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2 毫秒
1.
面对取材范围广,设题形式灵活,材料主旨多元的材料作文,如何准确理解材料,把握意旨,显然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本篇主要从三个方面谈了笔者的观点,希望对寒窗苦读的学子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笔者通过汇总执教班级学生2019年长春市一模试题答题情况,使学生明晰现阶段历史复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在史料分析方面,脱离材料,主观臆断,不抓材料主旨根据细枝末节武断做出选择;在史实方面,基础知识不牢跟着感觉走;在史识方面,认知判断能力较弱;在概括方面,不会归纳概括,完全照抄材料;在方法方面,不会答题——缺乏逻辑性,条理不清,答非所问。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语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然而,语教材本身所提供的阅读材料有限,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  相似文献   

4.
四、教学材料如今,有很多能帮助幼儿发展数学概念的好材料。在好的数学计划中,各种材料包括教师制作的材料都很有用。买来的材料,例如几何积木和数字木块,都是基本的操作材料。教师制作的操作材料包括类似算盘的珠棒、用来分类的旧货盒、1~10个玻璃珠串成的玻璃珠串等等。在制作操作材料时,教师要保证数学概念准确地包含在内,并且要保证材料不会分散幼儿学习概念的注意力。不能拿出“大象”教幼儿“灰色”的概念。一些材料在帮助幼儿发展概念方面,可能不是很有效。对于不具备长度守恒能力的孩子来说,数数线(countingline)就不…  相似文献   

5.
2013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题,从形式上来看仍是材料作文,在开拓文思、挖掘思想、引导考生独立思考等方面沿袭了以往“开放”与“限制”的作文命题思路。材料的表述简洁,有一定情境性,考生可以根据材料充分发挥联想和进行创造性解读,多角度选题立意。试题旨在引导考生关注现实人生,探究价值实现,走向自主表达,体现了语文教育新课标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在写作教学方面,笔者总结了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三、四、五、六"口诀,易学易记易用。"三"指作文审题"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指审题要客观、仔细、全面;第二境界是审题要体会材料的感情倾向和言外之意;第三境界是要紧扣出题人的意图,抓住材料的本意、本质。"四"指四类文,即切合题意(一类文),符合题意(二类文),基本符合题意(三类文),脱离材料立意(没有从材料进行切入写作,观点不能从材料中合理得出,判为四类文)。"五"指写前默念作文五大方面要求。即1个中  相似文献   

7.
面对取材范围广、设题形式灵活、材料主旨多元的材料作文,如何准确理解材料、把握意旨,显然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具体可从三个方面着手:审清材料,明确要求;抓准材料中的中心人、事、物的特征;以问为导,确定立意。  相似文献   

8.
高考语文全国统一试卷第二大题是科技文或社科文阅读题。此题所选用的阅读材料,其内容多是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或成果,表达方式主要是说明。阅读此类材料的目标是准确辨别、接受和理解材料所传达的重要信息;阅读时主要运用逻辑思维。命题的目的是考查辨别、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题型是选择题。怎样做好此类题呢?下面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强冬平 《教书育人》2014,(10):71-71
在现在的江苏省历史高考模式下,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成为最重要的能力,教学中历史材料的使用就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面对大量的历史材料,应当合理取舍,选用一些典型的、具有启发性的历史材料呈现给学生,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作文批改、评讲以后怎么办孙秀尤一平(江苏省射阳县兴桥镇丰登小学)一、、积累材料,建立“档案”在作文批改时需要积累两方面的作文材料,一是积累每个学生的作文材料,作为个别研究的根据,便于对学生因人因文施教。二是积累学生作文的一般材料,便于作为系统研究的根...  相似文献   

11.
秦汉楚方言区文献韵语中长入与去声的合并在不同韵部内并非同步的,从西汉到东汉,长入与短入关系逐渐疏远,最终变为去声。  相似文献   

12.
秦汉楚方言区文献中的脂微合韵与方音有关,带有楚方言色彩。先秦时期,楚方言里脂微合韵现象较为突出,至东汉,脂微两部发生合并。这种音变现象起初是在方言中发生的,是秦汉时期楚方言、秦晋方言共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定陶在秦代属于东郡,是济水以南的重要城邑。公元前208年7月,秦将章邯统帅的秦军主力与楚将项梁在定陶及附近地区展开激烈征战,最终章邯击杀项梁,歼灭楚地义军主力。定陶之战楚军的战败,直接改变了当时反秦起义的格局,项梁的战死,导致了项氏家族起兵的核心力量,以江东八千子弟为主的江东势力受到重创,并对楚国的政局变化与随后发生的巨鹿之战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先秦的抒情作品严格说只有《诗经》和楚辞,研究汉代的抒情购,沟通两具时代血缘关系相近的抒情文学体裁,可以认识抒情主体的思想变化和对抒情体裁的继承与发展,汉代抒情赋体现出作者在新的封建政治统治下的心路历程,人格变化和主动向道家思想的追求,体现出伴随自我意识的觉醒对于女性形态美的欣赏和汉代士人的婚姻观念,在表现形式上,继承并发展了楚辞纪行,写景抒情的手法,使之更加自觉,细腻,和文人五言诗一样,汉人已有意识地追求创作主体和外在景物的沟通。  相似文献   

15.
楚式镜造型取象浑圆,其装饰纹样多取天地之象,或写实,或寓意,大多具有旋形特征,其构图的形态和风格多主导性地表达出一种神秘、庄严和旋转不息的气势。楚式镜的这种装饰形态和风格不仅是适形造型的需要,而且是楚人宇宙意识的直观反映,是楚人宇宙天穹的象征图式。这种图式对秦汉及以后的装饰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韩非子·初见秦》是《韩非子》中的第一篇,但该文又同时出现在《战国策》中。因此关于这篇文章产生的年代以及归属等问题便产生了争议。根据文中的避讳现象以及所使用的一些名称,并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等进行分析,《韩非子·初见秦》应产生在秦庄襄王时期。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国时代,士阶层处于急剧壮大和急剧变化之中,并且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作用。由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的分析比较可知,楚、秦两国都在春秋初年形成了较完备的阶级结构并出现了士阶层,但因两国的地理条件、人文生态和发展路线等诸多不同,两国士阶层的人员构成、人口数量、经济状况、文化素质也有别,对本国乃至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大不一样。楚士人多才高、用于晋而事于秦,为楚国经济文化的繁荣、秦王朝的统一和统一而稳固、强盛而昌明的汉帝国的创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反秦起义和楚汉战争期间,早先追随刘邦起兵的丰沛籍子弟成为一支政治军事力量——"丰沛集团"。丰沛集团是刘邦夺取天下的核心力量,是汉初最重要的政治力量,其兴衰与汉武帝内外政策的转变、新兴军功地主的崛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楚国在兵分两路救赵灭秦之时面临着"亡秦必楚"的契机,为了更好地灭秦,怀王与诸将制定了怀王之约。怀王之约是对秦国的处理方案,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项羽与怀王的矛盾不断激化,项羽后来破坏了怀王之约,并诱发了楚汉战争。怀王之约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同时也是刘邦统治关中的法理依据,促进汉帝国的兴起。  相似文献   

20.
"西楚霸王"是楚汉之际项羽为号令天下而自称的名号。然而项羽何以称西楚霸王?史书的解释并未尽如人意。本文以为,"西楚霸王"名号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国号"西楚",其次是尊号"霸王"。项羽号"西楚",具有以"楚"承接周秦大统之意;自称"霸王",既表明项羽以力征天下,亦表明项羽自视为天下共主,具有"诸侯之长"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