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非奥运项目的文化特征及其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愈发凸显。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人们在参与非奥运项目的同时,往往忽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没有深层次的去了解它,更缺乏对其价值的研究。然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推动了我国非奥运项目的普及与发展。应以此为契机,解析非奥运项目的文化及价值,走特色发展之路,理清其文化发展脉络,推动我国非奥运项目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以此实现我国非奥运项目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软实力的内涵为逻辑起点,在解构软实力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由软实力到文化软实力到体育文化软实力再到乒乓文化软实力的层级递进关系,明晰乒乓球运动文化软实力的衍生过程.基于软实力概念解构的乒乓文化软实力的演绎过程,是丰富乒乓球运动项目文化的必经之路,也是作为奥运项目的乒乓球运动在奥林匹克精神实质下的一种内涵挖掘过程.  相似文献   

3.
运用逻辑分析法探讨我国乒乓球文化对外传播的必要性及现实困境,提出乒乓球跨文化传播的路径。主要结论:国家形象构建、体育全球化要求我国乒乓球跨文化传播势在必行。我国乒乓球跨文化传播必须挖掘乒乓球文化的核心价值,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促进世界其他国家的认同;打造高水平赛事,加强援外,发展乒乓球运动文化;构建全球化语境下的乒乓球文化传播的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4.
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有机变量,面临着文化发展的基本问题。体育文化自觉是对体育文化的深度认同与责任担当,应合文化发展的历史选择;体育文化自信是对我国体育文化的理性审视与包容借鉴;体育文化自强是对体育文化的向往追求与协同推进。通过对体育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深入认识,为体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论乒乓球运动的社会文化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乒乓球运动的意义已不再仅仅限于体育与游戏的范畴,而越来越多地融入到社会文化之中。探讨了乒乓球运动的社会文化意义,即它是世界运动语言并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它体现了个性特点的张扬与人格精神的塑造;它的创新推动了其发展;它呈现了平民化的发展趋势并体现大众文化状况。  相似文献   

6.
北京奥运会中由中国文化元素引发的"文化共振",不仅震撼了世界,也震撼了国人.对外而言,北京奥运会成为一个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窗口和舞台;对内而言,它成为以弘扬中国文化为方向的新文化运动的一个标志,对于促进我国民族文化自觉、自信,提升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竞技运动是现代社会中最具社会性的体育形态,是比赛性的体育活动。发展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对提升国家软实力、市场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出发,从社会文化土壤、制度保障、大众生活参与等三个方面反思了中国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建设存在的文化缺失问题,并从体育强国战略、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精神信仰认知的高度整合和确立中国竞技运动项目发展的文化使命,最后基于文化缺失的问题和文化使命提出中国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8.
竞技运动是现代社会中最具社会性的体育形态,是比赛性的体育活动。发展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对提升国家软实力、市场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出发,从社会文化土壤、制度保障、大众生活参与等三个方面反思了中国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建设存在的文化缺失问题,并从体育强国战略、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精神信仰认知的高度整合和确立中国竞技运动项目发展的文化使命,最后基于文化缺失的问题和文化使命提出中国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9.
"海纳百川"的上海学校体育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在多年的体育教育实践过程中,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继承发扬着海派体育文化传统,并从引进先进教学理念、构建课程内容体系、传承民族传统项目等方面,凸显着上海特色的学校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0.
贵为"国球"的乒乓球运动在亚洲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曾经盛极一时的欧洲战场冷落萧条,目前世界乒乓球竞争格局出现了非均衡的现状。一项体育运动项目的非均衡态势对于该项目来说是一种危机信号,非均衡可能为均衡发展缔造条件,但是如果极度的非均衡会使之概念、意义、受众等方面越来越狭隘。挖掘亚洲乒乓球运动发展普遍较好的"地缘文化"原因,从文化的角度去剖析推动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原动力,让文化作为促进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深层次"软动力源",配合表层的"乒乓球国际推广计划",在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互动结合的前提下,实现乒乓球运动项目由非均衡态势向均衡态势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1.
陈尊 《灌篮》2021,(3):153-153
网球运动进入我国的时间相对于传统运动项目的时间较晚,但网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非常迅速,我国运动员已经在网球竞技项目中取得了许多好的成绩,为世界展示了我国网球的发展水平,网球文化已经在我国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条件,网球文化对青少年人格的培养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主要对高校校园中的网球运动进行文化方面的论述,探讨网球文化对青少年人格培养的价值,并提出发展网球文化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后奥运时期中国乒乓球文化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中国乒乓球文化自身面临着整合与创新,对外面临着推广与传播的重任.在对中国乒乓球文化"本土化"现象的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后奥运时期中国乒乓球文化应走"本土化"与"全球化"和谐发展之路,并从更新观念、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制定传播措施三个层面提出建议,旨在为后奥运时期中国乒乓球文化和谐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竞技运动现状的文化解读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运动员从事竞技运动时表现出的行为特征.在东方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民族性格和行为习惯,直接影响了我国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发挥和优势项目的选择.应充分发挥我们文化的相对优势,提高运动员的科学和文化素养,才能在世界赛场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4.
乒乓球作为大众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社会、文化及生活方式是影响消费者消费的主要因素。“乒乓精神”在新形势下不断地丰富发展成“国球精神”。分析“国球精神”的文化取向对我国乒乓球消费市场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提高乒乓球社会化进程和体育产业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斯诺克运动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当前,斯诺克运动丈化在传播过程中遭遇本土文化壁垒和文化瓶颈现象,有必要整合资源,正确引导斯诺克丈化传播,构建多元体育文化认同体系,促进斯诺克运动文化创新,使斯诺克运动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乒乓球整体水平在世界独占鳖头,大有一统江湖之势。但是从运动项目本身的发展规律来看,这未必就是一件好事情。只有在世界范围内普及争提高,乒乓球运动才会发展壮大。为此,本文就乒乓球项目本身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旨在提高乒乓球运动本身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听了徐寅生和李富荣同志的讲话后,深感两位乒 协领导的讲话意义重大。他们站得高——雄居世界乒 坛之巅,俯视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看得远——结合 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趋势,从中国乒乓球运动的昨 天,谈到今天和未来;从国家队谈到少儿运动员的训 练;切中时弊——指出了目前我国乒乓球运动中一系 列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他们的讲话,必将对我国乒 乓球运动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谈谈个 人学习后的几点体会。 (一) 徐寅生同志在讲话开始后不久就说;“我想应该提 个问题:中国男队怎么了?再打上两个惊叹号,引起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回顾武术现代化发展变迁的基础上,从文化学的角度探讨了武术现代化与西方体育的关系.研究认为,武术现代化实质上是一种与武术生存相关的文化选择与适应过程;中国武术对西方体育文化的过度模仿加剧了其自身的文化认同危机,进而导致了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相互抵牾,学术资源与民间智慧难以沟通.指出当代武术的发展需要强化文化自觉意识,通过文化自信、文化整合、文化创造,在传统与未来的结合和拓展之中,增强武术现代转型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华体育精神是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内核的一种精神文化。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文化的自信。弘扬体育精神和坚定文化自信之间存在三种逻辑关系:第一,弘扬体育精神是坚定文化自信的路径(原因),弘扬体育精神可以推动文化自信的进一步树立。第二,坚定文化自信是弘扬体育精神的目的(结果),坚定文化自信可以引领中华体育精神进一步弘扬。第三,弘扬体育精神和坚定文化自信互相包容,两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世界范围内以体育竞技、体育娱乐传媒等为主导,带动社会高速发展的体育产业不断扩张的趋势日益明显。而体育产业扩张过程中催生的体育文化也将成为体育产业良性发展的精神动力。因此,在体育产业扩张过程中如何加强体育文化的培育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从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间的关系着手分析,进而提出了围绕传统文化的吸收、健身文化的打造、公共体育服务文化体系的构建、体育文化自觉到自强的锤炼等方面培育切合我国体育产业文化发展实际的思路,以期为推进我国体育产业文化升级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