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电视剧改编是电视剧创作的一种重要方式.自中国电视剧诞生开始,这一创作方式已有了50多年的历史.其中,电视剧的改编观念受到社会文化语境变迁的深刻影响.文章在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等相互交织、多元融合的动态语境中,依据不同阶段创作者所秉持的价值立场及其改编原则的侧重点,结合一些典型文本的分析,逻辑性地简略梳理出电视剧改编观念由"宣教观"、"忠实观"、"趣味观"到"融合观"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
石慧 《传媒》2019,(9):45-47
近年来,国产电视剧市场涌现出诸多优秀的主旋律作品,如《平凡的世界》《人民的名义》《大江大河》等,取得了不俗的口碑和收视成绩,收获了人民群众的深切认可。这些作品打破了传统主旋律电视剧题材和表现形式的局限,在各大视频网站和社交平台掀起追剧热潮,甚至吸引了不少“90后”“00后”的年轻观众。这些作品的成功,或能为电视剧如何有效传播主流价值和文化提供可借鉴的路径,而在媒体生态剧变的今天,主旋律电视剧的创作和传播也面临着新的时代困局。  相似文献   

3.
孟中 《视听界》2004,(2):78-79
2003年电视剧年产量9500剧集,数量上呈稳定增长。整体上看,主旋律和多样化的创作意识进一步深化,表现在对时代精神的谱写和弘扬不限于重大题材宏大叙事,而是发自各个角落的合声共唱。最为可喜的是,这一年农村题材创作令人瞩目。电视剧类型化的创作和理论研究也更有广度和深度。一、主旋律和多样化的统一:现实主义美学精神的继续发扬从《一口菜饼子》到今天,现实主义的美学精神是我国电视剧一以贯之的美学特征。关注日常生活、同时代的问题和普通人,一直是电视剧创作的核心内容。20世纪90年代随着通俗电视剧的兴起和发展,大众文化带动的文化问  相似文献   

4.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电视剧生产、播出大国。2007年1月,广电总局发布公告,全国各卫视频道黄金时段只能播主旋律电视剧。主旋律电视剧的播出成为电视剧的主角,这样,创作出优秀主旋律电视剧就成为重中之重的任务。主旋律电视剧是类型电视剧,类型电视剧有一定的常规,这  相似文献   

5.
陈惠 《视听》2024,(4):100-103
在文化传承语境下,非遗题材电视剧创作较以往更注重挖掘人文底蕴。《芝麻胡同》《鬓边不是海棠红》《正好遇见你》《后浪》等一批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所创新的代表性剧作,展现了文化视域下新时代非遗题材电视剧在内容创作、人物塑造、精神表达和审美体验等方面的艺术特色,有助于非遗题材电视剧创作在探索实践中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构起对民族和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旋律电视剧一直占据着中国荧屏的重要地位,对当代中国观众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久而久之,"主旋律"约定俗成地被定义为一种电视剧类型。人们一提到主旋律电视剧,首先想到的就是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剧、军事题材剧、英雄模范人物剧,甚至一定要赋予某种政治意义才能称得上是主旋律电视剧。因此,主旋律电视剧和商业  相似文献   

7.
侯良健 《传媒》2016,(15):47-48
主旋律纪录片主要是指宣传主旋律、反映主流文化取向、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弘扬先进文化的纪录片。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主旋律纪录片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发生了鲜明的变化。主旋律题材纪录片有责任关注社会变革,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研究主旋律纪录片的主题提炼和表现方法,探讨如何使其主题能够让人接受并产生认同和思考,对主旋律纪录片的创作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围绕这两大历史事件创作的献礼剧成为我国电视荧屏一道令人瞩目的风景。同时,现实题材电视剧和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呈现出新的探索,穿越剧和翻拍剧也成为本年度电视剧创作值得关注的现象。纵观2011年中国电视剧创作情况,可以明显感受到电视剧创作者在弘扬主旋律与追  相似文献   

9.
祁彦淞 《今传媒》2023,(2):83-86
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也迈入了新阶段。在新时代背景下,主旋律电影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国家话语、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载体,在创作过程中所构建的英雄形象也日趋多元。本文基于对部分代表性主旋律电影的分析,认为新时代主旋律电影主要运用隐喻和符号表征来将主流价值观注入英雄形象的建构中,同时也将社会伦理价值观和人的情感注入主流价值观的表达中,使得英雄形象更加立体饱满,不仅拉近了主旋律电影和观众之间的距离,也成功实现了国家话语的大众传播。  相似文献   

10.
娱乐消费、文化狂欢、资本联姻等思潮,决定了21世纪中国电视剧创作的整体语境,也决定了21世纪中国电视剧批评的基本形态。在这样的语境下,电视剧批评领域中的解构与建构之争、模仿与再造之争,应和着类型化理论、文化哲学理论、影像诗学理论、影视史学以及影视人类学理论的融入与嬗变,一同构筑起了21世纪中国电视剧批评发展进程中的繁华景象。文章以此为观照对象,分别从学界关于电视剧品格的世纪辩论、民营影视公司的兴起及影响、电视剧类型理论研究的多样化演进等三个方面,对21世纪以来的中国电视剧批评进程进行了全景式的回溯与梳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视剧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既是艺术事业 ,又是文化产业 ,然而 ,电视剧的产业经营 ,决不等于企业化和商业化、市场化。电视剧在西方诞生时具有的现代大众文化品格 ,在中国已经发生异变 ,呈现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通俗文化和大众文化多元共存而又相互对峙、相互较量的景观。以维护国家与社会中心意识形态权威地位的官方主流文化对大众文化的越轨行为和负面影响所进行的强势管理和大力控制 ,以启蒙为传统、以高雅艺术为执着追求的知识分子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劣质产品和病态思想理论及其颠覆性所进行的严肃批判和扼制 ,都有益于电视剧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是先进文化前进的需要 ,不能说成是“文化保守主义”、“反市场化”。虚构当今“中国主流电视剧”的特点是什么“政治娱乐化”和“娱乐政治化” ,或者“娱乐电视剧主旋律化”和“主旋律电视剧娱乐化”的神话 ,正是西方现代大众文化思潮盲目乐观的表现。发展中国主流电视剧的文化策略是追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完美统一。面对“文化全球化”的挑战 ,中国电视剧要坚持“民族性”和开放的姿态 ,并且坚决反对和防止西方文化霸权的渗透 ,保护自己的“文化主权”。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7,(8):89-94
消费视域下,传统主旋律影视的主流化传播力和主流价值观影响力正逐渐式微,面临着制作模式化、传播碎片化、市场边缘化的危机,但这种危机的出现并未泯灭主旋律影视主流化传播的可能。2016-2017年,主旋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主旋律电影《湄公河行动》、主旋律纪录片《长征》均在市场与口碑上取得良好成绩,印证了主旋律影视在大众消费文化盛行的今天仍具有主流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其关键在于如何进行内容创作与有效传播。本文将从政治逻辑,艺术逻辑和市场逻辑三个基本维度出发,分析主旋律影视的政治意识话语表达、艺术思想价值塑造以及传播过程中对市场痒点、痛点与兴奋点的把握,力求全面分析在消费视域下主旋律影视的主流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3.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审美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形成创作潮流,一系列优秀作品深受观众喜爱.在当下娱乐当道的媒介环境下,这一"主旋律"电视剧如何才能吸引观众,赢得市场?本文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分别从现实主义审美、浪漫主义审美以及消费主义审美三个部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电视剧创作生产和消费大国,电视剧作为重要的文化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喜爱,在社会生活、精神文化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力日益增大。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5.
王韪义 《视听》2023,(9):17-20
英模题材电视剧以英模人物为原型,体现主流价值观,是中国主旋律电视剧创作中的新发展。《大山的女儿》是典型的英模电视剧,它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角色塑造、叙事结构和内涵发掘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挖掘了新时代中国式的青年英雄角色、新时代叙事策略以及新时代青年初心与使命的内涵。正是这种艺术创新,让该剧有了不同于普通英模类电视剧的时代内涵,体现出新时代英模电视剧的新创作形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中国电视剧理论批评发展的主要动因,认为创作并非决定理论批评发展和走向的唯一要素.文化语境、批评氛围与文艺政策主导着一个时期理论批评的基本面貌,教育体制、学科建设也是新时期以来电视剧理论批评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全球化的理论思潮、姊妹艺术理论之间的互动都直接作用于电视剧理论批评的发展流变.  相似文献   

17.
于瀛 《东南传播》2013,(7):63-65
不同的地域特色对于电视剧的创作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地域特色电视剧有利于打造我国电视剧艺术事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增强国内影视文化的抗同化性。在电视剧创作中,重视地域文化特色对于电视剧的影响,保持和发扬地域文化特色,对于当代电视剧创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京派电视剧为例,从历史文化方面、京味文学方面和城市意象方面,来浅析地域特色对于电视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国产电视剧是输出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海外传播主要集中于东南亚,鲜见于欧美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巨大的文化差异所决定。本文将结合语境与意义的关系以及霍尔的高、低语境理论,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方面对我国电视剧在美国市场的传播阻力进行分析,并思考如何降低这种阻力。  相似文献   

19.
陈丹丹 《东南传播》2021,(2):136-139
传递当前主流话语的电视政论片在观照现实语境、现实情感和现实创作倾向方面做出探索,与此同时也有需要提升的创作思路。基于阐释视角将新时代以来电视政论片作为文本对象进行话语分析,其意义在于通过对文本对象的主题与影像叙事分析,来观察电视政论片中的语义与情感如何通过主观或客观的因素影响,实现意识形态表达方式的转向,试图探索现实观照下社会个体以及社会与文化因素如何介入电视政论片创作,进而探讨政论片在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上的社会建构功能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弘扬主旋律与提高收视率似乎是目前我国影视剧创作的一个两难选择.许多思想内容深刻的电视剧因为可视性不强没有取得较高的收视率和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而许多收视率很高的电视节目则由于思想内容平庸甚至可以说无思想性可言,也是光有经济效益没有社会效益。如何按照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要求,把弘扬主旋律与提高收税率结合起来,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可视性都很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很好的电视节目,繁荣电视屏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摆在我们电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