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三言”、“二拍”中明确指明故事发生在明代的68篇作品为研究对象,从商人服饰、富家子弟服饰和女性服饰等方面探讨了明代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2.
明代冯梦龙编著的“三言”是中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之作,小说中大量涌现了各种商人形象,这是在明代后期之前的任何时期,都不曾有过的。试图从当时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城镇经济,江南独特的社会市井文化,冯梦龙创作中浓厚的儒家思想等几个方面,来解构“三言”中的商人形象。  相似文献   

3.
消费形态折射着消费心理,消费心理又是人们思想意识的反映。本文通过对“三言”“二拍”中明代商人消费形态的分析,揭示身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中国商人,他们并没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任务。浓厚的官本位思想、对封建经济形式的依附心理、对奢糜生活方式的追求是这一时期商人思想意识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4.
"三言"是明末冯梦龙编纂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它以全景式的写真囊括了晚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明代中后期崭新的社会生活和道德观念.但由于封建思想的强大影响与作者的特定经历及思想制约,"三言"思想十分复杂.本文从涉及政治制度的文本入手分析,探讨传统因素对"三言"文本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三言二拍”中的“商家女子”是明代小说一类特殊的人物形象 ,它形象地反映了明中叶后期商业和手工业家庭中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意识。她们由于商人家庭的影响 ,有的独立经商 ,有的协助丈夫经商 ,有的因忍受不了长期分居生活的寂寞而失节 ,作品都予以肯定或同情。“商家女子”形象表明了明代商业对妇女解放的促进作用 ,以及商业发展带来了市民阶层伦理、道德等观念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展现众多商人形象和经商活动,是“三言”“二拍”一个重要而突出的内容。作品通过“商贾为第一生业”“对金钱的顶礼膜拜”“崭新的婚姻道德观念”“珍贵的友谊和信义”“频繁的商品经济活动”等多方面内蕴的揭示,生动反映了明中叶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社会生活图画和时代的基本特征。时至今日。“三言”“二拍”中的商人群象及其凸显的丰富内容,仍具一定认识意义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三言二拍”描写了大量的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和经商活动,是中国古代商贾小说史上光彩夺目的一页。“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在经商过程中主要显现出机遏致富型、行善得报型、苦心经营型、命中注定型、囤积居奇型和放高利贷型六大模式化特征。基于致富模式的研究,总结得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佛教的果报思想、作家的儒家思想是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同时,“三言二拍”商人致富模式小说又具有语言的通俗性、内容的世俗化和情节的新奇性等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8.
明代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使市民阶层成为社会中颇受瞩目的一分子,同时也使得明代民俗发展呈现出一些不同于传统社会的追求。这在"三言、二拍"中商人的形象上有较为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中西文化的交流,开始打破传统生产关系的桎梏,冲破长期以来封闭的沉寂局面,带来当时的经济热潮。商人成为当时社会迅速崛起的一个阶层。通俗小说家们敏锐地将他们纳入自己的审美视野,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他们的形象。冯梦龙的“三言”、凌蒙初的“二拍”这两部拟话本小说集,  相似文献   

10.
一个健全的女性形象,应是“母性”、“妻性”以及自身“人性”的统一。然而在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性禁忌与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在男性权威文化笼罩下女性形象经常是分裂纯粹的单一品性。在明代人文主义思潮渐渐萌发的情势下,冯梦龙编著的“三言”中“母亲”与“妓女”这原本两极的原型在新的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发生了置换、变形以至统一和融合,从而使“三言”具有崭新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11.
汤显祖是明代伟大的戏剧家,同时也是晚明民主思潮的先锋。汤显祖"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双重影响,与当今的"民本"思想有着历史性的联系,而他"以人为本"政治理念的实践,也可视为当今民生工程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袁宏道是公安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独抒性灵"主张风行一时,引领了晚明性灵文学的勃兴。从其相关诗作中"狎"字的使用,可以看出:不论是"狎"的生活态度,还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诗文主张,袁宏道的人生趣向始终是指向人生本身的,都是对于生命本身的关注。在他看来,获得人生应有之"趣",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3.
《四库全书总目》评论徐霞客“耽奇嗜僻,刻意远游”,并没有理解其壮游天下的社会意义,更大大降低了徐霞客旅游事业的文化品位。徐霞客是明朝中后期旅游热的产物,他的旅游事业确实有其独特之处,这种与众不同赋予他的旅游以一种恢弘的人文精神,即“徐霞客精神”。明末大学者钱谦益最先使用“徐霞客精神”一词,但未作阐释。本文研究了明朝中后期的旅游热潮和徐霞客旅游的奇特性,总结“徐霞客精神”的文化内涵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二是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书画市场至明代日益发展、成熟,突出地表现在商品经济发达、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苏州地区。明代苏州地区书画交易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初期书画家迫于生计,选择相对隐蔽的私下的物质交易方式;明代中晚期,书画家靠"润笔"来养生或赡家,开始了直接的货币交换;后来,书画交易普遍由画商经手,市肆操作,价格层次清晰,交易方式逐步正规化和固定化,并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明末清初,钱谦益转益多师、唐宋兼宗的诗学宗尚建立在反思明代诗学的基础上,扩展了人们的师法对象,对唐宋诗做出了新的评价。入清后,钱谦益的诗学思想与佛学思想融合,并融通诗论中的世运、灵心、性情、学问等概念,从诗学基本理论的层面对师法宗尚做出解释。钱谦益的诗学思想在明清两代唐宋诗之争流变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承接明末诗学思潮,给清代诗学确立了更宽阔、更深入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才子佳人小说在明末清初盛极一时,影响巨大。其中一对对的青年男女更是被传为一段段的佳话。尤其是才、情、貌、识兼美的佳人,更是被赞不绝口。而写于其后的《红楼梦》也是一曲女儿的热情颂歌。本文试图从女子婚姻观上的异同来进行比较,并找出形成此差异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隋末农民大起义的进程中,魏徵秉持"良臣择主而事"和"事天下不事一人"的政治理念,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民族与文化大融合的历史背景,这是唐初能够形成新的文化高度的时代条件。唐朝建立后,魏徵成为帝王的施政之"镜",其谏言集中反映了贞观君臣的政治观、权力观,为一代政治新风的开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魏徵是唐初修史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他高扬鉴戒史学的旗帜,修史工作对唐初政治文化的创新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新确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方文是明末清初桐城著名诗人,明遗民诗人的杰出代表,在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其诗自成一家,被称作"嵞山体",创作内容丰富,突出表现在抒发强烈的遗民情怀、反映现实、感时纪事等方面;在艺术上表现为语言通俗流畅、浅显如话,所抒发的情感真诚直率等特色。"嵞山体"在清初诗坛多受褒扬,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论文疏理了关于"国学"的几种不同定义,认为要恰当地定义"国学"、了解"国学"的基本内涵,首先应确定"国学"的核心对象与核心观念。与目前的主流观点不同,文章对"儒学为国学核心"的观点提出了质疑,通过对先秦主流学派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四家主要思想及其相互关系的阐释,明确此四家为"国学"研究的核心对象,而在这四家之中,道家为体,"天道"是其核心观念;三家为用,但三家的"人道"主张与倾向各有不同,因而彰显出不同的人文色彩。先秦之后,融合道、墨、法、阴阳等各家而成的儒家遂成一家独尊之势,成为先秦之后中国古代庙堂的主流意识形态,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形态乃至民族特征的丰富性,仍然离不开其他三家持续不断的影响,只有充分了解"国学"的核心,才能全面理解儒家的发展变化,进而准确解读中国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20.
明代前期格调派诗学在其自身分化的基础上,经过前七子高调标举"气格"、"音声"等法度规矩以及李、何对师法古人所侧重的内外重点的不同,引发了格调诗学内部的理论分化,在此基础上,触动并改变了自宋以来诗学理论对李白诗歌审美评价固有路径。在对李诗整体风貌的标举和气格法度的肯定基础上,开始较为具体的从体裁、风格以及情蕴等方面对李诗进行了先期的审美关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