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作文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自己的生活,作文成为"编造"的代名词.这样一说,可能引起很多人反对,有同学会说,我在作文里写妈妈爱我,这是假的么?写老师为我们付出,赞美他们的精神,这也是假的么?写我通过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此我知道了付出就有收获的道理,这难道也是假的么?你不能因为自己是编辑,看了几篇貌似虚假的作文,就对我们指指点点,感觉你不会再爱了.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学生,甚至是小学生,作文“假”的成分太多,这已经成为不争的现实了。“假”作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作文教学任务的完成以及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学生思想品质的正确培养。怎样减少,避免“假”作文的出现呢? 一、作文命题要符合小学生的实际 在小学,命题作文是作文教学的主要形式。有些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命题脱离学生生活,超出了学生认识事物、表现事物的能力,因而导致了“假”作文的出现。写人,要求是先进的;写事,要求是有意义的,农村小学生很少或没有去过公园,老师却让他们写《公园游记》。这样,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只好在作文里“掺水”了。  相似文献   

3.
目前,小学生作文水平还不能令人满意。除少数学生作文不感到困难外,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难,写不好。即使少数作文水平略高的学生,作文中也有真、有假。所谓真,即写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所谓假,写的多为空话、假话、或抄别人的话。我的一位朋友曾调查了四所城镇小学六...  相似文献   

4.
自从有语文(曾经叫国文、国语)课,自从有了作文,好像没有哪位先生教学生写作文不要写生活。既然如此,再提出生活作文,是不是有点多余? 首先,我所理解的生活作文应该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作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晓庄师范的创始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奉行的教育宗旨。其实,教育原本也就应该如此。教育不叫人求真,难道教人求假?求假知识、假本事、假道德、假信仰、假思想……教学生不是教学生学做真正的人?  相似文献   

5.
翻看许多作文指导书,用了大量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们的作文,但结果还是收效甚微,学生作文往往出现两利倾向心一是写作内容千篇一律;一是通篇作假,划分起来,全都作假。一次。我留一节课让学生任意写作,并特别说明婴写假的,你就能写多假就写多假,但要写得网滑,谁想那还真足千奇百怪、五花八门,让人啼笑皆非。有写爸爸妈妈离婚的,有写到外星旅游的,有写黑客盗银行的.有写自己断手断脚的,有写自己内力深厚、雄霸天下的等等,写得那样人情人理。在办公室读给众老师们欣赏.老师们都拍手叫绝.我百思不得其解,平时改作文头都大了。这次到觉得其乐无穷。  相似文献   

6.
作文是小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令众多学生头疼的事,许多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迫于无奈而写作。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言不由衷,词不达意,甚至写空话、假事,久而久之,作文能力不见提高。那么怎样提升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写不好作文通病是假、大、空。 所谓假,一是材料假。作文布置下来,无内容可写.就去翻作文,在里面找材料、找文章,东拼西凑,牛头不对马嘴,语言杂糅。唐代有个叫张怀庆的人,一向不学无术,专爱抄袭别人的诗,以此冒充雅士。  相似文献   

8.
正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虽然考纲和新课标对高三作文教学有总的目标要求,但对高三学生来说,作文成绩的提升往往步履维艰,甚至高考竟会因一篇作文的失手而全盘皆输,难怪有人感叹:高考语文,成也作文,败也作文。通过对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反馈的典型问题有:关于文体,不会写规范的议论文,只能写一些类似议论的"四不像";关于记叙文,不会从生活中选取典型的真实事例写,假素材写不出真情实感,叙述过程冗长且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9.
作文要讲真话,不可说假话。很多同学的作文都是讲的真话,但说假话的也不少。一位家长说过,他女儿的作文几乎全是写的假话、假感想,是“假故事大全”。他女儿讲,不光是她这么写,她们班上同学写作文都是这样,大家都写过“扶老婆婆过大街,给老师送伞那一类的故事”;大家共同编着一样的故事,“然后套上不同的时间,地点、人物,去老师那儿领一个好分”。有一年高考作文题是《战胜脆弱》和《坚韧———我追求的品格》,考生在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据有关资料统计,竟有“多达百分之几的考生”,在作文中谎称自己的父母都死掉了,以便“在这样一个背景…  相似文献   

10.
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他们智慧品格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表征,因此增强学生的作文能力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就目前学生作文而言,学生的作文能力不容乐观。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相当突出,1999年4月6日《中国青年报》指出,“写的东西大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套子,无论写什么文体,几个人都差不多,有时连语调都是一样的,完全没有个性。”诚哉斯言!翻开学生的作文本看看吧,假话、假感想、假故事比比皆是,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写过扶残疾人过街,给老师送伞,借同学橡皮一类的故事,程式化、雷同化已到…  相似文献   

11.
<正>时下农村中学学生作文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假,写的是假事,抒的是假情,发的是假议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农村中学学生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独立表达的能力和习惯,让学生写出真实可感,抒发真情的作文。农村中学学生作文出现作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有以下三点。一是我国城镇化的进程较快,常年居住在农村,特别是自然条件差的山区农村的人口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全面落实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扭转中小学作文普遍存在的“假”、“大”、“空”现象,反对作文概念化、成人化、模式化的弊端,开发智力,丰富情感,培养学生健康的写作个性和创新精神,语文教师要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要求学生写随笔。尽可能每天写一篇,如果某一天过得充实,可以写几篇。而有一天无话可说,也可以不写。因此。随笔具有灵活、自由、随便的特点,它是学生写好个性化作文的基础,也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相似文献   

13.
封彦明 《学周刊C版》2011,(8):175-175
一、练习不拘一格。赏识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话一点也不假。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生作文“最好是让学生自己出题目”,教师命题“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他们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要加以一点儿限制,让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喜欢写的东西,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会感到枯燥,就会乐于写。  相似文献   

14.
一、人文开放的切实迈步1.以往的命题,(1)或失之于假选择。2001年有考生敢选择抛弃“诚信”吗?2002年有考生敢选择不救人吗?(2)或失之于假“丰富”。2000年作文已明确了主题,必须写“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答案在特定时空里的惟一性、真理性当然就不能写了。(3)或失之于假道德。一切美德脱离了合适的时空、合适的情境,就是假道德,乃至不道德。2001年、2002年设置的道德情境,时空就全部合适吗?(4)或失之于不明确。话题作文的材料本来只是话题的引子,这材料可用于作文,也可不用于作文,这一点应是常识,但以往的命题,这一点略而不提,命题者把自己的常识当成了考生的常识,或认为此是“心照”所以“不宣”。(5)或失之于限制性不够。这也是以往考试中频繁出现套作、仿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学生作文的"浮躁"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虚",二是"假",学生作文"浮躁"而导致的"虚"与"假"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教师的"浮躁".作文写作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与课本教学、课外阅读积累也密不可分,在教师有序指导下的多读多思多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目前的作文教学仍不尽人意,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空”“假”现象严重。“空”,既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假”,即说假话写假事,笔是心非。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问题,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呢?  相似文献   

17.
每年中考结束,总结作文得失,平庸之作之所以平庸,与其材料的陈旧、内容撞车大有关联。总结起来,这些失败作文的选材误区大体上有三类:一是套用。许多同学在考前紧抱各类优秀作文选不放,其目的不是考虑如何借鉴写法而是想着如何全盘套用。如此一来难免出现内容撞车事件。二是胡编。为了追求感人,许多同学喜欢胡编一些子虚乌有的事,幻想着骗取阅卷老师的同情,这种作文无论编得怎样巧妙,都难逃老师的法眼,假的就是假的,永远也变不成真的。三是陈旧。材料陈旧充分说明了考生缺少对生活的观察,缺少对课外材料的阅读,缺少对生活的思考。脑子里就那么几件事,写来写去老一套。比如一写父母就是发白的头发、满脸的皱纹,守护病重的“我”一守就是一夜;写“勤奋”、写“毅力”、写“恒心”一律是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此外便什么也不知道了。这种作文想得高分比登天还难,因为太陈旧了。以上三种考场作文的选材误区同学们一定要引以为戒,努力回避。  相似文献   

18.
看了你刊《反对教学生写假事,说假话》一文后,颇有感触,因为我也一度鼓励过学生在作文中虚构。我为什么要鼓励学生虚构呢?  相似文献   

19.
漫写年华 腾讯网友来信:子沐哥哥,老师经常批评我的作文“假太空”,说我的文章没有写自己的生活,表达的情感也不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20.
学生作文的"虚"与"假"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教师的"浮躁"。作文写作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与课本教学、课外阅读积累也密不可分,在教师有序指导下的多读多思多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