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文谈到,在封建制度下中国古代奸吏聚财的两种手段,一是贪污受贿,二是巧取豪夺。除此之外,本文将要谈到的是另外两种手段。为了方便起见,即以三、四为序.三曰假公济私。假公济私,是指在合法的幌子下去搜刮钱财.所谓"公",与现代意义的"公"是截然不同的,它只是封建皇帝及其统治基础——封建地主阶级的"公",与劳动人民的利益是不太相关的。奸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赋役征派的内容历来是户、丁和土地。大体说来,封建社会前期,征敛的重点是户、丁;后期,主要是土地。唐代的两税法正是征敛重点由户、丁转向土地的一种税制。因此,它在中国赋役制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封建社会前期,按土地征收的赋税在赋税总量中远不如按户、丁征收的赋税所占的比重大。汉代所征敛的租赋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租,即田租;赋,即口赋、算赋和更赋。《汉书·食货志》记载:高祖“轻  相似文献   

3.
赋税是维系国家机器运转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在中国古代社会,它是历代王朝统治者,为满足一般的社会共同需要,按照事先确定的标准,强制而无偿地向劳动人民征收的田赋和其他各种捐税。在以自然经济为特征,重农抑商的我国古代社会,赋税随着每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而各有其特点,经过丁两千多年缓慢的发展过程。由以田赋为正税,其它税为附税,逐渐向关市之征、布缕之征、盐铁之征、茶酒之征演变,由以交纳实物逐渐向交纳货币的过渡。“古来田赋之役,实始于禹”。相传禹在长期治水和进行的掠夺战争中,逐步形成了他个人的绝对权力和巨大威望,大量财富和奴  相似文献   

4.
人有贤愚,官有忠奸。忠臣者,廉洁奉公,以天下为已任.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就曾上表后主,留下遗言:"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如"粉骨碎身全不惜,只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不幸被奸臣所害,抄家时"无余资,肃然仅书籍耳"。奸吏者,假公济私、视钱财如生命。中国古代社会,历二千多年的封建时期,它有着一支庞大的官僚队伍,其中,清廉者较少,而贪婪者不可胜数。元朝吴澄在《赠史敏中侍亲还家序》中说:"……效十年来风俗大坏,居官者习于贪,无异盗贼,己不以为耻,人亦不以为怪。其间颇能自守者,千百不一、二焉"。他讲的是几十年  相似文献   

5.
常留英 《天中学刊》2015,(2):110-114
音译不仅是语义代偿的一种手段,也是译介外来事理的重要途径。从中国古代的佛经翻译到清末民国的科技政治翻译,音译一直是吸收外来语的主要方式之一,是译者追求译文"信"的手段,是确保译名统一、不滥、免争的有效方式,也是在强势外来文化进入中国时译者求异尚新、求便图易的自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算赋和口赋是汉代封建国家向广大编户民征收的人头税,是其财政收入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但目前学术界对它们的征敛情况,尤其是由赋向调的演变等问题的专门研究还很少。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一、算赋、口赋的出现及其内容(一)算赋“赋,口率出饯也。”(《周礼·太宰》注)即按人头征收钱帛,这种制度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据《史记·秦本纪》记载:“为田开阡陌,东地渡洛.十四年,初为赋。”《史  相似文献   

7.
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趋于成熟的标志,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完善的表现。高中新课标人民版教科书说:"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唐初,三省的最高  相似文献   

8.
林志聪在《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中国古代民权对官权的监督制度及其启示》一文中指出,公元前403年,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李悝首创举报制度,举奸揭凶、惩污治吏,在偏僻的街道设“蔽竹”,检举人可以把写有检举信息的竹简投进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相似文献   

9.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在永州时写的,这篇文章通过一个捕蛇者的自述,反映出劳动人民在赋税的重压和悍吏的迫害下的痛苦,有力地控诉了封建统治者横征暴敛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柳宗元是唐代有名的政治改革家,具有强烈的尊法反儒精神。他被贬永州之前,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主张革新的政治集团,他们推行法家路线,坚决反对当时的宦  相似文献   

10.
在杜诗“三吏”、“三别”中,《石壕吏》是最为大家所熟知的,然而不少论者对此诗的评论存在着简单化的倾向,这主要表现在对诗中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对“吏”的分析、认识上。说到石壕吏时,“凶狠、残暴、狠毒”、“如狼似虎”、“叫嚣(?)突”、“既凶且奸”等等通常用来形容恶人的词语全都用上了。这哪里是在分析作品中石壕这个吏,分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三复习中国古代史中,各地试题里总能遇到这样的选择题: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主要以资产多少作为征收赋税依据开始于:A.西汉的编户齐民制度B.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C.明朝的一条鞭法D.清朝初期的摊丁入亩此题的答案是B。可学生做答的时候往往是选择A。学生选择A的依据是人民教育出  相似文献   

12.
苏区的税收     
土地革命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制定和颁布的"统一累进税",是苏区政府一项重要的财政经济政策.它是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的税收制度.苏区的新税收与反动政府的旧税收根本不同.旧中国征收的捐税,名目繁多,横征暴敛,课征奇重,是造成人民生活贫困、生产停滞、社会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发展,苏维埃政府在苏区创建新税制,解除广大劳动人民的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13.
儒法合壁,是古代中国最高效的管理模式.儒学的“仁”告诉我们对学生要有真爱;儒学的“礼”告诉我们要尊重学生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儒学的“德”告诉我们要提高自身修养,身教言传;法家重“法”,并不断革新制度,告诉我们要重视制度的建设和变革;法家重“吏”和选吏、用吏之术,能有助于我们选好、用好学生干部;法家赏罚之论时我们也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墨子节用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用是墨子的一个基本的治国思想.他从衣、食、住、行、性、葬、乐等方面揭示了当时君主横征暴敛、奢侈荒淫的现状,并以古代圣王作对照,说明应该怎样节用.墨子的节用思想,主要是针对上层统治者来说的,是在保证下层百姓基本生活需要的前提下节用;而节用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广大人民能够过上"暖衣饱食"的生活.如果说墨子有禁欲的倾向,那也是禁止一部分人过度的欲望,以满足一切人最低限度的欲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诗歌和书画一样,要讲究虚和实的结合。所谓"实"主要指逼真反映现实的部分,"虚"则是通过联想、借助艺术手段表现的部分。二者有机结合。会使诗歌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虚实结合有两种方式:一是以实写虚,二是以虚写实。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向世人郑重宣布: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时,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国要建成现代化国家。两个目标,令人激动,催人奋进。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中国的教育,中国的特殊教育,将要实现怎样的目标呢?党的十六大已明确提出了小康社会具体的教育目标,就是要让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  相似文献   

17.
明代门摊课是明朝政府向商铺经营者征收的一种定额营业税。门摊课自始至终通行于有明一朝。嘉靖至万历年间,江南地区实行以门摊课为中心的税制改革,把按营业额比率而定的商税并入到定额营业税的门摊课中,实现了两税合征。这次税制改革,既减轻了商人负担,又确保了国家的营业税收入,是中国古代税制改革一次较为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8.
现行高中各版本教材在叙述军机处的特点时,大都提到了"有官无吏"一词。如人民版中"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人教版中"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笔者认为"有官无吏"只看到了军机处的表象,而实质却恰恰相反,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惩贪治吏之法自夏商始至明清止历经3000余年未衰断,形成了若干特点:一是沿革清晰;二是规制详密;三是刑罚苛酷;四是收效甚微。其利弊得失也为当今廉政建设和法制建设提供了若干昭示。主要包括:一、必须做到有法可依,保持相关法律、措施之间的协调一致。二、必须体现从严治吏的精神。三、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干谒是古代文人为增加入仕希望,向权贵引荐自己的一种活动。至唐时,随着科举制的兴起蔚然成风。其本质上与现代职场自荐求职相类,故而在自荐求职方面,唐人的干谒诗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首先,妙笔生花,别具一格,用语把握分寸,求变求新;其次,才调无轮,不断充实自己,同时勇于露才扬己;最后,要拘容敛态,谦卑有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