俊 《四川教育》2015,(Z1):42-43
【片断1】播放歌曲《上学歌》,师生同唱,准备好学习用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师:那我问同学们一件小事情,请你告诉我,每天早上,谁喊你起床的?生:妈妈。师:这么说,妈妈喊我起来的。生:妈妈喊我起来的。生:每天早晨,爷爷喊我起来的。师:人家是爷爷、妈妈喊他们起床的,你呢?生:闹钟喊我起床的。(孩子们笑)师:不需要别人喊,自己起床的举手,(很多孩子举手)  相似文献   

14.
学完苏教版第一册《秋姑娘的信》,我让学生到野外收集一些不同的落,然后召开落叶展览会。下面是这次览会的教学片断:师:同学们,你们收集了什么落叶?向大家介绍介绍。生:我收集了红红的枫叶。生:我收集了像手掌一样的梧桐树叶。生:我收集了又绿又亮的榕树叶。生:我收集的是像针一样的松叶。……师:你们都是小能手,收集了这么颜色多样、形状各异的落叶!生:老师,这些落叶为什么会有那多颜色和形状?(我愣了片刻,不知如何回答)师:你们说呢?老师想听听你们的法。(孩子们叽叽喳喳议论开了)生:我想大概是秋姑娘爱漂亮,喜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信封,小动…  相似文献   

15.
正【案例】人教版第三册《我选我》教学片断师:现在,我们班这些委员分别是谁,谁来介绍一下?要声音响亮,落落大方。生:我们班的体育委员是蔡子文。生:我们班的文艺委员是丁毅。生:我们班的学习委员是唐玉文。生: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蒋心怡。师:谁能把这四个委员一  相似文献   

16.
陈俊 《湖北教育》2007,(6):38-3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不少公开课的导入环节,我们都会看到这样一幕熟悉的教学片断,以《猪八戒吃西瓜》一课为例:教师谈话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1:我想知道猎八戒为什么要吃西瓜?生`2:我想知道猪八戒是怎样吃西瓜的?  相似文献   

17.
“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如何将这一基本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层面上,是广大数学教师共同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究竟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最近在我校组织的研究课活动中,我听了两位老师执教的《一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一课。下面就结合这两位教师的教学片断,谈谈自己的看法。[片断一]师:同学们我们继续到花果山玩好吗?生:好!师:仔细观察这幅图(右图)你发现了什么?生1:有小猴。师:很好,还有呢?生2:有桃子。师:很好,还有呢?生3:有小朋友。……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  相似文献   

18.
[案例]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教学片断。教法一:师: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家长会,开会时,家长一般都要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为了方便家长找座位,你怎么向家长介绍你的位置呢?生1:我在第2组。师:第2组的同学有很多,如果只说第2组,家长能知道你的座位在哪儿吗?生1:我的座位是笫2组第3个。师:既说了第几组,又说了第几个,这样就能把你的位置确定了。生2:我坐在靠窗那一排的正数第3个座位上。生3:我坐在第4排的倒数第1个座位上。师:你这个“第4排”是从哪里开始数的?生3:从门口开始数。生4:我坐在第1组第4个座位上。生5:我坐在第…  相似文献   

19.
片断一:借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引入新课师:小朋友,上海电视台《欢乐蹦蹦跳》这个电视节目你们看过吗?生:(齐)看过。师:你最喜欢这个节目中的哪个栏目?为什么?生:我喜欢“童言无忌逗你笑”,因为这个栏目里小孩可以考大人。生:我喜欢“你我他,做游戏”,因为这个栏目很有趣。生:我喜欢“欢乐蹦蹦跳,跟我做体操”,因为这个栏目能帮助我做好操,锻炼身体。师:王老师也挺喜欢这个栏目。那就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一起动起来吧(多媒体播放音乐《喜庆秧歌》,生自选动作自由律动,有的摆臂挥手,有的踏步扭胯,有的跟老师学跳起秧歌)评: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  相似文献   

20.
[课例] 《西门豹》教学片断: 师:西门豹惩罚了巫婆、官绅,老百姓明白了什么?用书上的话回答。(引读)老百姓明白了…… 生: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 师:老百姓明白了,你们明白了吗?说说理由。 生:我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并没有真的河伯。因为巫婆和官绅被投进漳河就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