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不是不可以有惩罚,只是你得对孩子知根知底,知道他能承受怎样的惩罚;在惩罚时向孩子传递一种善意,让孩子感受到惩罚的温度。如果教育简单到孩子犯错的时候,告诉他,这样是不对的,要改,于是他就改了,那么,教育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就像一个国家不能只依靠道德和国民的自我约束,更需要制度和法律,教育也不可能没有惩罚。但是,在工作中,我们或许会  相似文献   

2.
"一个孩子应该品尝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而不只是受罚。"这句话让我体会到,我们可以把孩子的犯错作为教育契机,引导他们认识自己因犯错导致的后果,从而让他们能对自己的错误作出深刻的反思,而不只是一味地责备或惩罚孩子。回顾以往,对待犯错的孩子,我是责备或惩罚的多。如,看到孩子把饭泼了,我会责备他:"怎么这么不小心,肯定是你不专心吃饭。"然后请他到一边坐着。记得一  相似文献   

3.
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只有那些年纪很小的人,或是社会文化程度比较低的人,才会选择逃避责任。回想自己长大的过程,一定有一些惩罚是让自己终身难忘的。一般来说,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4.
正为什么游戏吸引孩子?因为游戏设计师知道孩子想要什么,愿意为此付出什么,以及什么是他最喜欢的,并为他设置细致的游戏进程、合理的游戏奖励。游戏设计师在游戏中引导玩家的方法,其实也适合用来教育孩子!你是不是经常头疼: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比如要认真刷牙、吃饭前要洗手、游戏结束要记得把玩具收起来……道理都能讲明白,要求也并非不合理,但他总也做不到。惩罚他吧,都是些日常的、琐碎的小事,每天犯错,那惩  相似文献   

5.
作为家长,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在儿子犯错之后承担起“善后”的责任,孩子弄坏了班里的投影仪,我又是赔钱又是跟班主任道歉;孩子打了同学,我忙给对方家长打电话,说尽好话争取对方的谅解.每次处理完事情,我也会惩罚儿子,或是骂他一顿,或是勒令他写检讨,有时候还会罚他不准看电视、上网.在我看来,这些方法能让孩子“长记性”,进而减少犯错的频率.  相似文献   

6.
犯错,是孩子的天性。怎样对待孩子的错误,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以下是一位家长在孩子犯错以后对他的"惩罚"——1920年,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的时候,不小心球砸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12.5美元。要知道当时12.5美元可买125只生蛋的母鸡。  相似文献   

7.
本期讨论吧话题是“该拿什么来惩罚学生”。这个讨论话题是由一篇题为《我为孩子讨说法》的文章引出的,当作者的孩子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斥责、挖苦甚至谩骂后,她多次与学校交涉无果。不得不将孩子转学。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究竟该如何惩罚犯错的学生,怎样把握惩罚的度,  相似文献   

8.
教育者在对犯错学生进行惩罚时,应慎重考虑,多方权衡,不能轻易地下结论,应在了解教育惩罚内涵的基础上遵循教育的基本原则对犯错学生实施教育惩罚。  相似文献   

9.
学生犯错,你生气吗?那不用说。但是,若要告诉你,那不会被扣分。你没准心一宽,不气了。原来呀,你在乎的不是错误,而是错误背后的分数。这样说,你一定红着脸不肯承认。你会说:孩子犯错,一定要批评。批评是让他知错,惩罚是让他记住。不然他怎么会改正呢?你义正词严,推理严谨,即使偷换概念,也能拨乱反正。做老师久了,容易强词夺理。  相似文献   

10.
多少年来,教育部门也三声五令地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那么,老师在对犯错学生行使教育义务的同时是否有适度惩戒的权利?推行激励、赏识教育,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对话,给孩子创造宽松自由的氛围.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一个较高的境界.但也应对之犯错后的适度惩戒,任其发展,那他也将难以真正认识犯错后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我们惩戒犯错学生不光是教育了犯错学生本身,更重要的是还教育了其他的学生,让其他人引以为戒.因此,在我们的教育中适度运用惩戒是很有必要的,应该赋予老师对学生的惩戒权.  相似文献   

11.
虢代强 《班主任》2012,(5):48-49
正当今社会中普遍倡导"赏识"教育,但笔者认为,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还应重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因为惩罚在很多时候更能有效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当一个人犯错后,内心都有一种接受惩罚的准备,表现为一种自发的害怕,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即以愧疚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以获得心理平衡。即使是那些年龄很小的孩子,或是社会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2010,(6):14-15
妈妈的烦恼:每次儿子犯了错,我会用“少吃一块巧克力、今天不许看动画片、到父母卧室里站5分钟或打三下屁股”来惩罚他,期望用惩罚这种教育手段,帮儿子改错误、明事理。可令人困惑的是,惩罚对儿子不起作用,他照样一如既往地犯错。惩罚没有必要吗?  相似文献   

13.
张立巍 《成才之路》2011,(24):11-I0006
"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这些传统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在现如今这个时代已经被很多人所否定。但笔者认为,孩子犯错后,家长还要适当给予其一些惩罚。  相似文献   

14.
关禁闭是西方家长在孩子犯错后对孩子的一种惩罚方式,也就是暂时将孩子关在一个单调乏味的地方,让他单独呆几分钟。在英国,“关禁闭”被认为是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相对其他惩罚方式而言,它较为理性,有助于孩子直面自己的行为,让孩子学会自我反省并及时改正错误。在使用关禁闭的方法之前,家长首先要给孩子订立行为规矩,告诉孩子,如果你违反了这些规矩,你就要被关禁闭。规矩一次不可订得太多,一两条即可,例如:不能砸坏别人的玩具。有时候,孩子可能故意打破别人的玩具来试探你,看你到底把他怎样。这时,你就要立即表情严…  相似文献   

15.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但当孩子犯错误或行为偏差需要纠正的时候“赏识”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甚至略显虚伪。其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选择逃避责任。回想我们自己长大的过程,一定有一些惩罚是让自己终生难忘的。  相似文献   

16.
奖赏和惩罚是相对的。在心理学上,把奖赏和惩罚分别称之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惩罚在阻止幼儿的不合意行为方面,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不管是谁,只要他回忆自己的幼年时代,总会想起他被父母责备甚至痛打时的羞愧、悔恨与悲伤。当然也会回想起他被长辈赞许甚至夸奖时的自豪、欢快与昂扬。如果一个人从未被责罚过,也从未被赞许过,那么,他绝不会成熟起来。因此,惩罚与奖赏一样,也是教育的手段之一。奖惩得当,能确立和巩固孩子的是非标准,使孩子的正确行为得到强化;反之则会混淆孩子的是非标准,诱发逆反心理。怎样惩罚才是正确的,更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结果和教育实践经验归结了以下几点:一、惩罚的施行必须及时惩罚分为即时惩  相似文献   

17.
费晔 《家教世界》2013,(4):24-25
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要,但是我们家长越来越困惑,越来越不会教育我们的孩子了。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教育家,他的家教智慧对我们后人的影响也很大,尤其是他对儿子的"过庭语",让我们明白了背后教子比当面教子更好。孩子犯错,不应批评孩子,而应该批评孩子犯错的行为。学会"做人"比考高分更重要。还让我们明白了在家庭教育中,授之于"渔"比授之于"鱼"更重要。  相似文献   

18.
允许孩子犯错具有深刻的教育意蕴,即"犯错"的教育价值在于:帮助孩子健全是非观念;帮助孩子提升理性思维;帮助孩子激发道德行动力;帮助孩子形成宽容的人格特质。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错误观",善于挖掘孩子所犯下的错误背后的教育资源,是降低孩子"犯错"教育成本和提升教育实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教育智囊     
<正>孩子犯错时也是如此。如果孩子自己还没有意识到,或者无所谓,我们当然要提醒他;可是,如果孩子犯了大错,心中已经非常内疚,我们需要做的反而是去安慰他。真正有效的话语,应该是切合人的实际;真正有效的教育,应当能触及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20.
教育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一直处于争议当中。而从古至今,教育惩罚从未真正离开过教育管理。教育惩罚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犯错的印象,从而避免再犯错误。高中班级管理中,管理对象正值青春期,管理工作相较于其他时期压力较大,对教育惩罚的应用也较多。而现在的一些教育惩罚存在诸如惩罚不当、惩罚不公、随意惩罚、不敢惩罚等问题。究其原因或与教育惩罚习惯、学生与家长默认以及相关法律无明确规定等有关。本文针对高中班级管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