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范仲远 《中学理科》2007,(12):49-50
随着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沿用了多年的教学大纲将逐渐被国家课程标准取代,新课程标准体现了素质教育观念,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  相似文献   

2.
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值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例如:  相似文献   

3.
一、学科素养是新课程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 课程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难点,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强大支撑。为了通过评价改革进一步推进新课程,在教学领域深化素质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改变了过去知识本位的思想,明确规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新课程“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准提出:“教学改革就是要革新观念,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广大中小学教师必须顺应这一时代要求,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从而顺应新的课程标准,跟上教育改革的潮流,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的价值。然而,我们并不否认,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道而驰的“应试教育”还大有市场,相当数量的教师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貌合神离,心态复杂,需要必要的调整和适应。  相似文献   

5.
一、学科素养是新课程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课程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难点,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强大支撑。为了通过评价改革进一步推进新课程,在教学领域深化素质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改变了过去知识本位的思想,明确规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新课程"三维目标"。三维课程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学生各种素质在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新颁布并正在试点实验的各科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实施等方面全面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贯彻实施新的课程标准,落实其精神实质,教师也必须改革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实现教学理念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力图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明确的导向,极大地唤醒了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过程中的改革和责任意识。如何将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活  相似文献   

8.
马焕 《教育论坛》2004,(1):12-13
研制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试行),不仅具有开创性,而且具有时代性,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国家对语教育的要求,代表了语教育改革的方向。《语课程标准》有一系列鲜明的特点,在“课程目标”中除了强调重视必要的语知识,重视培养  相似文献   

9.
新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向我们昭示着素质教育已经进入课程改革的攻坚阶段,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之相伴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也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但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这个角色则更多地体现了教学过程、教与学方式的改变之中。所以,课堂  相似文献   

10.
余建英 《考试周刊》2009,(26):12-12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打破单纯地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尽可能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课程应首先服务于学习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王桂红 《教育革新》2009,(11):62-62
一、明确新课标的目标与要求 进入21世纪,教育的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体育教学能否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理念的更新至关重要。新的课程标准,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音乐     
一、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 初中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了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贯穿着素质教育的思想.突出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化传承价值等一系列新的音乐教育价值观。它最突出的特色有三个方面.一是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二是把“过程与方法”设为课程目标之一;三是对音乐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3.
黎姿 《亚太教育》2019,(9):42-42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旧的艺术课程标准已无法满足时代要求,教育部也对中小学艺术课程标准进行了改革,新课程改革将会改变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世纪的教师是应该执着于成为过往的“工匠型”教师,还是展现新的活力转为“专家型”教师呢?本文将从课程改革的视角切入,探讨新世纪的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定位。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2009,(6):78-78
今年秋季,河北省将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打破现有行政班的编制,实行走班制。课程改革重新设置了以学科类课程结构,活动类课程被纳入到新的课程结构之中,体现了在“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结构新”、“教育理念新”、“教学管理新”、“评价理念新”这六方面的新变化。充分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教育功能,注重培养学生“学、思、知、行”统一,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以全面和谐、综合选择、民主学习、建构学习、合理评价为特点的新的课程理念。新课程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过程”等方面全面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课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功能,以促进学校教育中心的转移,使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为此,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必须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理念,突破学科中心,即由以学科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见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程改革包括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许多环节。其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课堂教学。因此,要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和深入实施阶段,素质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落实.各课改实验区及新课程实施的学校围绕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积极而卓有成效的尝试,做了大量而有效的工作,取得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不少非课改的学校、教师也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着力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广大教师走进新课程时.会逐渐接受一种新的课程观念,课程改革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参与课程改革的学校和老师不是被动地接受新课程.而是创造性地理解与实施新课程,正确地理解课程标准的理念与方法,创造性地将新的理念与方法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 1.新课程改革对学科教学的要求 为了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向纵深发展。在新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生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内容的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编写的实验教科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一先进教育理念。如何将这一理念体现于教学过程之中?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20.
八方揽萃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原则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列入计划,其原则是:确立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培养目标,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研究新的课程标准,优化课程实施过程,形成新的课程评价体系,制定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完善教材开发与管理制度,建立课程改革支持系统。(摘自《江南晚报》1999年10月28日)创造性教学过程的基本特征刘义兵撰文认为:创造性教学过程是以“主体教育论”为理论指导,以培养学生创造素质为主要目标,具有灵活性、敏捷性、独特性和开放性的过程,其基本特征为以问题作为教学出发点和归宿,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