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陕西档案》2013,(3):56-56
有研究显示,如果湿度合适,坑洞满布的筷子正是细菌生长的温床。在餐馆使用3年以上的筷子上取样,研究人员发现细菌数达到10万个,堪比马桶坐圈。你喜欢用的筷子健康指数高吗?竹木筷子一材质天然,高温下不变质、不变形,火锅冷盘两相宜。不锈钢筷子一易清洗、不易滋生细菌。但导热性太好,吃热菜尤其涮火锅时很容易烫嘴。  相似文献   

2.
日本国内森林覆盖率近64%,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森林覆盖率不到17%,为什么日本要从中国进口一次性筷子呢? 日本进口的一次性筷子99%来自中国 我留意了一下,往日本的各大餐馆、食堂处处可见一次性筷子。日本农林水产省林野厅去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全年一次性筷子的消耗量为257亿双,人均消费200双左右。同时,日本  相似文献   

3.
曾经,有个很著名的故事:成吉思汗的母亲为了教育的需要,把她的五个儿子召集在一起,每人发一支筷子,让每个人先尝试将手中的筷子弄断,儿子们很容易就做到了,而后又将所有的筷子放在一起,让最有力量的儿子掰断,  相似文献   

4.
相传,中国古代有一个国王,临死前把他的几个儿子叫到一起,先分别给他们一人一根筷子让他们折,筷子一折就断了。然后,国王又给他们一人一把筷子,同样让他们折,这下,他们谁也没有折断。国王语重心长地叮嘱他们,要几弟兄以后一定团结一心,只有这样,才会集中各自的力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5.
环保的怪圈     
这两年,环保主题大行其道。戈尔美国总统没当上,去拍环保电影,立马在奥斯卡上刮起环保旋风;英国有设计师出了一款布袋包,上面写着“我不是塑料袋”,一上市就脱销,易趣上甚至拍出天价;王力宏出新专辑,你买正版就附赠环保筷子……  相似文献   

6.
筷箸文化谈(二)筷子的历史与称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情有独钟的筷子,确切的出现年代已难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商朝时代已有使用筷子的习惯.在此之前,中国人吃饭也普遍直接用手抓.《礼记·曲礼》上说,人们聚餐时,抓饭不得乱扒或把粘在手上的饭再拨回去.后来随着食物的增多,特别是烹饪技术的日益复杂和菜肴的日益增多,才逐渐体会到使用筷子的便利,于是练就了餐桌上的这手"绝活".  相似文献   

7.
广告传播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内容。广告中巧妙地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引起受众的认同。央视马年春晚的公益广告《筷子篇》的成功传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本文以《筷子篇》为例,从中分析出其蕴含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希望能对广告人在今后的广告创作中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炒三冬、腊肉炒笋干,这些和竹笋有关的菜估计很多人都吃过,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你吃的这些笋干都是一次性筷子做成的,肯定大吃一惊后开始恶心。最近,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帖子。打开页面后首先看到一盘色泽油润的肉片炒笋干,接下来是这样一句话,图中的笋干是一次性筷子做的!做假技术,可谓精益求精,登峰造极!看看一次性筷子做笋干的全过程。之后,发帖人用12张图片展示了用一次性筷子假冒笋干的实验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巧找素材     
喜欢写稿的人,最大的苦恼莫过于找不到素材。那么,怎样才能使写稿的素材不断?我的体会是: 做有心人。例如,我家在农村,一次我在做家务事时,见平日放筷子的筷笼由于长时间不清洗,里面积了许多污垢,洗净的筷子放进去,吃饭时再拿出来就很不卫生。而目前许多家庭的筷笼放置在厨房的墙上或碗橱里,主人一般情况下往往忽视它是否清洁。这看起来是小事,但总不注意,说不定哪一天它就会  相似文献   

10.
一怕骂殿。老年人最怕儿女儿媳之间,因一些小事当着老人的面互相对骂、攻击、揭短,不听劝告或摔筷子砸碗,有的还“捎带”上老人。  相似文献   

11.
如果你厌倦了手中平淡无奇的筷子,或者想给朋友一个实用别致的礼物,新兴的筷子店是你的不二之选。  相似文献   

12.
那天是端午节。6月22日晚9点多,饭刚端上餐桌,我还没来得及动筷子,手机就响了。“小浪底库区发生翻船事故,有六七十人落水,你马上到报社来。”报社领导在电话里急促地说。“吃不成饭了,晚上肯定回不来。”望着刚做好饭的妻子,我拿上两个出锅的粽子,来不及说抱歉,就匆匆跑出家门  相似文献   

13.
10多年前,尼克松开始他的“改变世界的一星期”的中国之行时,有一个关于他的筷子的故事,新闻界人士,至今还津津乐道。为了准备他的中国之行,尼克松真是费尽了心机,他知道到中国后免不了要用筷子。为了不出洋相,保证能熟练地使用筷子,尼克松在出发前曾下  相似文献   

14.
怎样用毛笔画粗线条绘制图表时,往往为画些较粗的线条犯难,现介绍用柔软的毛笔画粗线条的方法:1.选用稍大一点的毛笔,一次能沾上较多的墨水;2.将一支削好的铅笔或筷子并排绑在毛笔上,使毛笔尖凸出铅笔尖(筷子)一段距离。毛笔尖凸出多一些可画粗线,凸出少些可...  相似文献   

15.
田刚  雷鸣 《出版参考》2004,(8):48-48
日本国内森林覆盖率近64%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森林覆盖率不到17%为什么日本要从中国进口一次性筷子呢?  相似文献   

16.
讨好 空气喷着清香,绿的清香。自己被包裹在这绿绿的清香里,好像是被刚摘下的新鲜粽叶包裹起来的一只粽子。 今天是端午节。湖北蒲圻的当地人,就叫粽子节。早餐桌上,筷子们奔跑着冲粽子而去。粽叶的清香,筷子先闻到了。蒲圻人说话,也好像刚刚从地里、湖里、塘里摘下的,透着新鲜。 早餐后我们和蒲圻市领导在五洪山龙泉山庄开了半小时见面会,书记说很高兴《新闻与写作》笔会在蒲圻举行,这次大家来,正好可以利用名人效应,  相似文献   

17.
筷子诗拾趣     
在我国古代有很多文人雅士喜欢制作筷子谜语诗。据《魏书》记载,有这样一则谜语诗:“眠则俱眠,起则俱起;贪如豺狼,赃不入己。”这首谜语诗活灵活现地从一个侧面刻画出了筷子的使用特点,并使其人格化了。不过,境界不算高。 我国清代著名文人、美食家袁枚的筷子诗读来又是另一番风味。他写道:“笑君攫取忙,送入他人口;一世酸成中,能知味也否?”诗人以筷喻人,意味深长。这其中既有怜悯、同情之  相似文献   

18.
炎热的天气里,还有什么比清爽的沙拉更能挑动我们的味蕾?还有什么比沙拉更有助于女人们的美丽、优雅、健康?它带给读者一个美妙的期待:从第一天第一道沙拉做起,10周后迎来一个崭新的自己。我在做营养师的这些年里,被女性朋友问到最多的就是——吃什么能减肥?她们经常抱怨:看着靓丽光鲜的衣服无法穿上;望着餐桌上的美食不敢下筷子;和朋友合影的时候唯恐脸大不上镜……我想也许你也有同样的顾虑吧?其实有很多男性朋友也会来问同样的问题。看来减肥瘦身无疑是一种潮流和时尚,是人们追求健康与高品质生活  相似文献   

19.
khan 《青年记者》2016,(7):67-69
我曾经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做了多年新闻客户端,现在彻底放弃且不再看好.新闻客户端靠运营和产品是很难做起来的. 先说下新闻这个行业.新闻是一个相对古老成熟的行业,从世界上第一份报纸发行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新闻已经非常成熟和常态了,就像筷子,你怎么变也变不出花来.所以从形态上去看,新闻本身不会再有什么创新了,这也就是现在市面上的新闻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梁卓慧 《声屏世界》2013,(4):136-137
微电影应运而生随着网络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互动交流的感性诉求,微电影成为网友喜爱的一种新式文化消费品。第一次接触微电影是2007年5月底,"筷子兄弟"携近6分钟的原创音乐短片《男艺妓回忆录》(以诙谐的方式讲述日本一位艺妓与浪人令人捧腹和尴尬的前世今生)登场互联网,在网络快速传播。2010年秋天,"筷子兄弟"拍摄的《老男孩》一夜之间创下点击率的奇迹,"筷子兄弟"也凭借《11度青春系列电影之老男孩》开始被国人熟知,一个全新的产业"微电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