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建华 《新闻传播》2023,(18):74-76
新媒体时代,一向饱受欢迎的广电民生节目遭遇发展瓶颈,其中就包括愈加凸显的“内卷化”特征。无论是新闻题材、内容生产,还是传播生态等陷入自我重复的状态,弱化了节目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媒体融合环境下,广电民生节目应当顺应媒体融合之势,创新发展理念,实施节目定位重塑、生产方式重建、传播生态重构,有效规避和改变“内卷化”现象,从而更好地实现融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生新闻所具有的"亲民形象"、"朋友角色"能够吸引众多的观众关注,也为节目主持人提供了展示个性的舞台。本文从民生新闻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出发,阐述了做一名优秀的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李卫 《记者摇篮》2012,(4):53-54
一、关于角色塑造1.主持人个人角色的塑造主持人的个人角色,意味着节目主持人独特的个人经验,个人色彩和个人表述,即一种特定的,不可替代的个性。在做《第一地产》这个栏目之前,我曾经在电台和电视台主持过综艺类栏目和民生新闻类栏目,这份阅历给了自己观察、体验、表达社会民生的独特的角度,也培育了一种对新闻的敏感、关注与自身的情感特征和气质特征。主持《第一地产》栏目时,自然的就会融入这种个性与特质。例如说,在节目板块的设置上便会加重一些像《二次调控之  相似文献   

4.
王慧 《青年记者》2010,(12):35-36
2002年1月1日,《南京零距离》的开播拉开了我国电视新闻。民生化”浪潮的序幕。民生新闻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三民”: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正是由于呈现出这些特征,民生新闻被很多人视为去意识形态化的节目形态,与之前的电视节目相比,真正摒弃了国家意识形态对节目内容的操控,成为普通百姓意见表达的通道,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随着广播电视节目形态的不断丰富,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主持人角色化定位成为一种较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所谓“角色”,一般指的是艺术创作过程中塑造出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是一种表演的过程。本文所提的角色化现象指的是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的“有角色表演”,是主持人在节目中达到的表演和主持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翁晓华 《声屏世界》2006,(12):45-46
所谓“角色”,一般指的是艺术创作过程中塑造出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是一种表演的过程。本文所提的角色化现象指的却是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的“有角色表演”,是主持人在节目中达到的表演和主持的统一。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既扮演人物角色又充当节目主持的情况已经越来越普遍,这一趋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电视节目主持人角色化现象已遍地开花电视节目主持人角色化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它最早出现在少儿节目中。在我国,最早被观众熟知的少儿节目《七巧板》里的“鞠萍姐姐”其实就是一种角色化的安排,之后姐姐型、叔叔型、朋友型的主…  相似文献   

7.
蒋婷  崔思瑶 《报刊之友》2014,(2):131-132
根据格伯纳的“涵化理论”,电视具有涵化作用。民生类电视节目反映基层百姓的身边事,锁定当地老百姓的生存状态、生存空间及生存环境,节目所体现的内容,新闻主题的选择、节目品味的提升和整体风格的打造,都对城市文明有些很大影响。本文通过材料收集、调查问卷、实地调查等方式,访问周边电视台民生类节目的节目策划、内容安排和目前观众的反响,以及节目预期达到的目标。对该现象进行分析,了解观众对民生类节目的收看情况以及对城市文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三色玫瑰坊》的节目定位、节目特色、主持人“角色化”概念以及多样态听众互动等几个方面做了解析。目前专门服务于都市职业女性的社会话题类节目并不多见,作者在关注到这一节目后,从节目名称中的“玫瑰”这一典型女性特征入手,力求探索节目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9.
秦靖 《视听界》2012,(5):110-110
电视帮忙类节目面向生活、走进基层,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为特点,为老百姓帮好忙、办实事。在这类节目中,女性记者的角色定位对实现节目的传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扬州电视台利用女性记者在帮忙类节目中独有的亲和力和对社会民生的观察力等特征,创建了一档《新闻女生帮你忙》节目。节目自2011年初从《新闻女生组》改版开播以来,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电视民生新闻遇到发展瓶颈,比如,内容走向低俗化,手法偏向煽情化,过分强调地域,同质化严重,权限越位,角色异化。面对这些问题,电视民生新闻必须进行自我突破,在内容上追求"大民生",报道上树立本土风格,采取体验式的报道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拟从当前存在的三种电视民生新闻的节目类型出发,分析相对应的电视民生新闻中的记者对其职业角色的定位和呈现,并分析了他们生成的原因。分析得出,在"报道类"、"帮忙类"、"调解类"民生新闻中,记者分别作为"报道者"、"参与者"、"记录者"而存在。这种角色呈现不仅和节目定位有关,也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周蓉 《新闻世界》2010,(9):22-23
民生新闻以其"采用平民视角、站在百姓立场、评说生活事件、体现人文关怀"等特点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在节目的表述和整体风格的把握上,应从外在形象、语言表达、个性气质、文化内涵等四个方面着手,使角色和节目统一和谐,成为一个具有综合传播素质,并具备独特魅力和社会影响力的特色主持人。  相似文献   

13.
情感类援助节目是继民生新闻之后兴起的又一民生类的电视节目,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节目增设心理学家、法律专家及媒体人等各领域的专家“出谋划策”,援助当事人化解家庭矛盾和情感,情感类援助节目中的专家从以往的谈话节目中只是作为“点缀”,而变为节目中的重要元素出现,专家的选择也是经过媒体把关入严格筛选的,专家在援助过程中充当了一个强化主流价值观念的“意见领袖”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化,为新闻媒体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地方电视台的民生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一大批贴近百姓生活的民生节目走进千家万户。这些品牌栏目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民生节目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传媒技术的革新和新媒介生态环境的深刻变化,电视民生新闻逐渐显现出娱乐化、同质化、琐碎化、低俗化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从新媒介生态环境和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界定出发,分析了电视民生新闻传播的社会生态特征,探讨了新媒介生态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文化传播路径,为推进电视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电视新闻一线实践经验,综合考察多个相关节目,提出了当前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的四个基本方向,即民生化、故事化、直播化与互动化.  相似文献   

17.
思考一:实现大体量的播出格局。 纵观当今的民生新闻节目,“大体量”应该是最突出的共性特征。“大体量”的概念包括了节目时间长和新闻播出量大两个方面,体现了信息传播的多、杂、快的特点。就大部分县级电视台而言,要实现民生新闻的“日播化”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它需要足够的运行成本。作为尝试,可以先行在一周内制作1-2期节目,安排在晚上九点半到十点播出。  相似文献   

18.
尧弘 《今传媒》2013,(6):118-119
本文旨在探讨民生新闻的发展创新与提升。近年来,民生新闻已成为电视媒体提升新闻节目影响力和收视率的一个重要途径。该论文以北京电视台的知名民生新闻栏目《特别关注》为例,从三个方面分析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民生新闻拓展空间、以及民生新闻的发展创新。同时,强调民生新闻一定要保持自己的节目特色,增加评论、利用网络等多媒体整合传播,多种形式寻求寻找民生新闻另类和谐的表达方式,来提升民生新闻的节目品质。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化,为新闻媒体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地方电视台的民生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一大批贴近百姓生活的民生节目走进千家万户.这些品牌栏目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民生节目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王春艳 《新闻窗》2014,(4):81-82
电视民生新闻运作多年来,除了出现节目平庸化、娱乐化、同质化等弊端外,目前最突出的问题还是题材的琐碎化。这是由于部分记者编辑曲解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内涵,低估了观众对电视民生新闻的欣赏品位,把马路新闻当作民生新闻的主要内容,把短、平、快当成民生新闻报道的独有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