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出体育美学的学科定位之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美学大讨论背景下诞生了中国体育关学学科,"体育美"作为一个核心范畴得到了高度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界对于"体育美"的思辨基本停留在了对美学学科"美"范畴的移用.作为体育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由下而上的美学建构思路之于体育美学具有内在的学理合法性,从体育学自身的学科特性出发,综合方兴未艾的文化研究方法,是体育美学走向深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美学之花,在体育这个花圃里,是无所不在的,在运动员的心灵、仪态、语言、发型、服装和运动技巧中……,都包含着美的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体育与美的结合也发展到较为完美的阶段,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学科,称为“体育美学”,它与美学、哲学、文艺、心理学等学科紧密相联。笔者就体育美学谈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3.
(一) 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体育美学”是一个新词。的确,在人们的寻常观念中,美是艺术的事情,而艺术不等于体育。艺术求美,体育求胜。因此,体育与美没有多少关联。如果硬要说有什么关联的话,那末,这种关联恐怕更多地在于体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学校体育中的美学教育进行了探讨,认为美学与体育紧密相关,体育从它萌生之时,就同美连在一起,中国古代对人体美的理解更多地注重强健,形体和活力是体育美的主要形式,在近代,人们对体育美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本世纪初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强调要“身心俱泰”,“感情斯正”。在现代生活中,体育美渗透在社会各个领域,成为学校体育对学生加强美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教育者必须要具备较好的审美能力,方可成为学生形体美和心灵美的楷模。  相似文献   

5.
体育是美学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借助体育教学把美学教育贯穿到整个体育活动之中,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去欣赏美和创造美。因此,体育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美学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就体育教师应明确体育美学的性质与特点;应具备一定的欣赏体育美的能力;具备美好的自身形象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论体育美     
体育美是一个新的概念,但体育中有美并非一个新的命题,只是过去未对它作专题研究。《体育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把体育美和体育中的审美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因此,探明体育美的特质和表现特征,并加以系统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试就此作初步论述,旨在阐明笔者的基本观点,以期同仁有以教我。一、“体育美”是一个独立的美学范畴体育美是在体育活动中,人体及其运动行为透射出的人的美,体育美是“美”的下位概念,是美的一个范畴。“美”的存在形式有“自然美”、“社会美”、“形式美”和“艺术美”。自然美重形式,社会美重内  相似文献   

7.
<正> 一、体育美学研究的对象关于体育美学研究的对象问题,众说纷纭,有的认为体育美学研究的对象是运动美、身体美、动作美、个性品质美;有的认为体育美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的艺术因素、审美因素和审美规律的科学,有的认为体育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美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8.
现代竞技体育具有多种美学特征,悲剧和崇高美是竞技体育美学的重要特征。同时,竞技体育美又具有多种表现形式,这种美在竞技体育中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9.
对体育美的形态从状貌特征方面的分类研究,是体育美学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在对美的形态按其状貌特征进行的分类中,崇高较之优美更集中地体现了社会过程和人的本质,是美的更为高级的形态。体育由于自身在多方面所呈现的动态特征,使其在美的表现形态中,以崇高更能展示体育和体育美的本质。就某种意义而言,体育美首先表现的是一种崇高之美。本文试图从崇高形态的基本特征方面,对体育在总体上做了一些粗浅的美学探讨,多视角地论证体育事业确是一项壮美崇高的事业,体育的崇高之美客观地存在于整个体育事业之中,并强调了加强对体育美的崇高形态研究之必要。  相似文献   

10.
力量的美、肌肉的美、形体的美、协调的美,构成体育美的旋律,推动着当代世界健美运动的蓬勃开展,促进了体育运动的发展。人们对体育美的认识,形成了体育美学思想,成为现代教育思想和体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教育和体育活动。在我国最早比较系统地提出体育美学思想的是杨贤江。杨贤江(1895—1931)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过程中,他认识到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  相似文献   

11.
<正>一、幼儿体育教学中的美学渗透体育美学的内容包括身体美、运动美、精神美[1]。"三美"在整个体育美学系统中互为重点、相互依存,其可作为体育美学在幼儿教育中的理论学支撑,也可视为是幼儿体育的教学目标、教师进行指导的标准,是幼儿体育  相似文献   

12.
足球运动蕴涵的体育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研究,依托关学、体育美学基础理论,从世界第一运动--足球运动蕴涵的美出发,发掘足球运动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形式美及其美学意义,目的在于进一步揭示足球运动这些美与体育美的本质和规律、体育美的内涵以及内在联系。同时阐述了足球运动美在体育美学研究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即足球运动美具有整体性。结论:足球运动蕴涵的美对于体育美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体育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体育美学的产生和发展体育美学不是人们凭空杜撰出来的时髦名词 ,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育美学是把美学基础原理应用到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之中而产生的一种交叉性的应用美学 ,是研究体育运动中美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探讨人们在体育运动中如何欣赏美、创造美的新兴学科。在体育运动中 ,人们逐渐认识到体育运动中存在着一种审美现象。人们通过亲身参与体育运动和观看体育比赛 ,不仅能增强体质 ,而且还能得到审美愉悦。如“飞人”乔丹的扣篮表演、巴西国脚罗纳尔多势不可挡的带球突破以及临门一脚的精彩射门等 ,看了令人赏心悦目 ,给人极高的美的享受。2 体育美学的研究对象体育美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的审美现象 ,总结体育运动中的审美规律的科学。美学界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说法一直是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但体育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明确的 ,而不是模糊的。它就是研究人们与体育运动的审美关系 ,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在体育美学中的运用。人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 ,有政治关系、伦理关系、经济关系等等 ,除此之外 ,还存在着一种审美关系。人们与体育运动之间也会构成一种审美关系。在这个关系中 ,人是主体 ,体育运动是人活动...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字是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主要途径。由于体育教学特有的美学价值对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通过体育教学,展现蕴含于其中的美的因素和魅力,通过它去教育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便能极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对学生进行审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体育美学美学是探求美的本质和美的原理的科学.体育美学是为了提高体育效果而研究美的结构、美的规律与美的价值的一门科学.简单地说体育美学就是研究体育中美的科学.现在中专体育教学的管理措施,主要仍是依赖于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考试手段等,  相似文献   

16.
加强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学校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二个问题,即体育与美学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审美教育。认为体育与美学的密切关系主要表现为体育与自然美、体育与社会美、体育与艺术美等三个方面;有必要加强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体育审美的角度考察学校体育,探索体育作为一种艺术所包含的美是什么?在学校体育教育中进行美学教育的可能性;论述体育课中进行美学教育的原理和任务;阐述体育美学教育如何运用在学校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8.
<正> 体育美学是体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一门科学地揭示体育运动美的本质和特征,研究体育运动美发展过程和规律,论述体育运动美的现象,探讨人在体育运动中如何进行审美活动的新兴学科。体育美学的崛起是现代体育发展的需要,是人类文明的象征。通过对体育美学的研究,必将使体育运动实践在理论上更加充实,对发展体育运动作出更大的贡献。为此,本文拟就关于体育美学对发展体育运动的新贡献问题进行论述,以求教于体苑贤达。  相似文献   

19.
卢捷 《体育师友》2002,(5):53-54
体育与美是密不可分的:但在传统教学中,人们所看重的更多是体育的动作美、人的形体美,而对体育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美学素养却重视不够..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迫切,学生的眼界也不断地歼阔,而体育对美育又具有独特的效能。当今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对体育中美育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对体育教师的美学素养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作为信息时代的体育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体育美和其他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与人们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体育美,它不是孤立存在的现象,恰恰相反,它同美学中的其它各种美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的。这不仅是由于体育美贯穿于人体的运动结构中,而且它也体现在人们对自身健美的追求和探索中。所以,体育美和人们的个性品质美、艺术美、健康美都有着客观的、独特的联系,它们相互制约和促进,这是体育美学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