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中师生的关系是以教学内容为媒体的“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历来被理解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如何“教”给学生具体的知识 ,如何“教”会学生进行思维 ,我们对教师“教”的功能的理解也往往侧重于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的人格的影响等方面的作用。实际上 ,教学过程应该是借助于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教师与学生形成双向的“教”与“学”的过程 ,即教师在向学生施“教”实现上述教学功能的同时 ,也应该是一个向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通过这种“教”与“学”的活动 ,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高…  相似文献   

2.
番禺区教育系统今年启动的“研学后教”改革.是基于当前国内课堂改革的多种成功模式(如“先学后教”、“讲学稿”模式等),针对番禺区各学校实际而提出的。“研学”主要是教师在深入研究学情、学法和课标、教材的基础上,提出引导学生学习目标、内容、方法的“研学案”.学生在“研学案”的指引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钻研知识和方法,生生互动,提升能力。“后教”主要针对学生钻研后存留的困惑与问题,展示交流,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不断成熟。“研学后教”主张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把问题意识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程少堂老师认为,“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文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个性文化气息,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4.
顾名思义,教研包括“教”和“研”,在教育教学中要将“教”和“研”有机结合起来。脱离于具体“教学”实践的“科研”,其犹如空中楼阁,缥缈迷离;游离于理论科“研”基础的“教”学,其犹如无源之水,断流枯竭。由此可见,学校要创造条件,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打破“教”和“研”之间的壁垒,使教师在“教”和“研”上得到均衡、和谐、有序发展,因此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要做到“以教立研,以研促教”。  相似文献   

5.
“ 校 本 ”是一 个 国 内 外 论 及 比 较 广 泛 的 概 念 ,国 内 比 较 经典 的 解 释 包含 三 层 含 义:为 了 学 校 ;基 于 学 校 ;在 学 校 中 。 以 校 为 本 的 研 究 在 英 美 是 伴 随 着“ 教 师 即 研 究 者 ”运 动 于20世 纪60年 代前 后 兴 起 的 ,后 来 逐 渐 演 变 成 直 指 学 校 问 题 , 将学 校 实 践 活动 与 研 究 活 动 密 切 结 合 在 一 起 , 大 力 倡 导 学 校教 师 参 与 研究 的 校 本 研 究 。 其 实 ,“ 校 本 教 研 ”这 个 概 念 的内 涵是 等 同于“ 校本 研 究”的 。 一、“ 通识 教研 ”的 实践 尝试 …  相似文献   

6.
“研学后教”新课标改革后提出了的教学理念,为 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学后 教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近些年,被教育工 作者广泛关注并引用,尤其是在复习功课中,可以大大提高学 生的复习效率,减少学生的复习烦扰,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 进行课堂复习。本文以高三历史复习为中心,分析了研学后教 模式的运用途径和效果。  相似文献   

7.
广大教师历来侧重于对“教”的研究,而较少涉及对“学”的探究。其实,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与终身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是“教”的目的,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会学”和“学会”。同时,重视学生的“学”也将带动教师的“教”,实现教学相长。那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如何实现从“关注教”向“关注学”的转变?结合专家的教学经验和自身的教学实践,我们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提出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生本教学模式。即先让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然后根据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选择最优化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龙应贵 《文教资料》2006,(27):43-44
文章就《国际结算》教学活动的经验作了总结,这些经验可以用“教与学相长、教与研相长、学与用相长”十五字概括。“教与学相长、教与研相长”主要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考虑问题,“学与用相长”主要是从学生学的角度考虑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跨越时空限制的教学环境,基于XML及ASP.NET技术构建网络教学平台,能够实现“教”与“学”并重的双主模式,让教师侧重于教学过程和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0.
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活动。新时代研学旅行课程目标以培养中小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会生存能力,养成勤思乐研思维,提高综合素养水平。面向学生真实世界的研学旅行课程内容包括文化认知课程、生活体验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和主题探究课程。实施研学旅行课程要把握关键因素,构建适宜可行的策略,要亲历“研学旅行”、学于“研学旅行”、做于“研学旅行”、研于“研学旅行”和惬意“研学旅行”。  相似文献   

11.
“研学后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先由学生自主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钻研学习.然后再由教师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思维走向刚好相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的“教”在前,学生的“学”在后;而“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是学生的“学”在前。教师的“教”在后。依据该理念,广东仲元中学构建“五环学习法”,具体包括目标引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评议、反思拓展等五个环节。本文以笔者承担的广州市“中学名教师历史工作室”研修活动的公开课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为例,对历史学科如何开展“五环学习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全国各地纷纷采取措施,加强对青少年研学活动的支持,但目前科技馆仍对科普研学活动缺乏清晰认知,科普研学活动侧重于动手益智的教育活动,体验性与探索性不强,“低幼化”现象严重[1]。本文以青岛科技馆“海洋偷师记”科普研学活动设计为例,探讨将科学概念融入科普研学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科学概念更好地融入科普研学活动设计中。  相似文献   

13.
课堂是研学的场所,也是研教的阵地.语文教学观摩的目的应指向深度的课堂研究,但是当下的语文观课研究,普遍表现为缺少对观课目的的定位,缺位于学生主体观察,缺乏观课的实践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应该是基于“教—学协同”视角的观课,是基于教学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走向学习、“学会XX”的口号铺天盖地的如今,说“学生以学习为本”恐怕已是正确的废话,因为教育起始于学生的学习;而教是为了不教,最终还是要自己学。这里所说的“少教多学、以学定教”就有一点现实意味了,这是由于即便到了今天,教师中心、越教越多、外加大运动量训练的教学仍然积习末改。学校面临挑战,有人提出先学后教,也有人提出以教导学,各有侧重,还有人把两层意思放在一起,似乎多了点旧日时兴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5.
东升 《继续教育》2005,19(12):21-23
继续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侧重于培养理论型、科研型人才,继续教育则侧重于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生产一线需要为特征,即继续教育必须以人力资源市场为导向。它涉及“产、学、研”三方,(“产”是指有人才需求的用人单位,“学”是指受教育者,“研”是指承担继续教育教学科研的机构),这三方关系在人力资源市场得到统一,他们在那里有着共同目标~~完成人力资源产品的生产、提供、购买。  相似文献   

16.
笔者经过多年实践认识到:初中语文自主阅读研究的核心是突出“先学后教”的“先学”研究,它借助“四学式”落实。自主阅读“四学式”,就是通过教师的助学、导学,达到学生自主阅读的研学、会学的教学方式。它外化为“先学后教”的“先学”研究。具体地讲,一学:助学——引发“学趣”;二学:导学——选择“学法”;三学:研学——结合“学情”;四学:会学——落实“学旨”。“四学式”内核为“学本”思想。  相似文献   

17.
“研学后教”是以研学案和书本为载体,以研学问题为线索,以发展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研学组织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具有特色、充满活力、高效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的矛盾关系,对增进语文教学效果,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对“教”与“学”、“讲”与“练”关系的明确认识,从着眼于“学”,加强初中中的“练”,着意于“教”,侧重对“学”的指点;着力于“练”,注意重视能力培养等教学实践中尝试教法改革,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番禺区提出“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理念,并努力推进之。于是,衍生了“研学课堂”这个概念,这是应然的,也是必然的。而且,从番禺区的有关指导意见可知,“研学课堂”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小组学习、研学问题和后教策略。这是践行“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活动所要遵循的一个原则性的问题,语文研学课堂当然也不例外。这本是一个很好的规范,值得每一位老师努力躬行之。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学的着力点不是教“书”(传授知识),而是教“学”(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学懂、学会,直到会学,使学生“不待教师讲而自能读书”.达到“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的目的。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就是教师要以学为主体组织教学进程,把学为主体作为施教的基本点,以“会学”为目标.抓好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学法指导的有机渗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