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教师学习资源中心是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特色举措,目的是为甘肃农村教师和校长搭建一个集学习、研讨、交流、合作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借以帮助教师专业成长。本文以甘肃省通渭县(项目试点县)的榜罗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为个案,探讨了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在现阶段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途经和方式,在扩散项目经验的同时,找寻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写语文教案也好.课堂施教也好,教师一起备课也好.目前有一种很常规也很刻板的做法。就是先明确“教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什么”。首先明确“目的”当然是时的.教前做到心中有数,教时就能纲举目张.所谓教课要“立主脑”,不能无的放矢.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如果教师走上堂来或在黑板上直书“学习目的”.或在导语中直接告知学生“我们这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就未必见得妥当了.  相似文献   

3.
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作为国家农村远程教育的重要基地,它的有效运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所建立的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从培训、目标、资源及监督等方面就教师学习资源中心运行机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写作.本是做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就好象农民种地会使用锄头一样。然而今天对一些教师来说,写作是一个陌生的字眼。学生时代,语教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提高你们的写作能力吧!”那是为了提高考试分数。出了校门,走上工作岗位,写作就被置于我们视野之外,即使是后来成为了教师,甚至是教学生写作的语教师.也难见我们动笔写写什么。我们这个时代患上了“不写症”。  相似文献   

5.
王建共 《农村教育》2004,(11):58-58
做好一个教师,从业务素质这头考虑,有一些应当具备基本的条件。会说能写.是两个很重要的条件,也是广大教师着力追求的两项基本功。但是,在实践中,常常有这样一种偏向.学校重教师“写”这方面能力的考核。制定了具体的奖励标准.并且在职称评定时在讼文撰写方面有篱数和级别上的要求。相形之下.学校对教师“说”的能力就没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奖励制度一教师“说”的显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轻视甚至漠视。  相似文献   

6.
有一首诗写道:“你播洒一缕阳光,就会收获满天的灿烂/你栽下一棵小苗,就会收获满树阴凉/……你种下一根芒刺,就会得到满地荆棘/你投出一块瓦砾,就会得到满眼废墟……”此诗的言外之意,就是告诉我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很多做教师的可能会进一步地分析此诗包含的道理:对学生付出关爱,我们就会得到学生的尊重;给予学生冷落,我们得到的就会是失落。似乎只要老师去关爱学生了,学生的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7.
历时5年的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于2006年底结束,项目为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和校长搭建的688个集学习、研讨、交流、合作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也伴随着项目成长了约3年,本文围绕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促进或阻碍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并提出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曾经有一本书上这样写道,“注意力就像阳光一样.我们关注什么,什么就会生长;我们忽略什么,什么就会枯萎。”作为一名教师,我以前往往将“注意力的阳光”持续地照耀在那些本身就生长得很好的.“植物”上面,因此它们便生长得轻松和快乐,让人满心欢喜。但是针对那些本来就处于劣势的“植物”,我往往采取的更多是忽略、漠视,换来的则是“它们”一天天痛苦地枯萎。然而,当我把爱的“阳光”分给这些“植物”的时候,发现它们同样开始健康快乐地生长起来了。  相似文献   

9.
有人问一位著名的演员:“您认为什么角色最难扮演?”他沉思良久才说:“很平凡又很伟大的那种人,比如教师。”细细想来,我们做教师的真是平凡而又平静,实在是没有可供充分表演的波澜起伏.没有吸引人的惊天动地,可我们却为这个伟大的职业付出了一生一世的真情,可谓“情到深处自平凡”啊!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对教师的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以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培训为主要任务,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建设区域性教师学习资源中心自然就成了区(县)教师进修学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建设区域性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的策略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笔者参加了“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通过自身的所见、所闻、所问、所思,对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实际运行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述,并以此为依据对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的有效性运行及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真差,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会”、“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学的?”、“不知道他们整天忙些什么?”……其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学生如何学,怎么想,他们的疑难会是什么?他们到底喜欢什么等问题,而不能自己成了老师便忘了自己也曾是学生的事实.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在  相似文献   

13.
笔者根据参加“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所见、所闻、所问及所思,对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实际运行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述,并以此为依据对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的有效运行及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从上世纪60年代起.科研一直被认为是促进教师(指中小学教师,下同)发展的重要策略和手段,基于这一理念的实践在国内外都很普遍。在对中小学校的长期观察和研究中,发现科研对于教师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部分教师借学校改革之际积极参与科研,使自身取得了迅猛发展;但也有不少教师从事的是“假科研”,不但不能起到促进教师发展的作用,反而成了教师发展的绊脚石。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对待和运用科研这一“双刃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柴晓梅 《成才之路》2010,(20):80-8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是教师自己经常动手,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是非常重视教师写“下水”作文的实践,并且身体力行,从教生涯中作出一千多篇小作文.出版过两部童话集。在他《给教师的建议》第92篇中深有体会地写道:“当我的作文或短诗触动了儿童的心弦时,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努力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些话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师来说.是很值得深刻回味和思考的。作为“下水”作文的力挺派和践行人。笔者曾对6个中学的语文教师做过调查,  相似文献   

16.
做好一个教师,从业务素质这头考虑,有一些应当具备基本的条件。会说能写,是两个很重要的条件,也是广大教师着力追求的两项基本功。但是,在实践中,常常有这样一种偏向,学校重教师“写”这方面能力的考核。制定了具体的奖励标准,并且在职称评定时在论文撰写方面有篇数和级别上的要求。相形之下,学校对教师“说”的能力就没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奖励制度。教师“说”的能力显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轻视甚至漠视。  相似文献   

17.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解决书本问题时非常流利,但在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只要我们教师深入思考就会发现造成这利一现象的主要责任者是我们教师,是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过分地把知识“纯粹”化,而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淑英  孙洁 《吉林教育》2005,(10):42-42
让我们以敢于直面现实的目光来审视一下当代教育,就会发现在教师中有“三怕”。而这“三怕”的背后真正隐藏着些什么呢?让我们来透视一下。  相似文献   

19.
肖川 《教师博览》2006,(10):4-5
为什么教师要有思想呢?首先,有思想会使得我们兴趣广泛,内心鲜活,积极地捕捉各种有意味的信息.会使我们的人际交流变得更有品位,使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变得丰富,使我们从琐屑、无聊、单调、平庸的生存境遇中摆脱出来.有一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脱和豪爽。其实,在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中都存在着“马太效应”——你的思想愈丰富.就愈加容易变得丰富。  相似文献   

20.
我们由并联电路总电阻公式很容易推得:n个阻值均为厂的电阻并联后的等效电阻出一个;.巧用这一关系,我们能很快地解决一些有关并联电阻的问题,现举例说明.例IR—9欧,R—3欧,R。一2欧,这三个电阻并联后的急电阻为欧.解析我们可以认为凡是2个18欧电阻并联的等效电阻,R。是6个18欧电阻并联的等效电阻,R是9个18欧电阻并联的等效电阻.那么R;、R。、R。i个电阻并联就可看作17个18欧电阻并联的等致电阻,所以很快就能得到R#一18/17欧.例2在电阻值分别是8欧、6欧、4欧和2欧的四个导体中,要获得1.5欧的电阻,应使阻值是的导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