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其连 《收藏》2011,(8):57-61
眼下艺术品投资正热,书画作品的成交价格让不少收藏家咋舌,我就见过因涉足艺术品市场而一画暴富者。但事有两面,因此资金被套牢或倾家荡产者也不乏其人。我知道几个人,买了几大箱子的书画,如今能卖出钱来的几乎没有。艺术品投资学问很大,如雾中看山难以穷其面目,尤以书画为最。以下八忌,初入此道者不可不记。  相似文献   

2.
王昆 《收藏》2007,(10):174-174
近期,民生银行推出了国内首家参与艺术品市场交易的资产管理产品,这款名为“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理财产品——“中国现、当代艺术品板块”于7月18日进入封闭期,并在民生银行高端客户范围内进行了一个月的募集活动,募集资金将按照一定比例投资于中国现代书画和中国当代艺术品。至此,银行与国内艺术品市场联姻的序幕就此拉开。  相似文献   

3.
《收藏界》2010,(1):137-137
近年来,中国的艺术品交易发展很快。艺术品流通市场迅速成长。今年,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双双出现剧烈震荡,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但艺术品市场的上升势头从未减弱,很多先知先觉的投资者已经将视野转向艺术品投资渠道,尤其是对中国艺术品的投资。这也将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薛宣林  朱同 《收藏》2007,(1):32-33
中国画最佳投资这个问题,不仅是一个中国画投资的问题,也关系到中国艺术品市场与世界接轨的问题。有数据表明,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500美元时,艺术品市场就会自然启动。我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自1992年以来,一直在为数不多的人参与下,不愠不火地进行,可到2003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特别是中国画市场突发火爆行情,很多人将上涨的原因归于股市低迷、房地产热退潮,其实,根本在于中国国民收入提高后的必然趋势。如2005年,上海、北京的入均国民收入已超过5000美元,中国艺术品市场渐入佳境,参与艺术特别是中国画艺术品投资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很多人因缺乏投资知识而欲投无门,当前困扰中国画投资的根本问题,除了赝品之外就是投资方向迷茫。对资本而言,正确的决策是成功的关键,掌握正确的投资方向,就可确保资本价值的最大化,中国画最佳投资方向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张少华 《收藏》2007,(1):25-27
2005年秋季以来,艺术品市场面临因书画市场调整而导致的整个拍卖市场的调整,有人说我国的拍卖市场会由此走向衰落,甚至崩盘。那么,中国艺术品投资的前景将如何?不断积累的大量民间资金是否不再青睐这块投资领域?这是当下收藏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亚民 《收藏》2006,(2):46-47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带来了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而艺术品市场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火爆场面,新一轮的艺术品投资热潮席卷中华大地,介入艺术品市场的投资者和收藏者越来越多,而徘徊在艺术品市场外的人则更多。  相似文献   

7.
刘晓丹 《收藏》2014,(7):126-127
显而易见,投资标的越抗跌,投资风险越低。通常看来,艺术品市场中的名家作品抗跌性最强。 祝君波在《艺术品拍卖与投资实战教程》中指出:名家与非名家是衡量艺术价值和投资价值的重要界限,在某种程度上,投资艺术品就是投资名家作品。  相似文献   

8.
柯羽阳 《收藏》2009,(4):146-147
中国艺术品市场在经历了一波又一波投资热潮之后,2008年丌始降温,一个显著特点是当代艺术板块表现平平,新锐势力得到追捧,市场整体呈现“高成交额、低成交率”的状态。在经济态势不明朗的情形下,2009年艺术品市场是否会出现大的调整甚至步入低迷,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艺术品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包括画廊业只有具备前瞻的投资理念,选准投资方向,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相似文献   

9.
王昆 《收藏》2006,(10):150-150
北京嘉信拍卖有限公司是中嘉成国际投资(北京)有限公司投资建立的从事文物艺术品拍卖的综合性拍卖公司。作为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新生力量,嘉信2006年首次春季拍卖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春拍总成交额达到1.25亿元,  相似文献   

10.
吕春 《收藏》2010,(4):123-125
近年来,中国古典家具尤其是明清两代的家具,因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文化底蕴日益受到国际市场的关注,与瓷器一起,被并称为“能真正立足国际艺术品投资市场上的中国艺术品”。  相似文献   

11.
古方 《收藏》2008,(2):40-42
随着2008年的来临,各大拍卖公司都在盘点2007年的拍卖状况。这年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市场可谓多事之秋,整体都受到股市的强烈冲击。但市场是多元的,关键是看谁能把握好风向标。身经百战的艺术品投资经营者们敏锐地察觉到玉器市场翻天覆地的变化,玉器的投资与收藏一洗2006年的低靡之态而崭露头角,各大拍卖公司2007年都纷纷新建玉器拍卖专场,苏富比、佳士得、翰海、嘉德、  相似文献   

12.
林明杰 《收藏》2006,(9):134-134
当人们已经被中国艺术品市场上的弄虚作假现象折磨得几乎麻木之际,文化部一位官员目前在文博会的中国艺术品投资论坛上痛陈:我国欣欣向荣的艺术品市场面临造假、售假和假拍等“三假”日益盛行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3.
胡月明 《收藏》2006,(4):152-152
2月21日,中国国际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博览会组委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首届中国国际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博览会暨第六届中国艺术产业(电视)论坛将于9月25~29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文化部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主任梁钢、副主任陈兴保,文化部市场司综合处处长孙秋霞及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主任助理胡月明等组委会相关成员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14.
李毅民 《收藏》2007,(3):22-22
新年伊始,2006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烽烟仍在人们心头挥之不去。为厘清当前艺术品市场复杂的脉络走向,我们约请了四位对艺术品的收藏、投资深有研究的专家,请他们对画廊业、拍卖业和艺术品收藏领域的症结进行梳理,考量其宏观前景,希望对读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徐磊 《收藏》2013,(3):162-167
2012年12月3日,200多位艺术家、收藏家、艺术经营者和金融投资机构人士汇集上海国际收藏论坛,共商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大计。作为年度性高端论坛,2012上海国际收藏论坛分主题论坛和专题论坛两个部分。主题论坛以"艺术收藏的新视野和新理念"为论题,围绕私人收藏与机构收藏、企业收藏文化、企业社会责任、艺术品投资基金、艺术收藏与文化赞助等议题展开。本刊从各议题中选择部分精彩观点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6.
“艺术品股票”横空出世 谁是最后的“傻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凡 《收藏界》2011,(5):36-42
在过去两三年时间里,艺术品市场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惊奇:持续飙升的价格、无比诱人的回报率、令人神往的财富神话……但同时也引发了无尽的遗憾:"亿元时代"背景下,艺术品投资的门槛越来越高,于是有相当一部人被挡在了艺术品收藏和投资的门外,只有"眼馋"的份儿。这一切当然逃不过资本市场的敏锐嗅觉,于是一系列"艺术金融产品"面世了:艺术品信托、艺术品基金、艺术品"股票"……这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投资艺术品的机会。然而,当艺术遭遇金融究竟会发生什么呢?在中国,最会讲故事、又最难说得清楚的行业有两个:一个是证券,一个是古玩。当这两者结合起来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相似文献   

17.
贾廷峰 《收藏界》2010,(11):34-38
近年来,随着艺术品市场行情的日益看好,艺术品投资日趋火爆,在艺术品市场上,拍品天价迭现,拍卖行的成交额也屡创新高,成为艺术品市场的风向标,然而同属于艺术产业链重要一环的画廊却显得低迷而惨淡,二者的境遇可谓天壤之别。处境尴尬的中国画廊?  相似文献   

18.
高学训 《收藏》2006,(5):142-145
新世纪头五年回望:古瓷市场冷乎热平? 回顾新世纪头五年,有人提出:国内艺术品市场份额出现了国人始料未及的变化,即书画投资高“热”,风起云涌,大有让人“看不懂”的势头。而相对于书画的火爆场面,  相似文献   

19.
李霞 《收藏》2008,(3):24-26
胡月明先生是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主任助理。见到他之前,我对相应的谈话内容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刚一听到文化市场发展中心配合政府部门对艺术品投资市场的三大举措时,我觉得这么大设想的计划听起来真的是很不错,但能不能实现呢?谁曾想,三大举措都已在运作之中了……  相似文献   

20.
董凡 《收藏界》2011,(2):26-31
对于艺术品收藏行业来说,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收藏投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艺术品拍卖市场捷报频传、收藏活动此起彼伏,收藏组织更加活跃,每一个收藏者、每一个关注艺术品收藏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个行业在这一年强劲的发展势头。……回顾2010年,有哪些行业大事应当留存在公众记忆之中?本刊的盘点将为读者深入解读艺术品收藏行业的精彩20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