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白居易的诗歌中有许多咏竹诗,这些诗表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格追求及处世态度,还具有丰富的认识价值和思想价值。这些意蕴丰美的诗歌的形成与他的生活环境、生活情趣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唐代大诗人自居易,也是一个诗论家。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同时也留下了丰富的诗歌理论。白居易的创作是复杂的,他曾把自己所写的诗歌分成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无论是就诗的内容还是就诗的风格而言,讽谕诗和其它三类诗是截然不同的,而白居易的诗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结合自己的讽谕诗创作,来论述诗歌产生的源  相似文献   

3.
唐代的诗歌是我国封建社会里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现存的《全唐诗》一书中,就收有二千三百多个诗人创作的近五万首诗。李白、杜甫、白居易就是他们中间的杰出代表。白居易创作的诗歌流传下来的近三千首,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多产作家。被人们广为传颂的著名长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充分表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在白居易的诗歌中 ,闲适诗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中以“知足保和”情趣的“池上篇”闲适系列作品是他“独善之义”思想的反映。本文从“池上篇”系列作品入手 ,对白居易的诗歌中的闲适作品做深层次的分析考察  相似文献   

5.
中唐著名诗人元稹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元白共同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发挥诗歌的讽谕功能,诗笔触及当时的社会现实,抒写时事,推进政治朝向更清明的方向发展。元稹一生诗歌创作颇丰,创作了许多不同体裁和题材的诗歌,其中他最为重视的当为讽谕诗的创作。元稹不仅尝试着用多种体裁创作讽谕诗,且题材广泛。讽谕诗的创作寄寓了元稹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是我国中唐时期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探讨白居易新乐府诗以叙为主、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鲜明的对比手法。明白晓畅的语言等创作情况,以此展现白居易新乐府诗恢弘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中唐著名诗人元稹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元白共同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发挥诗歌的讽谕功能,诗笔触及当时的社会现实,抒写时事,推进政治朝向更清明的方向发展。元稹一生诗歌创作颇丰,创作了许多不同体裁和题材的诗歌,其中他最为重视的当为讽谕诗的创作。元稹不仅尝试着用多种体裁创作讽谕诗,且题材广泛。讽谕诗的创作寄寓了元稹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8.
盛唐诗人綦毋潜与宋元祐年间的潘大临,虽生活在不同朝代,拥有不同的人生轨迹,但却活跃于本朝诗歌发展中最为鼎盛的时期,因此,二人创作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存在相似性与差异性。綦、潘二人创作诗歌均采用借景抒情手法,擅用修辞,富有想象。所作山水诗都表达了归隐之意,题咏诗皆表达对所咏之物的喜爱,送别诗均表现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但二人各类诗歌表达的目的、情感不同,语言风格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的诗论主张诗歌要反映人民疾苦,强调诗歌的社会政治功能等其进步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其诗论与创作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作者诗论中由于过分强调诗歌的美刺比兴,对前辈诗人的创作成就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他写了许多表现"知足保和"思想的诗。白居易的讽喻诗还制格立法,虽然主题专一、鲜明,达到了他"塞言责"的目的,但格法一定,必然影响诗歌艺术构思的复杂性和对现实概括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作为一代文豪,在他的亲友亡故之后,除了恸哭之外,也祭之以诗。白居易一生作有七十多首悼亡诗,这类诗不同于他的其它诗歌,体现了他除却家国情怀之外的人伦情怀,有着独特的创作特色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一生游历广泛,所到之处都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旅游诗。根据白居易旅游诗中所表现的旅游心态,他的旅游生活大致可分为初入仕时期,贬谪江州、量移忠州时期,任职杭州、苏州时期和闲居洛阳四个时期。白居易的旅游诗既表现了他丰富的旅游生活,又反映了他独特的旅游观念和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2.
全面客观地了解白居易的身世,有助于理解白居易的思想和作品.实情是,太原是他的远祖籍贯,渭南是他父祖的安葬地,新郑是他的出生地,洛阳是他的安葬地,新郑、符离、渭南和洛阳又是他家人的客籍地,韩城才是他的近祖籍贯.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琵琶行》与吴伟业《琵琶行》属于同一题材的作品。在主题上,白诗着重抒发迁谪之恨,吴诗着重表达对先君故国的怀念。在结构上,白诗与吴诗都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白诗以事理逻辑组织篇章,结构严谨;吴诗以情感逻辑组织篇章,"形散而神聚"。在总体风格上,白诗带有传奇色彩,吴诗则较平易。在对琵琶演奏的描写上,白诗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情感,吴诗则表现出肃杀、毁灭之感。白诗语言通俗易懂,吴诗则有一定的深度。造成上述不同的原因在于两位诗人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表达的主题与内容各不相同以及接受了不同的文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前期诗作中表现出了“明道”与“缘情”、“尚用”与“尚美”等两歧性,而据相关文献资料可知,白居易前期的诗论却又是以“明道”为宗,倡导写实尚俗,忽视了诗歌的情感和审美特征.显然,他的诗论与实践之间存有抵牾.但是白居易始终没有直面其诗歌中的这些矛盾,究竟是他的无意识抑或有意为之?从白居易的家庭环境、心态性格及其相关的客观存在等方面来看,其前期诗作中存在的两歧性或许是合于情理的.  相似文献   

15.
千古诗仙唯李白,李白在中国诗坛旷古绝今,遗作九百多首,诸体皆备。李白乐府诗是成就最高的重要部分,其一生诗作精华尽付于此。李白的乐府诗和汉乐府颇为不同,朴实而又奢华,飘逸而又瑰丽,通俗而又典雅,豪放飘逸、壮浪雄奇,本文将从唐代乐府对汉乐府的接受和传承入手,重点对李白乐府诗与汉乐府诗的语言风格进行比照,并在此基础上对李白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在其诗作中,他常常感时叹逝并且对自身的变化及生命流程表现出极度的关注。与佛学的接触使他的生命意识得到深化的同时也确立了其生命的主体意识。在渐入佛教的过程中,前期白居易诗中所表现出的易感的生命意识最终被佛教的看空物我所取代。其生命意识的变化与主体性的自觉反映出他与佛教尤其是禅宗之间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杜甫与李白的交游诗,考察了杜甫及盛唐人对李白的评价,从而探讨了李白的“清”的人格精神与诗风追求,我们认为其人格精神与诗风是一致的,二者有机地体现在李白的身上,成为盛唐精神的一大内蕴。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文学革命运动以来,现代汉语文论话语与古代汉语文论话语之间,发生了严重的断裂。如何应对这种断裂,如何建构新的文论话语体系,近年来,主要存在两种倾向与三种策略。第一种倾向是力图使传统文论重新言说,包括"转换论"与"重建论"两种策略;第二种倾向是不论话语的来源,一切以"应用"为指归,即"实用论"策略。"转换论"、"重建论"更多地站在民族本位的文化立场上,"实用论"似乎与全球化趋势相适应,但隐含其中的却是比较厚重的功利意识。  相似文献   

19.
古典诗学批评白居易论的轨迹表现为:中唐至宋初,诗论家们对其诗作各方面基本持称扬态度;大致从北宋中期开始,出现不小规模的对其诗作审美表现的批评之声;进入明代,诗学批评的意气化色彩明显增强,白居易及其诗作基本处于被否定的境局;清代,白居易论最终进入到较为全面深入的辨析之中。  相似文献   

20.
中唐诗人张籍与韩愈、白居易,在数十年的交往中,彼此之间写有50余首唱和诗。追溯三位诗的交游历程,解读其唱和之作,有助于感知中唐两大诗歌流派代表人物的精神风貌,并认识诗人彼此相知相交、切磋砥砺的唐诗乃至唐代学繁荣昌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