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中的学校课程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为实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而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的管理活动,基本任务是保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学校课程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决定于学校管理的自主性及教育教学活动的特殊性。构建学校课程管理体制,应建立健全学校课程的规划和决策管理系统、开发管理系统、实施管理系统、评价管理系统,并应加强制度和规章建设。  相似文献   

2.
Reform‐based curriculum materials have been suggested as a mechanism to make inquiry‐based instruction more prevalent in secondary science classrooms, specifically when accompanied by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oucks‐Horsley, Hewson, Love, & Stiles, 1998 ; Powell & Anderson, 2002 ). This research examin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reform‐based high school chemistry curriculum in a large, urban school district. We explicitly consider the role of the teachers' knowledge and beliefs in their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based chemistry curriculum, as well as school level factor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ata were collected in the form of beliefs interviews and classroom observations from 27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ers. Analysis of the data revealed that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wa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teachers' beliefs about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the presence of a supportive network at their school sites. © 2007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Res Sci Teach 44: 883–907, 2007  相似文献   

3.
革新课程领导的现实意义和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课程改革实施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完全归结为教师个人的能力、水平和适应性,而应该是学校组织行为方式的问题;也不能归结为评价改革问题,而是学校全方位的课程领导问题。现实的革新的课程领导发展路向应该重点放在学校的教育哲学和课程实施策略的革新、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整合革新、学校组织的重组和行为优化以及评价制度和方式的革新。  相似文献   

4.
规划学校课程是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学校获得的课程权力,它体现了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新课程改革在学校一级的延续和深入。学校在进行课程规划中需要以课程政策、课程理论、变革理论、学校现状和学校愿景为基础,对学校的课程愿景、组织团队以及课程的诸多方案做出规划。规划学校课程可以采取内生模式、外引模式和分化模式等策略进行。学校课程的实施与学校课程规划同样重要,是学校课程理想与学校现状不断磨合的过程。它需要对学校现状进行分析,明确制约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为提升这些因素做出努力,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渗透研究、评价与调整等行为,以进一步拓展学校课程。  相似文献   

5.
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不仅适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特点和需要,也符合我们对学校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的教育假定。校本化课程实施是课程实施本性上的二元特征决定的,也是新课程改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校本化课程实施可以化解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推广"模式自身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为校本化课程实施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校本化课程实施需要的条件包括:在国家层面上,国家课程要给校本化课程实施留下空间和余地;地方政府需要为学校的校本化课程实施提供政策、资源和科研等的支持、扶持和协助;学校需要具备校本化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6.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developmental guidance as a formal curriculum in a Hong Kong secondary school. A qualitative approach was employed to explore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the curriculum and of the factors which facilitated or hindered its implementation. The study found that teachers perceived the curriculum exerting positive effects on students' self-appreciation, self-control and behaviour, and on teachers' attitudes and management styl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curriculum also facilitated a more inviting school atmosphere. Teachers' acceptance of the belief advocated in the curriculum, the use of experiential teaching approaches, and support from the school system were crucial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for school's implementation of developmental guidance via a formal curriculum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7.
学校管理学网络课程建设是通过网络表现学校管理学的学科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学校管理学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网络教学过程的实施两个部分。学校管理学网络课程的内容包括该课程各章节的文本内容和相关媒体资源,它是一个动态网站,除展示学校管理学的课程知识外,还可以通过网站组织学习活动。学校管理学网络课程具有教学内容、相关资源、测试练习、问题解答、协商讨论、学生作品、教学评价等内容和功能。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个高中课改实验区为期两年的调研表明,当前,我国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施中,师生对课程必要性认同程度高,对课程文本认同程度偏低,部分课程价值获得较为普遍的认可;技术课程的实施环境离课程真实需要还差很远;课堂中的技术课程样态是多样的,主要体现了应用性特征,操作学习是主要的方式。学校水平的技术课程实施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校内因素、校外因素、课程自身因素以及课程认同因素等,各种因素之间互动关联、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因素网。推进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深入实施,应加强政府部门的行政能力,努力改善实施环境,完善技术课程实施的制度保障系统;需以研究为基础,做好课程方案的修订工作;要加快解决技术课程教师的专业化问题;关注校长的专业发展,促进有效的课程领导运作;重视教研部门,发挥教研员研究、引领和培训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学校整体课程的建构,与学校整体的教育人员,课程方案,学习对象,学习时间和课程发展等因素密切关联。其行动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学校整体课程研究;学校整体课程规划;学校整体课程设计;学校整体课程实施;学校整体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0.
学校课程制度是由学校形成或制订,体现学校教育价值观,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的全体人员必需共同遵守的程序、步骤和规范体系。学校课程制度建设既是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又是课程改革理念和措施具体落实的必要保障。我国长期以来实行高度一体的中央集权制课程管理,学校课程制度建设方面的工作几乎没有。探讨学校课程制度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课程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学校课程规划制度、学校课程实施制度、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制度、学校课程管理制度、学校课程评价制度与校本教研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课程实施为的是不断接近体育课程计划的理想目标,体育课程计划目标实现的过程是学校体育课程实施主体合力作用的结果.研究认为,社区成员及家长参与体育课程实施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需要、学校体育课程实施自身的需要、学校体育课程多元主体需要.而社区和家长对体育课程的认识、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的结合度、家长工作繁忙,社区无组织、个人素质能力、社区和家长被排斥等因素影响了社区成员和家长参与体育课程的实施.目前,促进社区成员和家长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措施包括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宣传教育,促使家长和社区成员正确认识学校体育课程的作用、在发挥教育服务部门主导性的同时,积极构建广泛参与的教育模式、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法律支持、提高社区成员和家长参与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素质、改变体育教育专业人员的观念,使其树立学校教育要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理念等.  相似文献   

12.
学校课程制度在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学校课程顺利运作的基础,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创建,也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但是,目前中国学校课程制度建设存在着主体单一、内容不够合理、执行乏力等问题。为此,探究实现学校课程制度建设主体的多元性、促进学校课程制度内容的合理化、加强学校课程制度的执行力等解决策略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重建——一所学校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学校文化是制约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系统的课程改革就是学校文化的变革,新的基础教育改革蕴涵全新的学校文化要素。作者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对一所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小学进行了课程改革和学校文化关系的个案研究,结果表明:作为文化变革的课程改革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引起学校文化的自觉与重建的努力;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校长是优秀文化的塑造者。  相似文献   

14.
经过十余年新课改的实施变革,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入深化阶段。常规化、反思性、自主性和多样性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阶段的几个新特点。在新的形势下,校长作为学校课程领导者的作用更加突出。校长应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思想引领者、国家课程政策的坚定执行者、学校课程改革的组织协调者和学校课程改革文化的创设者,承担宣传先进的课程理论,树立学校课改愿景;坚持正确的课程改革方向,坚定贯彻国家课程政策;健全学校课程改革制度,提升学校课程改革组织管理水平;持续组织开展学校课改活动;培育良好的学校课改文化等任务,切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The study aims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ional large-scale curriculum process in terms of the used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the function of the reform, and the curriculum coherence perceived by the stakeholders accountable in constructing the national core curriculum in Finland. A large body of school reform literature has shown that a central determinant for the effectiveness of curriculum reform is the way in which the reform is implemented. Accordingly, implementing curriculum reform always entails translation of the new ideas into new educational practices, which involves complex sense-making processes from those involved. Altogether, 117 stakeholders accountable in constructing the national core curriculum in Finland completed a surve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for the perceived curriculum coherence was mediated by the perceived educational impact of the reform both for the school and society. The mediated interrelation between the top-down–bottom-up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in the curriculum process, and the estimated coherence in the written core curriculum implies that the objects of the activities, namely elaborating and focusing on the educational impact of the decisions, is a crucial determinant for achieving curriculum coherence, and further, facilitating sustainable school development at the local level.  相似文献   

16.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许洁英 《教育研究》2005,26(8):32-35,57
国家课程有以下目的:确保学生学习的权利,明确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应达到的标准,提高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连续性和连贯性,为公众了解学校教育提供依据。地方课程有以下目的:促进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弥补国家课程的空缺,加强教育和地方的联系,调动地方参与课程改革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校本课程有以下目的:确保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应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辅。  相似文献   

17.
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作为课程管理主体对课程的规划、编制、实施、评价及相关因素与条件的管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赋予学校课程管理的主体地位,以课程论审视,“课程论性意义”是其本体性基础,课程模式演进是其历史性渊源,当代主体课程观是其时代性依据,强化师生作用的课程政策趋向是其制度性要求。考察学校成为课程管理主体的课程论意蕴,对于全面理解新课程制度与自觉实践新课程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地方课程资源概念的厘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国地方课程的不断实施,各地都在积极开发与地方课程相适宜的资源以支持该地区地方课程的实施。然而由于对所使用的概念界定不清,严重影响着地方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通过对资源、地方课程、课程资源等概念进行系统剖析,充分利用属差法,找出地方课程资源与其他资源的区别,并从本质属性和特点等角度对地方课程资源进行正确的定义。  相似文献   

19.
编制并实施有个性的学校课程计划是学校课程领导力的重要体现,学校课程计划是理想课程与学校现实之间的结合点,是学校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重要依据。上海市大同中学在统整已有学校课程资源及借鉴国内外课程经验的基础上,于2008年开始了编制课程计划的个案研究。大同中学的课程围绕着“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有特长”这一培养目标设计,构建起为学生人格和潜力的自我发展、终身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养成提供足够时空的学校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This is one of a series of studies on how and why public school administrators at various status levels arrive at beliefs regarding selected school policy and implementation decisions. In this study the subjects were building and central office administrators who participated in curriculum decision making during the years 1982–1987. Of particular interest was identifica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system sources which the participants thought had influenced them to believe that effected changes were or were not needed. Estimates of the power of major influence origins and the sources of such power were sought as well. A very large majority of administrators attributed major curriculum change influence to internal system sourc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highest ranking study participant presented the most notable exception to that view. Explanation of these phenomena is the focus of this 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