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乒乓球作为大众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社会、文化及生活方式是影响消费者消费的主要因素。“乒乓精神”在新形势下不断地丰富发展成“国球精神”。分析“国球精神”的文化取向对我国乒乓球消费市场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提高乒乓球社会化进程和体育产业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鼎 《乒乓世界》2008,(3):153-153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其文化传承已久,为了弘扬奥运精神.倡导国球文化,北京科技大学举办了“奥运北科·乒乓有我”北京科技大学首届国球文化节。此次文化节于2007年10月开始.12月结束,历时两个月。在这两个月中,全校师生广泛参与.共举办校级乒乓球比赛3场.参加北京市高校校际间乒乓球比赛3次,邀请了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城市学院等多所兄弟高校来我校进行友谊赛。  相似文献   

3.
尹利 《体育世界》2014,(9):11-12
乒乓球被誉为中国的"国球"。作为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国球",乒乓球运动正面临着盛极而衰的危机。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找出危机产生的原因,并具体阐明了以创新为核心,发展大众乒乓才是解决危机的有效方法和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NBA对我国国球文化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浩 《体育世界》2009,(9):104-106
乒乓球作为中国的国球,是现代体育文化的主要组成部门,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外优势体育文化的冲击下,如何建立新型的国球文化成为体育界重要的历史使命。NBA作为美国体育文化的代表,其影响力已经遍及全球,其发展经验对于中国体育文化建设具有主要的借鉴作用。尤其在如何建立起我们自己的国球文化,使其在世界上成为中国的一个文化、体育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比较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以三峡大学为例,对在高校传播“国球”文化进行了实践性研究,结果表明:乒乓球的物质基础建设为文化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乒乓球课程系列改革提高了学生兴趣、满足了学生文化需求;课外三级联动机制和制度化建设保证了“国球”文化传播途径的畅通和扩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营造了“国球”文化氛围,丰富了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推动了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及和谐校园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大家都知道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但实际上,在校园里,乒乓球也是"校球"。说乒乓球是国球,这是因为在我国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在社区抑或单位,到处都可以看到有人在玩乒乓球。而中国队国家队的成绩更是世界上无人能比。  相似文献   

7.
对于中国来说,乒乓球是“国球”、羽毛球是“第二国球”这几乎已经无可争议了。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国球”的乒乓球运动在我国发展取得了极大辉煌,但是从世界范围看,乒乓球运动正面临着被世事所遗弃的危机.从构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的角度分析未来我国乒乓球运动项目文化的发展脉络,并提出了构建文化自觉的三点要求:觉醒、客观、担当,以及树立文化自信的三点要求:传承、开放、超越.旨在深化乒乓球运动项目发展的精神内涵,厘清其文化发展脉络,为乒乓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均衡发展提供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9.
叶婉 《乒乓世界》2014,(8):126-127
巴西世界杯结束后,真球迷、伪球迷们都不用为再熬夜看球松了一口气。而在乒乓球的世界里,却很少有真球迷和伪球迷之分,也许是因为作为国球的乒乓球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或者是乒乓球于中国人来说,早已深入人心、融入所有球迷的生活中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人文奥运”理念的理解,发现乒乓球竞赛礼仪文化中缺失“人文”理念。中国把乒乓球奉之为“国球”,完善乒乓球礼仪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对这些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乒乓世界》2005,(12):58-59
在中国,喜欢乒乓球的人都领略过国球的高度——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赛场屡建功勋,带给人们激情和豪迈:身处“乒乓王国”,几乎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国球的厚度——从城市到乡村,乒乓球是中国人最常见的体育运动。而善于制造热潮,传播快乐的大本营——湖南广电,以强势媒体为平台,将国球的高度和厚度完美结合在一起,隆重推出了“王者风范,国球大典”。  相似文献   

12.
《乒乓世界》2007,(9):28-29
中国的乒乓球能够发展至今,举国体制是成功的最在保障。五十年的长盛不衰凝聚着几代乒乓人的心血、智慧与付出。他们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书写了国球的文化,弘扬了国球的精神。前辈们的丰功伟绩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作为晚辈后学,我们的工作是继承、延续和发展。我们与各兄弟优势项目比尚存差距。今天利用这个机会与各位领导同仁学习交流,把我队最有体会的几个问题向大家作以下汇报。  相似文献   

13.
朱江 《乒乓世界》2007,(3):60-60
作为一项泊来的运动,乒乓球能在中国落地生根,被誉为"国球",绝非偶然。容国团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时,正值社会主义新中国被封锁隔绝,急需一个突破口连通国际社会。因此,从那一刻起,乒乓球对国人已不再是单纯的体育运动,而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  相似文献   

14.
王燕 《体育世界》2008,(7):12-13
乒乓球运动是我国重点开展的一个体育项目,作为我国的国球,它不仅具有很高的竞技和健身价值,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本文从创新精神、拼博精神、主体精神与个性张扬、公平竞争等方面,论述了乒乓球运动的人文价值,为人们能够全面地理解乒乓球运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刘文珂  董扬图 《乒乓世界》2010,(11):146-147
2010年9月29日,中国大学生乒乓球协会在上海隆重举行二十周年庆典暨表彰大会。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乒协主席蔡振华在贺信中对大乒协所做的贡献做了高度评价:“中国大学生乒乓球协会自1990年成立以来,始终以在高校中传播乒乓球文化,发掘培养全面发展的乒乓球人才为己任,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了高效、专业、独具特色的单项运动协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朋友热爱国球、积极投身体育锻炼令人欣慰,而且大学也成为了我国乒乓球人才重要的后备基地,多年来大乒协为促进我国大学生乒乓球运动所做的积极努力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与逻辑归纳等方法,对中国乒乓球“海外兵团”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中国乒乓球“海外兵团”的地域分布特征、年龄特点、打法归属以及今后的发展态势,对认识中国乒乓球“海外兵团”的实力走向,提高我国乒乓球的运动水平,并为国球的长盛不衰,制定合理有效的对策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国球长盛不衰的文化学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项目自身特点与中华民族的“无机群体”意识;项目制胜规律与刚柔相济的中庸之道观;打法的多样性与和而不同思想;政治意义与自强不息之民族心理等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应该说,乒乓球长盛不衰是个系统工程,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乒乓球的本土化、国球化有它的文化底蕴在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传承国球文化精神,宣传国球文化内涵,燃起高校学生参加国球运动更高热情,北京林业大学举办了“国球的辉煌,祖国的骄傲”北京林业大学第二届国球文化节。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10,(5):152-152
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已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以独特的魅力,活跃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陶冶若人们的情操。  相似文献   

20.
六十年代,乒乓球开始成为中国的国球,不只是水平高(中国乒乓球队的成绩有目共睹),普及的程度也是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