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视野下的学校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改革在本质上是文化的变革,改革的深化需要进行文化方面的思考,新课程改革文化与当前的学校文化间存在的冲突,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学校的内涵与特色发展.明晰学校文化内涵,理解学校文化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把握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文化的意义,探究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对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学校文化建设应明确基本理念;重视不同文化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影响;充分发挥校长、教师、学生、课堂学习研究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主体、动力和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实施的新课程改革获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学校的组织、管理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教师也由某一学校向其他学校进行地域性流动,随之而来的是一定规模的学校与教师的重新组合.在这个过程中,改革的焦点当是摆正学校改革与课程实施的关系.因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与学生的学习最密切相关的课程与教学的变革.从学校改革与课程实施的关系角度,分析学校改革中课程与教学应采取的实施取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岸英 《教育探索》2008,(12):32-33
学校文化是课程改革的文化机制,新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推进学校文化变革或重建的过程。学校文化的优化与重建策略,一是促进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的确立;二是开发整合多形态文化,实现学校文化的多元共生;三是重建合作、探究文化,形成学习型文化组织;四是确立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课程、教材或教学方法上的变革,而是由一场由课程教材改革牵动出来的中国基础教育的全面的整体的改革,其实质是一场学校文化变革的过程。因此,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推进学校文化重建的过程。在南安课改实验区,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学校文化在逐步重建。  相似文献   

5.
规划学校课程是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学校获得的课程权力,它体现了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新课程改革在学校一级的延续和深入。学校在进行课程规划中需要以课程政策、课程理论、变革理论、学校现状和学校愿景为基础,对学校的课程愿景、组织团队以及课程的诸多方案做出规划。规划学校课程可以采取内生模式、外引模式和分化模式等策略进行。学校课程的实施与学校课程规划同样重要,是学校课程理想与学校现状不断磨合的过程。它需要对学校现状进行分析,明确制约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为提升这些因素做出努力,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渗透研究、评价与调整等行为,以进一步拓展学校课程。  相似文献   

6.
新高考的实施要求深化课程改革,重构学校课程体系,对学校课程领导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学校自我诊断在实践中与学校课程领导具有内部驱动、价值追求、实现方式等方面的一致性。基于学校自我诊断进行学校课程领导,需依托有效的课程领导路径:诊断课程图谱,编织课程发展共同愿景;诊断教师课程情意,构建课程领导共同体;诊断文化渲染,营造积极课程改革氛围;诊断课程开发实施,改进课程效果;诊断常态化实施,变革传统课程评价生态。  相似文献   

7.
任何变革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作为一个内隐而强有力的背景因素,其成为课程改革的载体和根本依托,对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影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学校文化的现状与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文化的诉求相差甚远:学校缺乏投入课程改革的文化氛围;教师缺乏专业协作意识;教师专业自信不足;教师专业价值观亟须提高;校长领导不力;学校愿景不清晰。为顺利推进农村课程改革,必须营造开放的学校文化氛围,搭建教师合作与交流的平台,积极建构和践行学校愿景,提升农村校长的领导力。  相似文献   

8.
农村学校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决定着全国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农村学校软硬件都极不完善的现实条件制约着新课程优势的展示,新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文化创新,是一场深刻的课程文化变革。文化与课程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学校文化则是与课程联系得最为紧密的一种文化。学校文化作为一种学校全体成员共创共享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与新课程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新课程改革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即课程参与者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难以转变,而这一问题的核心就是学校新旧文化之间的冲突、碰撞与转变。可见,学校文化这一内隐性的因素已经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中产生了重要的制约作用。因此,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重建学校文化,形成…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改革的展开势必拉动学校文化的变革,促使学校文化转型,而学校文化转型关涉课程改革的发展前程;学校文化的转型涵盖学校主体文化、学校观念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环境文化的转型。本文意在探寻深化课程改革的动力,为新课程的生长提供文化“沃土”。  相似文献   

11.
旨在通过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文化适应状况的调查,了解教师的真实态度,进而从小学教师的教学体验出发,对新课程自身的特点、教师的关注角度、校内外对教师的信任度及课程改革带来的结果等进行分析,对他们实施新课程的行为意向及其实际行为作深入剖析,以探讨影响民族地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阻滞因素,并就如何增强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文化适应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学校文化中的落后因素制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这些落后因素主要表现在:应试教育使教育目标异化、学校文化管理的专制色彩、教师文化的保守性与封闭性、学校文化多元性、合作性与开放性的缺失等。必须重建理想的校园文化,包括先进的学校文化、激励创新的学校文化、民主平等的学校文化、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文化、个性化的学校文化、共同发展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13.
经过十余年新课改的实施变革,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入深化阶段。常规化、反思性、自主性和多样性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阶段的几个新特点。在新的形势下,校长作为学校课程领导者的作用更加突出。校长应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思想引领者、国家课程政策的坚定执行者、学校课程改革的组织协调者和学校课程改革文化的创设者,承担宣传先进的课程理论,树立学校课改愿景;坚持正确的课程改革方向,坚定贯彻国家课程政策;健全学校课程改革制度,提升学校课程改革组织管理水平;持续组织开展学校课改活动;培育良好的学校课改文化等任务,切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不仅适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特点和需要,也符合我们对学校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的教育假定。校本化课程实施是课程实施本性上的二元特征决定的,也是新课程改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校本化课程实施可以化解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推广"模式自身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为校本化课程实施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校本化课程实施需要的条件包括:在国家层面上,国家课程要给校本化课程实施留下空间和余地;地方政府需要为学校的校本化课程实施提供政策、资源和科研等的支持、扶持和协助;学校需要具备校本化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面对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实施方案,信息技术将会对课改,尤其是高中新课程的实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估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以应用为导向,促进发挥其对新课改的支撑作用,提高在新课改中的服务水平,将会成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新焦点。文章试图提出一种基础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模型,尝试从不同的视角评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explores how physics teachers in a high school negoti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agenci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on-going curriculum reform in China. Drawing on Bandura's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the study employs ethnographical methods including observation, interviewing, and the researcher's and teachers’ reflective journaling through the researcher's involvement with various school activitie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ollective teacher agency creates a platform for individu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 conducive culture for teacher collaboration, and provides concrete examples that individual teachers can constantly refer to, reflect upon, and learn from for reform implementation. The results offer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influences underlying physics teachers’ agency deployment as they engage with curriculum reform processes, especially the negotiation between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agencies. The findings justify a case for preparing physics teachers on how to deploy both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agencies in the face of the complicated social structures and ultimately shed light on the desired curriculum decentralization in the Chinese school system.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a study of English secondary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English curriculum reform in China. Triangulated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were employed to gather information about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the new curriculum and their teaching behaviours. Implementation gap emerged between the new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and the teachers’ classroom practices despite the teachers’ common endorse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goals and pedagogies due to a series of contextual constraints: the considerable professional and psychological challenges to teachers, the students’ resistance, and the lack of support school administrators and most importantly, the backwash effect of the prevalent examination culture. The study suggests the necessity to address teachers’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curriculum reform process to facilitate their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  相似文献   

18.
This case study of a new private school investigat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curriculum designed to incorporate project-oriented,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a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challenge above grade level' learners. Data from observations, interviews and documents revealed conflicting and competing values of the stakeholders which directly influenc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nded curriculum. I discuss the origins of the school, factors which influenced the operational curriculum, and implications for initiating similar curriculum reform efforts.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校本课程意味着研究性学习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统整,本文以江苏省江阴高中为个案,探寻其研究性校本课程构建实践中的理念、结构、实施、评价以及管理策略,以期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再出发"以及深化课程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迅速推展的进程中,学校文化重建这一论题被当然地推向前台。学校文化是课程改革的载体,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在于学校文化重建。因此,建构课程文化、对话文化和生活文化是学校文化重建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