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月24日,自治区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自治区农科院农业研究所、西藏青稞研究与发展中心、西藏圣鹿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主持承担的优质油菜藏油五号产业化示范、优质保健青稞品种“藏青25”原种繁育与生产基地建设、西藏青稞β-葡聚糖提取技术与功能食品开发研究三个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了验收。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陈新强,自治区科技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云丹参加了验收会。  相似文献   

2.
迪庆州农科所成立于1973年建所40年来,以"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为目标,围绕加快推进"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为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服务. 1以藏区粮食安全为主线,加强青稞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 青稞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是藏区粮食安全的主线,先后承担实施了"国家青稞商品良基地建设"、"优质青稞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示范"、"青稞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无公害爵稞生产标准示范园建设"、"加工型青棵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迪庆州青稞产业化开发"等10多个项目和课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青稞品种4个,科技成果2项,《无公害青稞生产技术规程》成为迪庆州第一个农作物栽培地方规范,使青稞生产满足粮食安全,青稞商品率逐步提高,产业化模式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3.
为加快重点关键领域技术攻关.切实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今年.自治区科技厅将在总结近年来科技专项试点经验基础上,紧密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科技需求,全面推进青稞产业、草产业、金牦牛科技工程等8个重大科技专项。青稞产业专项:加快良种、良法示范推广,将青稞标准化栽培示范与企业原料生产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实施青稞标准化栽培示范和新品种展示。草产业专项:加强野生牧草驯化、选育和良种繁育研究,扩大饲草种植核心农户群规模,加强整村推进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开展荒地和低产田牧草栽培技术、专用草产品生产工艺和高效利用技术研究示范。  相似文献   

4.
边巴 《西藏科技》2015,(3):10-11
本文分析了西藏青稞机械化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西藏青稞机械化生产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针对青稞产业已进入粮饲兼用和加工增值两个新发展阶段的现状,选育成功适应不同生态区种植的粮草双高青稞新品种昆仑14号和昆仑15号,其中昆仑14号是青海省第一个通过国家鉴定的青稞品种,首次提出以"促蘖增穗"为核心的青稞粮草双高栽培技术模式,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已在青海省内外大面积推广应用;首次研究构建了青稞加工适宜性评价体系,研发青稞加工产品7个,建成全国最大的青稞原料生产基地,第一次完成全国最大的有机青稞基地认证;同时成立了青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了青稞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应用的第一次联合与协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青稞品种“藏青25”的生产技术标准,根据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提出了优质保健青稞“藏青25”标准化生产中农药的科学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区域青稞生产与发展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五省区的统计年鉴资料为依据,并结合作者多年从事青稞科研与技术推广的实际经验,系统分析了对整个青藏高原区域的青稞生产地位、特点、产需现状及其发展优势等进行了系统分析.针对其正在由区域性口粮作物向全球性健康食源作物发展的趋势和优势特色产业化发展要求,提出了推进青稞区域化布局、标准化栽培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论浙江省粮食作物的生产和安全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贵兴 《科技通报》2006,22(3):352-357
分析了浙江省粮食生产和供需的现状及发展无(少)污染、安全、优质粮食的紧迫性,提出了稳步推进我省粮食的质量、安全建设的主要对策: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增强人们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物质投入效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发展粮食安全生产基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强化管理机制,健全农业标准监测体系;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建立现代信息网络,加强技术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9.
西藏小杂粮豆作物生产现状与优势区域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统计年鉴资料,对西藏小杂粮豆生产地位、特点、产需现状及其发展优势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建设发展"一江两河中部流域青稞、豌豆、蚕豆优势商品生产带"、"三江流域青稞豌豆优势生产区"与"藏东南豆类特色小杂粮生产区"的建设规划和各区域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内江科技》2013,(10):139-141
<正>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于2003年组建并恢复玉米选育种研究工作,以选育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为重点,2003至2005年承担完成国家发改委下达的四川省优质专用玉米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内江市优质玉米生产基地--内江农科所玉米育种科研体系建设",是内江优质专用玉米生产的科技支撑单位。2004年至今承担了四川省"市、州农科院(所)联合育种、联合试验"、四川省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及预备试验、内江市科技支撑计划"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选育"等项目。自开展育种工作以来,以收集、改良和创新玉米材料为指导,先后从中国农科院引进美国玉米自交系数百份,含热带种  相似文献   

11.
《西藏科技》2005,(7):60-61
推广优良品种技术。种子是农业生产发展最主要的基础性因素。切实加强种子工程建设,提高良种生产能力,促进良种覆盖率、统供率和包衣率逐年提高。一是确定主导品种。今年,青稞主导品种为藏青320号、喜玛拉雅19号、藏青148、藏青25;冬小麦主导品种为巴萨德、山冬6号;油菜主导品种为藏油5号、山油2号。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步实行主导品种推介制度。二是建立稳定的良种繁育基地。  相似文献   

12.
适应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和烟叶产业发展需求,创建不同形式的烟叶生产管理组织,优化烟叶资源配置,提高优质烟叶生产供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青稞起源于西亚,在4500年前到3500年前通过巴基斯坦北部、印度和尼泊尔进入西藏南部地区。青稞主要产于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等藏区,也是藏民族文化当中不可缺少的产业。青稞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抗病功能。近年来藏民族对青稞产品加以创新增加了青稞的附加值,因此青稞生产技术更受人民的关注,文章从拉萨市青稞的种植气候特征、生产技术做简述,以此推动青稞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今日科苑》2014,(12):38-38
<正>近日,中国农大老科协会长唐云新一行6人,受河南省永城市委邀请进行考察,为该市农业现代化发展出谋划策。永城市位于河南省东部,与山东、安徽、江苏交界,地理位置优越,是优质煤和面粉生产重要基地,120多万亩小麦种植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北部芒砀山是刘邦斩蛇起义汉文化发源地,具有深厚的汉文化沉积。  相似文献   

15.
一、农业综合开发的形势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在全国各地蓬勃展开,开发范围越来越大,开发效果越来越好,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从1983年开始,国家有计划地建设了254个商品粮基地县、74个优质棉基地县、113个优质农产品基地县、278个名优农产品基地、490多个出口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还有计划地建设了一  相似文献   

16.
青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粮油作物易学易用丰产栽培技术项目的实施,研究和探讨了青稞标准化生产技术,提出了青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7.
结合目前日喀则青稞生产的实际情况,肯定了青稞生产在第一大产业中的重要位置,保证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青稞播种面积稳步增加;加快培育推广价值高的新品种,提高良种繁育能力;提出青稞生产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分析和解决青稞生产的主要障碍问题;大力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加大农业科技体系,倡导青稞生产机械化,保证青稞生产能力的持续稳增。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四川省兴文县科协围绕中心,积极推进科普品牌建设,有力地提升了全民科学素质,为服务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大抓"梯次创示范"坚持以"支部+协会+基地+公司+农户"模式,创"县级示范基地"。建成"立体农业烤烟科技示范基地""优质富硒猕猴桃""优质稻生产示范基地"等16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山地乌骨鸡、石海柑橘、优质肉猪、蚕桑、竹产业、烤烟、优质粮油等特色产业的发展。以"党建带科普"模式,创"县级党建科普示范单位",  相似文献   

19.
从食用菌栽培技术教学探讨基地两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实训实习基地“两化”建设为食用菌产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研究是充分利用西藏地区丰富的光热资源.辅以人工光、温进行青稞杂交后代就地加代技术研究,从而研制出可使青稞杂交后代实现一年两代的就地加代技术,使西藏青稞育种缩短为3~4年,提高育种效率,加快新品种选育步伐,为西藏青稞产业提供优质品种和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