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与 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与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即像 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在解答与平面镜成像有关的 一类问题时, 若将物体与物体所成的像转换为轴对称 图形, 把平面镜看作对称轴, 往往能化难为易, 化繁为 简.下面举例来说明. 例1.人站在竖直挂着的平面镜的正前方, 以1m/s 的速度靠近平面镜, 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是1m/s. 分析与解: 根据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可知, 当人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 则像也是以1m/s的速 度靠近平面镜.因此, 像相对于人的速度是2m/s. 例2 如图1所示, AB是放在平面…  相似文献   

2.
贾凤田 《物理教师》2003,24(9):30-30
“月亮走我也走……”,这是以什么为参考系的呢?说法1:是以天空中乌云为参考系的,然而,朗朗晴天依然如故。说法2:是以人周围的房屋、树木等物为参考系的,但是,即使这些参考物不进入人眼的视野时,人依然有这种感觉。在短时间内人在地面上走动时,月亮相对于房屋、天空的乌云都是相对静止的(不考虑地球和月球间的相对运动问题),月亮和房屋、乌云等物应一起相对于人向后运动,怎么月亮会跟着人一起向前运动呢?上述说法显然是错误的。本人认为,这并不  相似文献   

3.
物体在传送带上的运动问题,能充分体现物体间相对运动的特点.物体与传送带间相互作用的摩擦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主要原因.正确分析摩擦力的变化情况,才能合理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分析本类型问题的基本思路:初始条件→相对运动→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分析出物体受的合外力和加速度大小和方向→物体速度变化特点→判断以后的受力及运动状态的改变.注意:物体与传送带等速的时刻,是相对运动方向及滑动摩擦力方向改变的时刻,也是物体运动状态转折的临界点.一、“有→无”的突变例1如图1所示,水平传送带以2m/s的速度运动,传送带长AB=20m.今在其左端将一工件轻轻放在上面,工件被带动,传送到右端,已知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系数μ=0.1,试问:这工件经过多少时间由传送带左端运动到右端?解析物块放上传送带时初速度为零,相对于传送带向左运动,受滑动摩擦力向右,大小为f=μmg,物块加速度a=μg,方向向右;达到与传送带同样的速度后物块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摩擦力为零,一起运动至B端.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0=va0=μvg0=2s,在t0时间内运动的位移x0=21at2=2m,在t0时间后,工件做匀速运动运动时间为t1=x-x0v0...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利用其求解有关问题时,既方便,又简捷,但应用过程中若没有注意到其“五性”(即条件性、矢量性、同一性、同时性、整体性),则易出现劳而无功的结果.本文仅以一题为例,剖析其“五性”之内涵.题目光滑水平轨道上有一辆质量为M=20kg的小车,质量为m=60kg的人站在小车上,与车一起以v0=5m/s的速度运动.试求:(1)当人相对于车以u=2m/s的速度沿车前进的反方向行走时,车的速度为多大?(2)当人相对于车以u=2m/s的速度竖直跳起时,车的速度为多大?(3)当人相对于轨道以u=2m/s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π3的速…  相似文献   

5.
⑥简单的运动[知识回顾]一、机械运动1郾物理学里把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在描述物体运动情况的时候,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郾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快慢不变,那么这种运动叫做运动郾2郾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郾3郾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二、速度1郾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郾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内通过的路程郾2郾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常用单位有km/h.1m/s=摇摇摇km/h,54km/h=摇摇摇m/s郾三、速度的测量与应用1郾在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用测量物体运动的…  相似文献   

6.
1.如何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 因为静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即相对于接触物体的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所以确定研究对象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那么,怎样确定研究对象相对于接触物体的运动趋势方向呢?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物体的相对运动时,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我们习惯于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但有时选择相对于地面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可能会使解题过程变得简单、方便、快捷.下面简单举例来说明.例1一艘船在河中逆流而上,河水流速为3米/秒,经过一座桥时,船上一只木箱掉  相似文献   

8.
例1 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物体a和b,已知ma=4kg,mb=1kg,若物体a以va=8m/s的速度向静止的物体b运动并与之碰撞.设两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u=0.2,物体b从运动到最后停止共用时4s.求物体a从运动到静止共用了多长时间?(g取10m/s2)  相似文献   

9.
我们都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当我们漫步在马路上,或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看近处不动的物体时,总会感觉到它们(如路旁的树木或楼房)是远离我们而运动的;而遥看远处的物体时,却会感觉到它们(如远处的灯光,空中的月亮)是跟着我们走的,这是为什么呢?当人们看物体时,眼睛与物体之间有一条无形的连线,我们将这无形的连线称为视线。人们在运动时,由于位置在不断变化,所以也就会不断地形成新的视线。新视线与原视线形成一个夹角,我们称这个夹角为视角。人的大脑就是根据这个视角变化的大小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的。如果你从…  相似文献   

10.
一、相对运动法平常观察分析物体运动,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但在解决追及和相遇问题时,有时选其中一个物体为参考系,另一物体相对它的运动变得很简单,求解就很省事.这种方法称之为相对运动法.运用相对运动法,首要的是掌握相对运动规律.借助人教版《物理·必修2》P5演示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我们把红蜡块相对地面的运动称为运动,红蜡块相对玻璃管的运动称为"相对运动",玻璃管相对地面的运动  相似文献   

11.
中学阶段,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一般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系.但是当物体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比较复杂,无法直接列方程时,可作如下处理:1.取一个参照系,使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系的运动是我们所熟悉的.2.讨论牵连运动,即参照系相对于地面的运动.  相似文献   

12.
高中物理与运动相关的题型,一般都离不开对摩擦力的分析,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其大小、方向的求解和判断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1 摩擦力作用下物体相关平衡问题 1)动摩擦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且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这就是静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静摩擦力的平衡其大小和方向受到运动趋势的影响,且存在最大静摩擦力的问题.当物体相对于某一物体有相对运动时,就会产生动摩擦力,其大小与正压力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一、滑动摩擦力做功与路程有关:由于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当物体沿着固定的接触面运动时,滑动摩擦力做功与运动的路程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一、选择题1.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A.2秒末物体返回出发点B.2秒末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C.第1秒和第3秒内物体的位移大小相等D.第1秒和第3秒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内通过的位移是3m,则A.第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B.物体的加速度是1.2m/s2C.前3s内的位移是6mD.3s末的速度3.6m/s3.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时间t速度达到v,立即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时间2t停止,则汽车加速阶段与减速阶段A.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相等B.加速度的大小相等C.位移…  相似文献   

15.
一、f滑s相对=ΔE系统=Q的分析、应用滑动摩擦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最典型的问题是将其中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符合的关系式为f滑s相对=ΔE系统=Q.例1如图1所示,平板小车C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有A、B两个小物体(可视为质点),分别从小车C的两端同时水平地滑上小车,初速度vA=0.6m/s,vB=0.3m/s.A、B和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A、B、C的质量均为m.最后A、B恰好相遇且未发生碰撞,随后A、B、C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取g=10m/s2,求:(1)A、B、C共同运动时的速度.(2)B物体相对于地面向左运动…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17页有两处说法表达不严谨,需要修改完善.其一,习题6: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甲物体的速度是6 m/s,乙物体的速度是2 m/s.碰撞后两物体都沿各自原方向的反方向运动,速度都是4 m/s.求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  相似文献   

17.
一、静摩擦力1.掌握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思路静摩擦力是当一个物体跟另一个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而相对运动趋势的引起有两种情况,一是外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因此,在具体分析静摩擦力有无时一般有两种思路,一是从产生静摩擦力的原因即用相对运动的趋势来分析;二是从力的效果上即力与运动的关系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传送带问题中,传送带上的物体既相对于地面运动,又相对于传送带运动.研究物体在皮带上留下多长的痕迹,必须分析痕迹是如何产生的.这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经验:在纸上画线,若笔动纸不动,可以画出痕迹;若纸动笔不动,也可以画出痕迹;若笔不动,纸也不动,不能画出痕迹;若笔动,纸也动,有可能画出痕迹,也有可能画不出.总结规律,只有当纸与笔有相对运动时,笔才能在纸上留下痕迹.同理,为了求出皮带上痕迹的长度,应分别求出在物体运动时传送带传送的位移和物体相对地运动的位移,两位移的差值即为痕迹的长度.  相似文献   

19.
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时 ,首先要选择参照物 ,在某一参照系下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 ,实质上也就是运动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规律 ,参照物的选取不同 ,所表示的物体的运动规律也就不同 ,甚至会有很大的差别 ,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会使物体的运动规律表现得非常简单 ,否则会很复杂 ,因此 ,参照物的选择在解题中是相当重要的。根据相对运动观点 ,当选择某一物体作参照物时 ,就应将这一物体当作静止来考虑 ,其实质就是参照物所具有的运动参量被掩盖 ,以此为前提研究物体的运动 ,运动物体的运动规律中与参照物运动规律相同的部分将反映不出来 ,所描述…  相似文献   

20.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其中,“物体”指摩擦力的受力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的运动(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