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农村中学与城市中学相比较而言,环境较为特殊,思想文化落后,人们观念陈旧、信息闭塞、学生所生活的环境、父母的文化水平、教育方式及学校相对落后的传统教育观念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某些特殊外部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农村初中学生相对严重的问题行为。据此,农村中学应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管理与实施,塑造全面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建设高品位学校文化。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区别只在于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低品位的还是高品位的。学校文化建设就是通过继承、创新和整合,使先进的、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成为学校的强势文化、主导文化。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学校中存在着进步和落后、积极和消极的思想文化。这些落后和消极的思想文化,如不加以排斥、抵御和清除,就会涣散学校的组织、淡化先进文化的价值、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进而丢掉学校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4.
学校文化是影响学校教和学的重要因素,也是学校整体发展的重要标志。针对现有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问题,提出先进性、主体发展、生态性、情感性等学校文化改进的原则,以期为当前中小学改进和文化建设做出些许贡献。  相似文献   

5.
文化视野中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文化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定生态环境,它具有自然性、封闭性、边缘性和落后性的特点,它在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制约了农村学校和教师的文化建设,从而使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文化困境。重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走出文化困境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化已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鉴于鄂东地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文化生产力不发达等因素,鄂东和谐发展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武汉城市圈建设为鄂东地区构建绿色文化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机遇,鄂东地区凝重厚实的红色文化底蕴、丰富的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资源等为这种发展提供了可能。由是,以红色文化为引领,构建绿色文化必将成为鄂东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农村文化总体落后且发展不平衡、消极文化抬头且具扩大化趋势、文化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文化服务相当落后等.农村文化构成的特征主要有:城市主流文化与乡村非主流文化的对立与碰撞、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有机结合、现代农业文化与传统农业文化的冲撞、城镇文化与乡村文化的对接与碰撞.农村文化的性质特点主要表现为农耕性与落后性、封闭性与乡土性、多样性与兼容性、继承性与创新性.农村先进文化建设必须构建农村先进文化传播体系、服务体系、创新体系和文化产业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8.
论学校教育视域里的性别文化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教育与性别文化建构存在非常密切的关联 ,建构先进性别文化的教育突显三个主要特征。在学校教育领域 ,存在三个影响较大的制约性别文化建构因素 :异化教育的观念与机制、教师的落后性别观念、课程中大量性别偏见的存在。教育要在性别文化研究、教育研究和实践性别分析视角的引入、女教师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本管理、相关课程改造与建设、开发有效学习途径、教学运用感性审美原则、改变学生传统学习方式、建设班级女生性别文化、消除教师性别刻板印象和尊重差异、对女生进行挫折教育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9.
对学校现代化问题进行文化哲学的探讨,是对人、文化与学校现代化三者关系的深层追问,也为目前的学校现代化实践开拓一个崭新的思维空间。在文化哲学看来,学校现代化的核心和最深刻的内涵是人自身的现代化。而人自身的现代化最终体现为学校教师和学生在生存方式上的根本变革,即学校文化的转型。这就必须立足于人的存在和发展,对现存学校文化的非现代性因素进行反思、批判与重建,实现从与传统农业文明相适应的由经验、常识、情感为内在要素的学校文化模式向与现代工业文明相适应的以理性精神和人本精神为核心的现代学校文化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学校与文化息息相关。文化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效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一所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迅速推展的进程中,学校文化重建这一论题被当然地推向前台。学校文化是课程改革的载体,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在于学校文化重建。因此,建构课程文化、对话文化和生活文化是学校文化重建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重建——一所学校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学校文化是制约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系统的课程改革就是学校文化的变革,新的基础教育改革蕴涵全新的学校文化要素。作者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对一所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小学进行了课程改革和学校文化关系的个案研究,结果表明:作为文化变革的课程改革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引起学校文化的自觉与重建的努力;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校长是优秀文化的塑造者。  相似文献   

13.
":校本课程"实施,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体现了教育的本质需求。课程改革十年",校本课程"既取得了显著成果,也遭遇到空前挑战。其间原因错综复杂,而校本课程内蕴的多元课程文化与当前教育体制、学校管理一元文化之间的冲突,校本课程的专业自主文化与当前预设、执行的教师专业文化之间的冲突是极为重要的原因。通过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变革固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课程改革激起的新课程与学校原有制度的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即教育体制、学校制度不进行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改革,校本课程将难以为继,"新课程"还将退回原有的课程状态,以维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重塑学校文化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管理者的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学校文化的重塑,而学校文化又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密不可分。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如何审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校文化重塑与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本质要求,既能以教师专业的发展策略来促进学校教学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的更新,又能寻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建设新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营造个性鲜明的精神文化、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和积极向上的行为文化,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课程的文化角色、品质、功能的转变。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赋予了学校课程全新的文化面貌、视野与旨趣。课程由文化的工具存在转变为文化的本体存在,由肯定性定位转变为探究性定位,由认同性模式转变为生成性模式,实现了学校教育文化范式的根本转换。  相似文献   

16.
学校文化建设是当前许多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众多的理论工作者和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也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学校文化,研究的成果颇为丰厚。但是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研究学校文化的论著并不多,本文从学校文化的定义、学校文化的构成要素、新课改与学校文化的关系及如何建设学校文化等方面综述当前研究的成果,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课程改革研究者提倡在学校文化中加强赋权、信任等因素。本研究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信任与赋权文化、教师效能感与教师感受到的改革成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信任与赋权文化总体上是增强教师效能感,进而改善改革成效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发展信任与赋权的学校文化时,我们应注意赋权理念的文化适切性,鼓励教师参与那些和教学实践有关的项目的决策,而不是将所有学校事务都交由教师决定。  相似文献   

18.
新教学文化是新的儿童观下的教学文化,它根植于课堂实践,指向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新教学文化”凸现学校文化,贯穿课程文化,融合地域文化,从溯源寻根到愿景构想,再到实践创生,呈现的是校本化的教学规范、教学主张、教学策略、教学思想……新教学文化是学校文化发展中的新生长点,是新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聚焦。  相似文献   

19.
经过十余年新课改的实施变革,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入深化阶段。常规化、反思性、自主性和多样性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阶段的几个新特点。在新的形势下,校长作为学校课程领导者的作用更加突出。校长应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思想引领者、国家课程政策的坚定执行者、学校课程改革的组织协调者和学校课程改革文化的创设者,承担宣传先进的课程理论,树立学校课改愿景;坚持正确的课程改革方向,坚定贯彻国家课程政策;健全学校课程改革制度,提升学校课程改革组织管理水平;持续组织开展学校课改活动;培育良好的学校课改文化等任务,切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的视野:一种新的学校文化建设的理想和追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着新一轮的学校文化建设热潮。其中,课程与教学文化成为新的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成为核心价值追求。课程与教学文化的转型,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引领着学校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